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宗主心中一转,脸上立刻露出自信的笑容,赶忙接口道:“将军不必担忧。在下早有考虑,在下愿亲自前往西夏国,游说西夏国主一同发兵攻打宋朝。以在下对西夏国主的了解,他同样对宋朝的土地和财富垂涎已久,只要晓以利害,许以重利,定能说服他与吐蕃一同出兵。如此一来,不仅可解吐蕃腹背受敌之忧,还能让宋朝两面受敌,胜算更大。而且,一旦成功,三国瓜分宋朝土地,吐蕃所得必定丰厚无比。再者,在下已暗中探知,宋朝近期粮草调配混乱不堪,边防军备也有所懈怠,防守漏洞百出。赞普殿下只需挑选精锐之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边关,定能一战成功。而且,一旦占领宋朝土地,吐蕃便能获得丰富的资源,无论是粮草还是兵力,都能迅速得到补充,损失的兵力也能很快恢复。这对吐蕃而言,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啊!”
吐蕃赞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在营帐内众人身上缓缓扫过,试图从众人的表情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营帐内一片寂静,安静得只能听到偶尔传来的烛火噼啪声,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许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一丝凝重:“此事关系重大,绝非儿戏,本赞普需与诸位将领再仔细商议一番。你且先下去,等候消息。”
复兴宗主心中明白,此事已有转机,顿时心中一喜,忙再次恭敬地行礼,缓缓退了出去。复兴宗主恭敬地退出营帐后,营帐内的气氛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吐蕃赞普那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一众将领,神色肃穆,缓缓开口说道:“你们对此事究竟有何看法?虽说那复兴宗主所言,乍一听确有几分道理,但此事关乎我吐蕃的生死存亡,关系重大,容不得丝毫草率决定。”
一位须发皆白的年长将领,神色凝重地抱拳行礼,语气沉稳却透着忧虑:“赞普,那中原人虽信誓旦旦,将此事描绘得天花乱坠,但此事风险着实太大。即便他真有本事说动西夏国出兵,可一旦战争打响,局势瞬息万变,胜负实难预料。况且,刀兵无眼,我吐蕃将士恐将伤亡惨重,还望赞普三思啊。”说罢,他微微低头,眼中满是对将士们的疼惜。
然而,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却按捺不住,向前踏出一步,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渴望,大声说道:“赞普,宋朝之地,土地肥沃,富甲天下,若我吐蕃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国力必将如虎添翼,大增无疑。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若轻易错失,实在是可惜至极。再者,倘若西夏国出兵而我吐蕃却按兵不动,日后西夏日益壮大,恐怕对我吐蕃会构成巨大威胁,还望赞普明察。”他紧握双拳,满脸涨得通红,仿佛已然看到了吐蕃称霸的辉煌未来。
众人各执一词,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之声此起彼伏,整个营帐内顿时吵成了一锅粥。吐蕃赞普眉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本赞普意已决,若那复兴宗主真有能耐说动西夏国出兵,本赞普便出兵相助。但在此期间,我吐蕃需暗中秘密集结兵力,加强训练,务必做好万全准备,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且说复兴宗主回到临时住处,心中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要说服西夏国出兵,简直比登天还难,但这却是他实现阴谋、扳倒护道盟与卓然的唯一机会,也是实现自己野心的关键一步。
第二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进复兴宗主的临时住处,便有吐蕃士兵前来传唤。复兴宗主心中一紧,赶忙整理衣装,随士兵前往赞普营帐。
踏入营帐,只见吐蕃赞普端坐在上,神色平静却透着威严。看到复兴宗主,赞普缓缓开口:“昨夜本赞普与众将领商议许久,决定给你一个机会。若你能说动西夏国出兵,本赞普必定履行承诺,与西夏联手攻打宋朝。但你需记住,此事若成,你便是吐蕃的功臣,若不成,休怪本赞普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