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章 唯贵族与女子难养也(1 / 2)

这一路,郭康难得地闲了下来。因此,有了空,他就开始看各种书籍,以及收到的大家的信件。

最让他感到新鲜的一些,其实是朱文奎寄来的——郭康感觉,他那边的发展速度,比自己这里还快很多,肯定不缺新鲜事。

当然,实际上,他现在工作也很忙。因为哪怕军事上的事情不用太管,其他各方面的事务,其实也够他受的。

郭康现在都开始怀疑,对于高级文官是“文弱书生”的刻板印象,是不是有点问题。别说罗马这种还文武不分的地方了,就算是东方的大明,能在极其“卷”的帝国中央,坐稳官位的人,恐怕都是超级工作狂魔。因为按他最近亲身验证的规律,在这种位置上,一旦放松,那可有的是人要干你的活,抢你的权柄。

所以,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卷王”,不仅智商情商要过人,身体素质也肯定非常好才行。要不然,来点压力,估计就给累死了……

朱文奎这方面好像做的也比较好。不知道是不是遗传了曾祖父的基因,这家伙其实也是个颇为壮实的人,而且精力非常充沛。之前,天天忙着处理王府的繁琐事情,他都还有体力,去铁匠铺打铁。甚至还告诉郭康,觉得这是个能舒缓精神、降低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现在他在波西米亚活动,也没有因此就放松下来。吴藩之前虽然也有一些规划和制度,但在很多方面,还是一直处于“放养”状态。很多政策,都是地方上自己安排、自己落实,吴王和中央官府,其实只是个“协调委员会”,负责给大家提供指导,通过雇佣、集资、集中采购等方式,让资源跨地域流动,流向合理的方向。

不过,王府执行的“中央权力”,很长时间以来就是修路,最近才开始在军事上进行统筹。因此,他们这边,还是非常松散的。

后来,马王妃以王府需要护卫和仪仗为理由,向离得比较近的波西米亚等地,征召了一批卫士。不过说是征召,但因为大都的吴王府这边,实际上只是个门面,绝大部分资金流都不走这边过。因此,这些年,大家的日子非常惨淡,有点钱也都用来扩编队伍了。

大部分时候,卫士们就算给罗马人做兼职,王府的收支也只是勉强能撑住,甚至要靠朱文奎去给人打铁,才能维持生计。锦衣卫的人当初来访查的时候,都觉得这些人太穷了,实在没有什么好调查的——世子带着卫士去打工的王府,说实话都有点让人同情,很难让人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坏心思……

可能是那会儿穷怕了,朱文奎现在就特别重视对各地官府的整编。在他的努力下,经过这一系列的胜利,波西米亚这一路的官府,终于统合起来了一些。围绕他自己,这边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中央”王府,也总算是逐渐成型了。

而在工作之后,朱文奎这次还收集了不少当地的风土人情、有趣故事,给他们写了不少。这大概也是一种放松心理的方式吧。

这回朱文奎给他讲的,就是一个在波西米亚很流行的古代传说。

据教士们记载,波西米亚的第一个统治者,是个叫做克罗克的首领。他娶了一位仙女,生下三个女儿,分别是巫医卡泽,魔法师泰塔,和预言家莉布丝。其中,莉布丝最聪明,因此被她的父亲选为继承人。

不过,这个选择还是招致了部落贵族们的不满,因为他们不希望被一个女人统治。莉布丝继承王位之后,能够进行预言,但大家还是坚持要求她结婚,让她的丈夫进行统治。

莉布丝女王于是再次进行预言,这次,她看到了一个穿着凉鞋,正在耕田的农夫。于是,她指示她的大臣,跟着一匹松缰的马,去寻找这位男子,最后在一个叫做斯塔迪斯的村里找到了他。这个农夫名叫普舍美斯,大臣们于是把他带了回来,和女王成婚。

此外,莉布丝女王还准备修筑一座城池。她告诉大臣说:“我看见了一座伟大的城市,它的荣耀能通达星空。”大臣们问她城市应该修建在哪里,她就让大家去找一个用牙啃门槛的人,在此人所在的位置建城。这座城市就是后来的布拉格,它在德语里,就是“门槛”的意思。

后来,莉布丝女王和普舍美斯生了三个儿子。而由于老大老二都早夭,只有小儿子奈扎米斯尔延续了他们的血脉。因此,这一支家系,就被称为普舍美斯王朝。他们统治波西米亚,直到14世纪初。

据说,普舍美斯在登基的时候,把自己种地时所穿的麻布鞋脱下,保管珍藏起来,并命令属下们也随身带一双麻布鞋来上朝,以此提醒大家不要忘本,告诫他们,农民永远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国家的存在价值是保卫农民。

而麻布鞋也因此被视为普舍美斯王朝的圣物,后世历代新王登基加冕之时,都会展示麻布鞋。这已经成为了波希米亚王国的传统。

因此,在当地人眼里,农民出身的国王,并不如西吉斯蒙德和德意志贵族们眼中那样,有出身低贱的意味,反而带有一种神圣性。农民使用的工具和衣服,也经常被作为象征,因此,那种旗子上画着个鞋的农民起义军,才如此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