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财政申请或者企业捐赠,钱不是那么好到位的。
像是要举行计划外的摄影活动费用相当难申请了。
有人不自觉地瞟向时欣然,自然有红眼的,自己干了一辈子摄影,所有工资加起来都没她这三天赚的多。
其实看到钱眼红是一方面,最不服气的是对方太年轻。
时欣然很淡定地收好钱。
这点钱她现在根本不放在眼里。
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狂。
但却是事实。
她筹备了四个多月,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比她拍挂历照多百倍。
收益连卖挂历的零头都赶不上。
但只要是搞艺术的人,别管他贪不贪财,都有一颗对艺术憧憬的心。
搞钱她是认真的,搞艺术也同样是认真的。
张会长又开了个会,针对这次摄影展的舆论,现在有点跑偏,没有否认时欣然摄影技术和创意的,但是关注点都在作品售价太高上面了。
他让大家回去都写点文章投稿,把舆论关注点拉回来。
开完会,他单独留下时欣然。
“小时,明天我们从你个展的作品里挑一张送去比赛,参加明年的国际摄影大赛。”
时欣然从包里拿出一张图片,“张会长,我想用这个作品参赛。”
这是没有在个展上露过的照片。
张会长拿起来一看,先问了句,“这是怎么拍的?”
车总编也伸着脑袋看过去,“漂亮啊!”
“四象图是提前画在一块儿大玻璃上的,里面加了荧光粉,再透过玻璃去拍人物。”
这张照片是在一个空旷之地拍的,练太极的依然是那位白须白发的老者,扎着马步,脚踩太极八卦,中间环抱的是一个火球,在他的周围是华国传说中的四灵兽。
国际参赛的照片只能是一次曝光,照片也不允许有任何后期的暗房制作。
所以这张照片是通过视觉差、慢门等手法一气呵成的,看起来很像是后世电脑才能做出来的效果。
“这次我想参加哈苏摄影大赛。”
这张照片显然不适合新闻类的摄影赛事。
但是哈苏有艺术摄影的类别。
“我会在照片的注释中加入《山海经》的典籍,也算是对华国一种古老文化的宣传。”
张会长点着头,“好,你把注释写完交给我,我帮你投稿。”
这张照片时欣然是在拍摄个展作品时拍的,既然要参展还是不要先露出来的好。
个展今天就算正式结束了,时欣然想到了会有一场舆论风暴。
但比她想象的更疯狂。
各大报社疯了,老百姓也疯了。
三天的摄影展赚了四个万元户回去。
全国掀起了一场学摄影的热潮。
协会收到的信可以拿麻袋装了。
有支持时欣然的,有骂她用金钱侮辱艺术的,还有骂协会把一个年轻艺术家毁了的。
谭云骞把所有报道这次个展的报纸都买回来了。
有的批判的难听的他还打算藏起来,让时欣然都敛过去了,一张张看着。
边看还边评价,“这个标题起的不够博眼球,应该说是艺术的沦丧还是金钱的沦陷。”
她还大声念着,“一颗冉冉升起的艺术新星,是否会就此迷失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从此沦为泛泛之辈。”
文章里还引用了《伤仲永》来暗讽她。
太瞧得起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