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点头:“有这种可能,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支撑。我们走访了东山煤矿附近的村庄,因煤矿倒闭多年,大部分矿工已离开,未找到与李建军有交集的‘老同事’;调阅李建军写的矿洞地址纸条,上面仅标注‘主入口往南第三个岔路口’,经老矿工确认,该位置是废弃绞车房,无废铁可寻,推测是嫌疑人以‘找废铁’为借口诱骗李建军前往。”
接下来轮到王帅汇报东山屯的走访情况。王帅拿出走访记录:“东山屯共走访32户村民,获取三条可疑线索:一是10天前早上,村民看到穿深蓝色工装、背黑色包的男子体貌特征与李建军相似往矿洞方向走;二是一周前晚上8点多,山下公路出现一辆无牌照白色面包车,停留20分钟后离开;三是5天前村口有两名男子吵架,其中一人穿黑色外套,但特征模糊。另外,村民周明强提到,半个月前曾看到两名陌生男子在矿洞入口徘徊,穿黑色外套、戴帽子,看到他后迅速逃离。”
“白色面包车和陌生男子之间有没有关联?”陆川问道。
“暂时无法确定。”王帅摇头,“白色面包车无牌照,无法追踪;陌生男子的特征与张辉提到的‘黑色外套男子’有相似之处,但时间线不重合,无法确认是否为同一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村民提到的‘红塔山’烟蒂,与矿洞内提取的烟蒂品牌一致,推测嫌疑人可能在矿洞周边多次停留。”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里的讨论声逐渐热烈起来。队员小李率先发言:“我觉得嫌疑人应该是李建军认识的人,不然怎么能以‘找废铁’为借口骗他去矿洞?而且李建军老实内向,不认识的人很难让他放下戒心,跟着去偏僻的矿洞。”
“有道理,但‘认识的人’范围太广了。”队员小张反驳,“前同事、工友、甚至以前的邻居都有可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找不到任何与李建军有矛盾、且近期有接触的人,线索断在这里了。”
杨林结合现场勘查提出猜测:“矿洞内提取的烟蒂和岩壁划痕,会不会是嫌疑人等待李建军时留下的?比如嫌疑人提前在矿洞埋伏,等李建军进入后实施袭击;岩壁划痕可能是嫌疑人搬运工具时不小心刮到的,工具可能是矿洞内的废弃岩石,也可能是他自带的扳手、铁棍之类的。”
“如果是自带工具,那嫌疑人是有备而来,早有预谋要杀害李建军。”张凯补充道,“脾脏破裂的损伤程度说明,嫌疑人用力很大,且目标明确,就是要致李建军于死地,不是临时起意的冲突。”
王帅结合走访线索推测:“白色面包车会不会是嫌疑人的交通工具?他可能开面包车将李建军载到矿洞附近,再诱骗他进入矿洞;或者面包车是用来运输作案工具的,只是作案后开车逃离,所以村民只看到车,没看到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