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1章 李建军人际关系(2 / 2)

纸条上是歪歪扭扭的字迹,只写着“东山矿洞主入口往南走,第三个岔路口”,没有具体坐标,也没有标注要找的东西。张辉接过纸条,指尖摩挲着纸面——李建军的字迹用力很重,笔画边缘有反复描摹的痕迹,像是在记地址时格外紧张,可为什么紧张,却没有任何线索。

离开王丽家,张辉带队前往李建军生前打工的建筑工地。工地负责人老周听说李建军出事,手里的安全帽“啪”地掉在地上:“不可能啊!建军昨天还跟我请假,说要去山上找东西,怎么会……”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捂住嘴,眼神躲闪着张辉的目光。

“您说他‘昨天’请假?可他已经失踪7天了。”张辉捕捉到这个细节,追问下去。老周这才支支吾吾地解释:“是我记错了,是上周三早上,他找我请假,说‘家里有点事,去山上一趟’,没说具体什么事。他在工地上干了两年多,从来没旷过工,干活也踏实,上次有个工友把他的电钻弄坏了,他都没生气,还说‘修修还能用’。”

张辉走访了与李建军同组的5位工友,得到的评价高度一致——老实、内向、不爱惹事,甚至有点“软”,被人占便宜也很少计较。只有工友老王提到一个模糊的细节:“大概一周前,我看到建军在工地门口跟一个男人说话,那男人穿黑色外套,戴个鸭舌帽,背对着我看不清脸,说话声音挺小的,建军好像不太高兴,皱着眉头,后来那男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就走了。”

“您还记得那男人的身高、体型吗?有没有看到他开什么车?”张辉赶紧追问。老王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身高大概一米七多吧,体型中等,没看到开车,就看到他往公交站方向走了。当时我急着去拉材料,没太在意,现在想想,那男人的外套好像有点旧,袖口磨白了。”

这条线索刚有点眉目,又陷入了模糊——没有姓名、没有外貌特征、没有交通工具,唯一的“黑色外套”线索,在市区随便一个工地都能看到十好几个人穿。张辉让小李调取工地门口的监控,结果发现监控摄像头早在半个月前就坏了,物业一直没修,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轮廓,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下午2点,张辉带队前往东山煤矿附近的几个村庄走访,想找到李建军提到的“老同事”。但东山煤矿倒闭快十年了,大部分矿工要么去外地打工,要么转行做了别的,留在村里的寥寥无几。老矿工张大爷听说是找“跟李建军一起下过井的同事”,摇着蒲扇叹了口气:“那时候矿工多了去了,姓李的、姓王的,记不清名字的一大把。再说矿洞倒闭后,大家各奔东西,谁还联系啊?”

张辉拿出李建军写的纸条,问张大爷知不知道“主入口往南第三个岔路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张大爷眯着眼睛想了半天:“那岔路口以前是个废弃的绞车房,后来塌了一半,埋在土里了,哪有什么废铁?除非是有人故意说瞎话,骗他去那地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