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4章 交代杀人过程(2 / 2)

张辉示意警员松开一点束缚,让郑国宾能更自由地指认。“你当时是怎么把尸体运过来的?用什么装的?”郑国宾抬起手,指向转运站大门的方向:“我开着我的黑色 SUV,从小区出发,沿着和平路一直开,大概 20分钟就到这里了。尸体用黑色塑料袋装着,还裹了一层帆布,怕路上掉下来。”他顿了顿,补充道,“帆布是我从家里找的,之前盖杂物用的,上面沾了不少灰尘和褐色泥土——就是从废弃工厂带出来的那种土。”

技术人员立刻在他指认的“SUV停放位置”喷洒鲁米诺试剂,淡蓝色的荧光瞬间亮起,与前期勘查发现的“43码工靴拖拽痕迹”完全吻合。“你停车后,是怎么把尸体搬到压缩箱旁的?”张辉追问,郑国宾的手指在空气中比划着:“我先把后备箱打开,双手托着尸体的腋下,慢慢往压缩箱这边拖,因为尸体有点重,我拖得很吃力,所以地面上应该留下了拖拽的痕迹。”他指着地面的荧光轨迹,“就是从车旁边一直拖到这里,大概有 10米远,中途还歇了一次。”

这个描述与现场勘查记录的“拖拽痕迹长度约 10米,痕迹宽度与陈刚体型一致”精准对应,甚至连“中途停歇”的细节都与痕迹中断处的压痕特征吻合。技术人员在拖拽痕迹中断处提取到少量黑色纤维,与郑国宾供述的“帆布材质”完全一致,纤维成分检测结果也与帆布样本匹配。

来到压缩箱旁,郑国宾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他指着压缩箱内侧的一处划痕:“我把尸体靠在压缩箱上,想歇口气,结果尸体滑了一下,塑料袋蹭到了箱体,留下了这个划痕。”技术人员上前查看,划痕长度约 15厘米,边缘有明显的塑料摩擦痕迹,与前期勘查提取的“黑色塑料纤维”来源完全吻合,划痕位置也与陈刚尸体夹克上的磨损痕迹高度对应。

“你扔尸体的时候,陈刚的姿势是怎样的?”张辉继续追问,郑国宾低头回忆:“是蜷缩着的,塑料袋被蹭破了个小口,他的右手露在外面,还攥着几根白色的防尘网纤维——当时我没在意,想着没人会发现,就直接把他扔在压缩箱旁边,用旁边的废弃纸箱盖了一下。”这一细节与法医鉴定的“尸体蜷缩侧卧位,右手攥着防尘网纤维”完全一致,甚至连“塑料袋破损小口”的位置都与尸体夹克上的撕裂痕迹对应。

从转运站到郊区废弃工厂,车程约 40分钟。当警车抵达工厂时,郑国宾的情绪更加崩溃,他指着主车间东侧的墙角:“就是在这里,我用钢管打了陈刚。”墙角处散落着几根生锈的钢管,技术人员根据他的指认,拿起一根直径 3厘米、长度 50厘米的钢管:“是这根吗?”郑国宾看到钢管,身体猛地一颤,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是……就是这根,我从地上捡的,当时陈刚拿出手机要报警,我急了,就拿起钢管朝他的脖子打了一下,他‘啊’了一声就倒在地上。”

技术人员在钢管上喷洒鲁米诺试剂,淡蓝色的血迹荧光清晰显现,与法医鉴定的“陈刚颈部右侧 4×5皮下出血”形成的失血特征一致,钢管管径也与钝器损伤接触面形态完全匹配。“他倒下后,你又做了什么?”张辉接着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