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军学既然办了起来,总要让他们练练才行,在陛下这里待着些日子,外放为官,带过兵打过仗,再调回京里来,这样人既打过仗,又能写奏章,处置军务极是稳妥,讲军事虽然不是日日讲,但是总要收集一些军事的案例来,陛下可效仿开衙建府的总督、巡抚来,设立幕宾室,作为参谋的日常办理之处。”
“幕宾?”朱厚照闻言,手指在御案上轻轻划着,嘴里念叨着:“东晋时,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杨一清说的幕宾,早就存在了。正统年间,朝廷大臣出征之时就可以自主征辟文士,正式出现了幕宾一职。书生周鼎因为生病弃官归家,而金忠讨伐福建盗贼的时候就将其征辟至幕府,让周鼎为自己出谋划策。
史载“周鼎博极经史,为弟子师,例当以掾曹得官,谢病归。正统中,大征闽寇,沐阳伯金忠参赞机务,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
刘瑾也还请过幕宾嘞。
他抬头看向杨一清,“幕宾恐不符合制度。”
杨一清沉吟片刻,道:“陛下的幕宾则是陛下军务的辅佐人员,身份为客,当为兼职。”
朱厚照笑了,拿起玉虎,在指尖转了转:“这主意好!两头都顾到了。那幕宾的衙署,就设在内阁旁边如何?离得近,内阁阁臣有什么事,也能及时跟他们说。”
“陛下圣明。” 杨一清躬身道,“臣愚见,还是有点远,内阁在奉天门外,如果衙署设在内阁旁边,虽方便内阁督查,但是御前有事,来回跑的功夫却没省下。况且现在内阁还有一处主管军学。幕宾再与他们合为一处,难免不便。”
“卿以为设在何处?”
“不如就设在隆宗门内,该处连接外朝与内廷西路的禁门,方便陛下召见垂询,也方便对外宣谕。”
朱厚照闻言一时间又恍惚了起来,旋即明白了,果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兜兜转转,军机处还是给立来了。
杨一清接着道:“幕宾虽管军务谋划,却不能掌‘兵权’。比如调兵、遣将这些事,还得归兵部和都督府管;幕宾只负责‘出主意’,比如‘该调哪支兵’‘该遣哪个将’,却不能直接下命令。不然兵权归了幕宾,日后恐生祸端。”
朱厚照闻言,脸上的笑意淡了些,他拿起案上的奏本,翻到一页,指着上面的字道:“卿这话,朕明白。就像宣府这次被鞑靼犯边,需补充粮米,幕宾室只能说‘该从京营调五千石粮’,却不能直接让京营把粮运走 ,调粮的命令,还得兵部下。是这个意思吧?”
“正是。” 杨一清点头,语气更郑重了些,“臣当年在陕西督师时,曾见有总兵官借着‘谋划军务’的由头,私自调兵,结果闹得边镇大乱。后来朝廷定了规矩,‘谋划归谋划,调遣归调遣’,才没再出这样的事。再说幕宾室主要为参谋服务,规矩得定得严些,免得有人钻了空子。比如幕宾室拟的处置章程,得先送内阁审核,内阁觉得可行,再票拟,再送陛下朱批,批过之后,才能知会兵部、都督府等衙门去办,多一道审核,就多一层稳妥。”
朱厚照放下奏报,叹了口气:“卿考虑得比朕周全。朕看这幕宾专管军务谋划,衙署别叫幕宾室了,就叫军机房算了,这军机房,专司军机参谋,日后参谋之会,提报谋划。不舍长官,一众幕宾,从军学、各官之中选拔年轻才俊充入,侍班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