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章 教宗:教士一定要懂教义(2 / 2)

欧洲人日常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很多也需要宗教来帮忙——天父天兄虽然不管这么细,但教会确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各处,可以给民间提供各种服务的。所以,宗教反而要比较“踏实”,教会也会反对那些过于离谱、会影响和破坏社会运行的民间信仰,将其斥为“迷信”,要求教士们教化信众,与这些后的迷信行为作斗争。

作为最强势的教宗之一,英诺森三世就曾经下达命令,要求教士们必须接受逻辑学教育。这样,能把教义给人讲清楚,不至于前言不搭后语,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不过,到了郭康那个时候,科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已经能够帮忙做很多事情,取代宗教的不少职能了。因此,剩余的宗教这部分,就失去了脚踏实地做事的需求,开始完全放飞自我,反而比中世纪还“迷信”。

在郭康看来,这种工业社会保护下,出现的各种“神人”,可以算是一种宗教巨婴了。他们的表现,当然也就极为离谱,“上限”非常之高,放在此时的欧洲,都足够让教会吓一跳。

把他听的这些,拿来和教会里的人交流,都能让其他人颇为惊奇,觉得他这边的“神人”和这些人做出的设定,也够神奇的,足够用来交换段子了……

至于宗教影响力的变化,在他看来,这主要还不是科学本身的功劳,而是教育的功劳:社会已经形成了更加完善、更加细分的人员培训体系,不再和中世纪欧洲一样,因为知识分子数量太少,导致各种事情都得教士们去做;也不再和古代一样,甚至需要通过把教育内容乃至工程规范都写入教义,才能维持知识传播了。

这听起来比较奇怪,但其实看看对比就知道了:世界上有不少地方,哪怕进入所谓“科学的时代”,也依然非常依赖宗教。甚至可以,某些强大的科技大国,从上到下,反而都是个宗教味儿十足的国家——而且还是那种不太正经的宗教,让中世纪的教士知道了,都得大呼“异端”、“迷信”那种……

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一神教体系里,科学只是个解释世界的工具,和宗教未必有那么矛盾,甚至会出现把科学本身作为宗教信条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当地人真的找不出能取代教会的东西。他们的官府,和古代没有什么区别,遇到重要的民生问题依然屁用没有,连救灾都得指望教会顶上。至于对大众普及教育的工作,更是惨不忍睹,同样需要依赖宗教教团的支持。

由此可见,郭康自己所处的那个环境,本质上还是“文科”的胜利。极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屡次灾变都消除不了的文化传统,还是在推动着社会,榨干新技术的每一分潜力,用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输出人才的数量。这些文化优势,才是科学技术能在这个地方得到最大效率利用的原因。

至于时人自己怎么想,其实没有什么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和地中海世界,会有巨大的差别了。

而且,难听点,即使是郭康那会儿的塞里斯,社会的宗教风味,同样是非常浓厚的。这个原因,可能得追溯到塞里斯人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组织传统。

任何一个文明,都需要一套理论,服大家服从。而对于塞里斯人来,传统的授权方式,是通过“天”作为中介来进行的。一方面,经师们认为,天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会给君主授予合法性;另一方面,早在春秋的时候,先贤们就提出,天是民众集体意识的反应,天通过民众对统治者进行观察,并且代为表现出民众的喜怒,君主需要通过保民、养民来获得天的支持。

君主得到天的授权,也就是“天命”之后,会把这些权力继续转授给臣属。由于塞里斯是个少见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在君主身兼大祭司和世俗首领身份的同时,各级官员其实也都拥有这两种身份。

这导致塞里斯的地方官员,尤其是各级主官,实际上要兼职地方主教和教区神父这类身份。相比于欧洲那些同行,他们的地位要“重”得多,民众对他们的要求也远比其他地方更加严肃。因为国王的税吏、代理人可以嘻嘻哈哈,但主教在主持仪式的时候,像这样没个正经形象,就不能被接受了。这就是双重身份带来更大权威的同时,需要付出的代价。

而官员得到授权之后,又会去管理普通百姓。就这样,形成了人授权给天、天授权给天子、天子授权给官吏、官吏管理人的合法性获取路径,也因此得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态势。因此,这个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的方式,就从汉朝开始,逐渐完善,并且一直运行下去。

不过相比而言,这已经其他文明的状况要好上太多了。因为至少,中央的最高权力,一直能被皇帝掌握。而且其他地方,大部分都差点意思。

比如东罗马一度延续了古罗马和波斯的传统,把祭祀纳入政权中,让统治者成为神王。但十字教时代之后,这个过程中断了。教会从政权里完全分离,成了单独的体系。虽然在兴盛时期,皇帝可以随意拿捏大牧首,但这两个身份毕竟是分开的。

因此,一到关键时刻,教会就掉链子,乃至坑了帝国的事情,都不止一次发生。巴列奥略王朝后期,国家已经风雨飘摇,为了向西方求援,只能竭尽全力进行外交活动,结果教会还是不乐意,违抗巴塞琉斯的命令,导致和谈失败。在这方面,他反而倒退回去了。

同样,近代早期的英法国王,实际上都已经控制了教会,但他们只是通过权力来把持教会,并不是自己去兼职主教,兼任教会首领。

唯一符合要求的,大概是教皇国。作为首领的教宗,既是宗教领袖——他一直保有罗马时代传下来的大祭司头衔,也是世俗领袖——教宗有一群世俗封臣。欧洲人也明白,这才是这个“罗马遗存”的标准模板。

中世纪欧洲的国家,从纸面上来,也应该是按这个理想模板搭建的。比如很长时间里,唯一一个“帝国”,其实应该是神罗。如果真的达到理想化状态,那这应该是个“神圣”(宗教神性)、“罗马”(政教合一的普世国家)、“帝国”(武力和世俗权力)三种要素都具备的政权。

当然大家都知道,实际上神罗从来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是了……他的国家权力,也因此四分五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