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周瑜警言 点悟马超(2 / 2)

周瑜深吸一口气,声音放缓却更显沉重:“远的不说,袁术与袁绍兄弟相争,耗了多少心血?近的来看,袁绍的几个儿子如今为了地盘反目成仇,难道这些前车之鉴,你都不曾想过吗?”

马超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端着茶盏的手停在半空。周瑜的话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他未曾细想的隐忧——那些他以为的“周全”,原来藏着这么多疏漏。

“我……”他张了张嘴,酒意彻底醒了,只剩下满心的怔忡。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那些看不见的裂痕。

周瑜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凝重:“兄长,若不是为了越儿的将来,这些话我本不该说。你性情刚毅,麾下诸将大多能压得住,可那李儒呢?你真能拿捏得住他?”

他指尖在案上轻轻一点,目光沉了沉:“昔年我在西凉时,与这老狐狸打过交道。他看似对您尽心尽力,谋划周全,可您细想,他为何如此?还不是因着董白的缘故。说句不中听的,您若此刻明说不娶董白,那老狐狸怕是当场就要变脸,前番的筹谋说不定转眼就成了对付您的利器。”

周瑜顿了顿,看向马超的眼神带着几分探究:“日后您身边这些红颜,依着李儒的手段,依着董家的根基,董白多半是要居正妻之位的。她若成了正室,诞下子嗣,那便是嫡子——越儿虽是长子,可在董家面前,又能占多少分量?”

“李儒那人心思深沉,惯会借势造势。真到了那一步,他只需在朝堂上提一提,再暗中推波助澜,越儿便是有您护着,处境也难免尴尬。”周瑜的话像细针,一点点刺破马超心中的侥幸,“您总说那些女子心性良善,可她们身后的人呢?”

马超端着茶盏的手猛地一颤,茶汤溅在衣袖上,他却浑然未觉。李儒那副总是笑眯眯的模样,此刻在他脑海里变得模糊而锐利——是啊,那老狐狸的每一步算计,似乎都绕着董白转,自己竟从未深想过这层关节。

“李儒……李儒……”马超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指节攥得发白,眼底翻涌着怒意,“这老狐狸若真敢算计到越儿头上,我定不饶他!”

周瑜却忽然笑了,那笑意里带着几分洞悉世事的了然,羽扇轻轻敲着掌心:“兄长息怒。你且想想,李儒这些年是不是为你殚精竭虑?你平定西凉、入主长安,这泼天的家业,至少有一半是他在幕后筹谋的功劳吧?”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起来:“他尽心尽力,从未有过半点差错,你凭什么动他?就因着一句‘可能算计’?你若这样处置功臣,怕是会让麾下将士寒心——今日能因臆测贬斥李儒,明日会不会因猜忌迁怒其他弟兄?人心一旦散了,这江山又能坐得稳吗?”

马超猛地一怔,像是被兜头浇了盆冷水。是啊,李儒这些年的功绩摆在那里,若仅凭周瑜几句推断就动他,别说旁人不服,连他自己都说不过去。

“可……”马超还想说什么,却被周瑜打断。

“兄长,李儒此人性情,能助你扫平天下,前提是你要让他得到他心中所需。”周瑜的声音缓了下来,“你要做的不是想着如何处置他,而是如何制衡他——既要用他的智计,也要防他的私心。至于越儿,更该让他学着在这样的漩涡里站稳脚跟,而不是躲在你身后。”

“让越儿留在这里,其实是最好的安排。”周瑜的声音放得柔和,带着几分恳切,“江东水土养人,没那么多朝堂纷争,他能安安稳稳长大,读书也好,练武也罢,全凭自己心意,不用早早背负那些勾心斗角的算计。”

他拿起案上的蜜饯,递了一块给马超,继续道:“兄长若真能一统天下,届时给越儿一块富庶之地,让他做个逍遥王爷,娇妻美眷,儿女绕膝,不必卷入储位之争,不必担惊受怕,这样的日子,难道不比在长安步步为营强?”

“你想想丽儿嫂嫂,”周瑜的声音轻了些,“她当年舍了性命,不就是盼着孩子能平安顺遂?若知道越儿能在江东无忧无虑,她在天有灵,也该安心了。”

“让我再想想……”他低声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