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1)(2 / 2)

“个人未超过三亩地者,免除一切税赋!”至于后面的什么超过部分,十亩以下增收二十分之一税,十亩以上征收十分之一税等细节,完全被人给忽略了。

因为当今天下,哪怕被谢来调整过了,绝大部分的百姓也是没有达到人均三亩地的。

“苍天啊,总算是开眼看我们这些穷苦人了吗?”有老人知道此事,想着曾经苦难的生活,压在数代人头上沉重的税赋,激动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哪是苍天啊,是谢青天!”有家里年轻人指正。

苍天若是看得到,何苦这么多年都没管他们呢。

是谢大人看到了,谢大人在拯救他们。

分田地,学知识,免税……

百姓们都不由自主的开始抹眼泪。是喜悦,激动,也是一种如释重负,更是感动。

谢来当然不希望他们将希望全都放在自己身上,所以他让同志会的那些扫盲的老师给他们讲解这些政令的缘故。

之所以免税,不是谢青天让你们免的。谢青天也变不出来钱啊。没有钱就无法让这个国家运行。之所以能免税,是因为皇帝没了。

没有了皇帝,没有了皇室宗族,他们不需要再供养这些人了。

他们头上的大山没有了。

皇帝没了,不纳税。这道理开始深入百姓的心中了。

除此之外,还告诉他们,不止皇帝没了,还因为百姓们识字了,可以当工人了。工人建设工厂赚钱了。朝廷有钱了,自然负担也不重了,可以给百姓减负了。

还有北方开发出的那些粮仓,工人们在那边种地,种了很多粮食,可以供养朝廷。这又是免税的底气。

这是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能力获得的。

他们识字了,可以开发更多赚钱的渠道了。他们去开荒了,种出更多粮食了。

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免税。

只要他们继续保持,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农业税就会成为历史。

对于谢家人来说,这些政令和他们关系不大,家里田地基本上都卖出去了。这是谢来成为执政的事情,才是头等大事。

谢夫人明白,一个新的时代真的在来儿的手里出现了。她喜极而泣。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艰难。一切都过去了。

其他人不知道啊,只以为她是高兴谢家有人有大出息了。

特别是叶夫人,整个人陷入了狂喜中。狂喜得晕过去又被人掐醒了。

她是没有事先知道内幕的,只以为自己儿子真的是被人选出来的执政。

这执政就是代替皇帝管理天下的。这不就是皇帝吗?她的儿子竟然能……能有这么大的出息。这简直就是梦都不敢梦到的事情啊。

“我们家来儿这是当……皇帝了?”被掐醒之后的叶夫人颤抖着说道。

吴夫人刚要附和她的说法,谢夫人就阻拦了,并且仔细的和她们解释了执政和皇帝的不同。

“没有皇帝了,皇帝再也不存在了。我们作为来儿的家里人,一定不要再提这样的话。让人以为我们谢家想当皇帝。来儿是执政,是公选出来的天下执政。”

她看着所有人,“我们谢家所有人,要坚决反对皇帝这个词的出现。”

叶夫人她们还是无法理解这有什么不同,对天下有什么不一样,但是见谢夫人如此郑重的叮嘱,也记在了心里。纷纷表示自己不会再提皇帝两个字。

大姐总是没错的,她带着自己这些人做大事,做决策。从来都是商量着来的,这次如此郑重,必定是因为有大问题。是自己无法理解的大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她们就会选择听取她的话。

谢家所有人越发低调起来。将一切的欢喜愉悦都留给百姓们。

短短的一个月,消息传遍天下之后,百姓们消化完这些知识之后,他们很是迅速的就转变了自己的认知了。他们不再是大虞人。而是华国人,华人。

这一个月里,谢来他们这些人也迅速的转变了自己的位置。适应自己的新身份。

虞敏悦虽然如今退位了,可她有了一个荣誉执政的名字,虽然不能插手政务,但是可以旁听国策。大臣们也不能随意的轻视她。毕竟她也是为了开国做出贡献的人。

另外也趁机让虞敏悦曾经的那些女官走进朝堂。荣誉执政也需要有自己的团队。这些人可以负责一些不影响朝堂的事情。

大臣们自然反对,但是谢来也提出来,这是为了提升女皇的合法性。未免日后有野心家以女皇的性别为攻击,指摘退位诏书的正统。

若是轻视女子,那女子下的诏令还有依据吗?

