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对老鼠宣战(2 / 2)

不过效果非常有限,甚至连自扫门前雪都做不到。

久而久之英法等国政府便将鼠患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采取选择性无视的态度。

这让伦敦成为了老鼠之都,按照当时专业捕鼠人的说法。

“在这座有将近300万人口生活的城市中有着数以千万的老鼠在时刻窥伺着人类城市主人的宝座,而我们的领袖居然选择视而不见。”

这个时代对付老鼠除了猫狗,以及捕鼠人以外,最常见的就是压石陷阱和跌落陷阱。

然而传统的压石陷阱和跌落陷阱针对更多是黑鼠,在面对褐鼠时则稍显力不从心。

需要更重的石头、更深的木桶和更光滑的桶壁,但这样的做法还是太看运气。

捕鼠笼和早期捕鼠夹效率较高,但是成本高昂难以普及。

弗兰茨对捕鼠夹可并不陌生,毕竟看过几百集的《猫和老鼠》,他早1836年就已经设计出了《猫和老鼠》中那种现代捕鼠夹,由于简单、廉价,并且实用获得巨大成功。

弗兰茨在1838年建造了专门制造捕鼠夹的工厂,这让捕鼠夹在奥地利帝国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

不过捕鼠夹只能单次触发,对于老鼠不多的地方效果显着,但对于城市内成群结队的老鼠却是杯水车薪。

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想到的方法就是投毒,各种天然的化学的物质被制成毒饵投放到城市各处。

效果非常显着,维也纳的老鼠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但问题是那些毒饵每年都会毒死上百饥饿的乞丐和贪食的幼童。

其实历史很多地区的政府都采取过悬赏模式,即出赏金收购鼠尾。但弗兰茨很清楚这种方法完全无效,反而会催生出饲养贩卖老鼠的新行业。

于是乎弗兰茨再一次更新了装备——粘鼠板。

粘鼠板相较于捕鼠夹的效率更高,而且布置简单,也同样廉价。相对安全不容易伤人,更不会出现误食的情况。

至于不人道这点,在人都吃不饱的时代,可没人会在乎这个。

随着装备的再次更新维也纳的鼠患终于有了明显好转,至少不会再看到老鼠成群结队出现的恐怖场面了。

其实装备的革新仅仅是取得胜利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弗兰茨对老鼠宣战这件事本身。

实际上奥地利人和老鼠已经共存千年,人们早就习惯了老鼠的存在。

如果不是弗兰茨将老鼠提升到了敌人的地位,民众并不会有这么强的防害意识。

此外奥地利人早就渴望一场战争,虽然敌人是老鼠,但总算是可以全民参与。

那些年轻人正好可以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在消灭老鼠这件事上,所以民众甚至有着一种狂热。

此外多年来弗兰茨对维也纳孜孜不倦的改造也成功消灭了大量老鼠的天然栖息地,而城市的公共卫生工程又减少了老鼠食物的来源。

从1836年到此时二十年的治理终于取得了成效,弗兰茨还是很开心的。

奥尔加却不太理解。

“亲爱的,您为什么要向老鼠宣战?这也太荒谬了!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

奥尔加很少见到弗兰茨休息,她不禁更加担忧起来。

“亲爱的,你也该去打打猎或者去找几个情人散散心,您何必和一群老鼠过不去呢?”

弗兰茨知道这是自己的皇后在关心自己,他与奥尔加说了很多道理。其实弗兰茨不说还好,说完之后反而是让奥尔加更加担心起弗兰茨的精神状态了。

“天呐!你居然说黑死病是老鼠引起的!那不是天罚吗?”

弗兰茨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奥尔加是这个时代的人,她的思维和知识只停留在此时。

为了防止让事情越描越黑,弗兰茨决定还是用行动让她闭嘴。弗兰茨一把将她扛起向着卧室走去,沿途的宫人大多选择了回避。

除了陆地上的老鼠,海上的老鼠危害同样很大,确切地说是那些生活在船上的老鼠。

这些偷渡客会污染食物和水源,更会毁坏货物(无法上保险)。

除此之外老鼠也会破坏船体和船上的重要设备,甚至钻入蒸汽机的通风管道导致锅炉爆炸。

更是影响船员的身心健康,航海途中被老鼠咬伤鼻子或者脚趾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更不要说那些可能传播的疾病了。

老鼠咬破火药桶或者火药包,正巧遇到喜欢抽烟的士兵磕烟斗的剧情可是让人喜闻乐见。

事实上奥地利帝国海军就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一位舰长在例行公事地检查过炮位之后随意地磕了磕烟斗结果导致8名海军军官死亡,30多人受伤,一艘巡洋舰遭受重创。

其实海军一直都有十分严格的条例来针对鼠患,船猫更是标配。

真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防治老鼠上船,毕竟军舰更多的时候都是停留在港口岸边。

即便条例再严格也不可能让所有船员日夜守在船上防止老鼠的入侵。

事实上此时老鼠入侵船只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藏在货物中和顺着缆绳爬上船。

但将藏着老鼠的货物搬上船,那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失职。

这种事情不应该归弗兰茨管,但老鼠顺着缆绳爬上船这个途径他还是有办法的。

只需要给缆绳加装一个防鼠板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一个光滑且高度高于60厘米的金属圆盘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弗里德里希大公对于弗兰茨的话可不太相信,毕竟海军方面也想过各种方法防止老鼠攀爬缆绳,但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在缆绳中编入钉子,在缆绳外包上铁皮,甚至在缆绳上涂油脂,涂猫尿,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没人相信弗兰茨的方法。

无奈之下弗兰茨只能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自然是没有一只老鼠通过60厘米圆盘这一关,即便是他们找来了一只近80厘米长的巨型老鼠。

因为圆盘会滑动,所以老鼠根本不可能爬过去。

至于老鼠为什么不选择跳过去?

首先老鼠看不到防鼠板的后面,其次老鼠的脚下是缆绳,是持续晃动且受力面积只有不到两厘米的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