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制备班行远预言的超导材料。知道了材料的成分,和实现超导的环境条件,很快就验证了两种常温超导体,就是需要的环境有些离谱,需要数百Gpa的压力,也就几百万个大气压。
论文整理完成后立刻就投稿给了《自然》。样品制备和验证的那篇论文很简单就通过了,研究院同时寄出了合金材料的样品,在实验里是很容易的就验证了神奇到有些夸张的导电性。两种理论预言的常温超导体也复现了。反倒是班行远的理论文章出问题了。
负责审稿的是几位业内大佬,但是面对班行远的论文还是感受到了数学上的巨大压迫。找来同学校的顶尖数学家,立刻意识到了其中巨大的数学价值。但是面对班行远论文里随处可见的“容易发现”、“易得”、“很显然”……依旧显得非常吃力——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说出这么丧心病狂的话。
他们肯定不可能从头完整的推导的,立刻给编辑回邮件让作者补充说明。班行远的补充说明很快就到了,审稿的物理学家依旧一脸懵逼,反倒是帮忙的数学家看得津津有味,不住的击掌。
来回几次,最终数学家确认班行远的论文计算完全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如果存在错误的话,那就是这个作者应该发在专业的数学期刊,而不是《自然》这个二流杂志。”
反馈了审稿意见后,审稿人立刻给编辑打去了电话:“告诉我那个该死的作者是谁,立刻、马上!”
“是ban!”
原本愤怒的审稿人眼神立刻清澈起来,原来是他啊!那没事了。对ban来说,论文里的结论确实很“容易发现”、“易得”、“显然”……
9月份《自然》杂志再次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班行远的论文,立刻就引起了轰动。数不清的研究机构开始对班行远的理论进行验证或者是复现两种常温超导体。物理学家有一点好就是,如果一个理论被验证是有效的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用。所以尽管不能完全理解论文的推导过程,但是不妨碍他们去用。
于是,对论文进行完整解释的工作再一次落到了苦逼的数学家身上。什么,让班行远来详细解释?哪来这么大的脸面。
好在数学家们并不排斥,世界各地的数学家密集发表了上百篇论文总算是完整的还原了班行远的计算过程,并且总结出了用到的新工具新方法。
论文影响极大,科学家一致认为班行远完整的给出了关于导电性的理论框架。系统的解释了电阻是什么,超导怎么来了……等一系列很基础的问题。物理学家又一次精神振奋,因为班行远在论文里给出了方程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解,这个解预言了存在常温常压下的超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