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离开校场后,脚步匆匆地穿过三条街巷,不时回头张望。确认无人跟踪后,他闪身进入了一座不起眼的茶楼。二楼雅间内,已有三人等候多时。
“张大人姗姗来迟啊。“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声音不冷不热。
张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顾不上客套:“刘总兵,大事不妙!太子已经拿到了京营的账册,正准备彻查军饷贪墨一事!“
这锦袍男子正是大同总兵刘勋的亲信——兵部郎中马文升。闻言,他手中的玉扳指“啪“地一声掉在桌上,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账册?什么账册?京营的账目不是都...“
“是林澈那厮!“张焕咬牙切齿,“不知他从何处弄来了详实的账目对比,连三年前的数据都有!“
雅间内一时寂静无声。角落里,一个身着青灰色道袍的老者缓缓睁开半闭的双眼:“林澈?可是那个曾在翰林院任职,后辞官归隐的林澈?“
“正是此人。“张焕点头,“如今他成了太子的座上宾,专门出些改革军制的馊主意。“
老者轻抚长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人来历不凡啊...老道记得,十年前他曾在锦衣卫任职,后来不知何故突然辞官。“
“锦衣卫?“马文升猛地站起身,“难怪他能弄到那些机密账册!“
“慌什么!“一直沉默的第四人突然开口。此人一身商贾打扮,却是当朝户部侍郎周廷儒的胞弟周廷玉。“账册而已,又没有直接证据指向我们。当务之急是阻止太子前往大同。“
张焕苦笑:“太子心意已决,明日便要启程。林澈那厮还提议先从大同开始改革,分明是冲着刘总兵去的!“
老者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推到桌子中央:“刘总兵早有准备。这里面是五万两银票,足够打点朝中诸位大人。至于太子那边...“
他压低声音,说了几句。张焕和马文升先是一惊,随后缓缓点头。
“此计甚妙!“张焕阴笑道,“既能阻止改革,又不露痕迹。“
同一时刻,皇宫御书房内。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眉头紧锁:“标儿,你确定要亲自去大同?北边近来不太平,蒙古小王子屡次犯边。“
朱标恭敬地行礼:“父皇,儿臣正因边境不稳,才更需前往。京营改革初见成效,儿臣想在大同试行,以振边军士气。“
老皇帝沉吟片刻:“你那个军师...林澈,此人可靠吗?“
“林先生精通兵法,更难得的是心系将士。“朱标眼中闪着敬佩的光芒,“他提出的'以诚待兵'之法,在京营已见奇效。“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咱听说,他今日与张焕起了争执?还拿出了什么账册?“
朱标心头一紧,暗忖消息竟传得如此之快。他谨慎地回答:“确有此事。林先生发现军中存在克扣军饷的情况,儿臣正欲彻查。“
“军中贪墨,自古有之。“老皇帝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但若有人借机结党营私,咱绝不轻饶!“
朱标背后沁出一层冷汗:“儿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