这些话倒是让大臣们无法反驳,而且这些女官也是出自朝中大臣家中。即便为了自家女儿,这些人也不会反抗得很激烈。

在议政大臣们商议后,就同意了这个举动。

可以说,虞敏悦用她的退位诏书,换取了这些执掌朝堂数千年的男性官员们的让步。逼得他们不得不提升女子的地位。

回去之后,虞敏悦就将此事告诉了还在软禁中的前任女皇,如今只是普通人的母亲。朝廷给她的尊称是襄阳夫人。

她讲述了如今百姓的变化,讲到如今女子也能正式上朝,听取国政了。且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

襄阳夫人本来无动于衷的,听到女子走进朝堂了,她才有了点变化。

然后冷笑道,“不过是小恩小惠罢了,就把你收买了?”

“母亲,这样的小恩小惠,我们女子曾经有过吗?女儿不会放弃的,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机会。您就看着吧。好好的看着,这个天下会越来越好的。”

襄阳夫人闭上眼睛,“再好,也不是我虞家天下了。和我有何关系?”

虞敏悦闻言,深深的看她,然后走了出去。

第二日这些女官们就穿着官袍参与朝会了。不过因为官职不够,所以只能站在后面。但是不管怎么说,已经正儿八经的参加朝会了。许多大臣们是不适应的。总觉得这种地方出现一群女子,怪怪的。

对着这些人,他们也没有个好脸色。板着脸,走过去的时候还要哼一声。

这些女官们却不在乎,都陷入了兴奋中。

原来这就是上朝的地方啊。

天下政令出于此处。

这就是曾经那些男子们拼杀的目标啊。

如今我们也站在此地!

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些政务我们也听得懂。时日长了,也会处理。原先眼中父兄高大的形象似乎没那么高了。不是父兄变矮了,而是自己长高了。大家一起同朝为官了,看一样的风景,处理一样的事务了。

有多少人偷偷红了眼眶,然后低着头不让人看到。回到府上之后,与后宅中的姐妹们,长辈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有人跪在母亲面前,请求以后要让家中其他姐妹,小辈中的女子也参与学习。

“如今天下在变,我们不学,别人家学了 。我们就只会落后。”

当母亲的自然也有担忧,“女子太强,只怕日后不好这样找婆家。”她参加宴会就听到不少闲话,不愿意找那些为官的女子。怕娶回去了让人笑话阴盛阳衰。家中还无人打理家务。

做了女官的女子笑道,“女儿如今出息了,给自家争取荣光都不够,何必去给别人家锦上添花,还让人嫌弃?若是真的不愿意娶,我就招赘。”

这番话如今还显得有点儿惊世骇俗,但是过不了多久,随着时间的变化,女子地位的变化。以及社会的需求,这些慢慢的就会成为很多大家族的想法。优秀的女子就不必为家族联姻了。

开国就在如此和平,又如此欢喜的环境中度过了。

除了个别不安分的,绝大部分的民众是绝对支持这个新的国度的。在田野上面走一圈,都可以看到正在欢喜劳作的民众。

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比往日要高了。往日里是为了活命,如今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种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家的,还不拼命种?

心情愉悦了,对未来充满希望了,对文化的需求自然也更高了。

除了第一代的扫盲之外,很多乡村也开始办起了学堂了,让村里孩子们进一步的学习,争取以后能当工人。反正就是社会的需求下,这些家长们自发的卷起来了。

议政殿里,谢来和大臣们还在忙碌。百姓们可以享受开国的果实,欢喜的继续过太平日子。他们却还要继续为这个新的国度努力,塑造更加完整的法律法规。

毕竟大虞都没了,还能继续用大虞的那些律法吗?

自然是要换层皮的,前朝的一切都要换掉。

除了律法之外,一些官职也要改一改了。甚至六部还要分一分。有些部门管理的东西太多了。不过不管这个部门分成几份,最大领导还是不换的。名义上面,这个领导是管理几个部门,其实还是管理那一部。

这样的安排也让官职改革更平稳点。不至于引起朝臣们的不满。

谢来暂时还不想给他们太多的‘惊喜’。他习惯于一步步的来。在众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放大招。

当然了,礼部中间分出来了一个外交部,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这会儿的外宾无疑都是那些外族人。朝臣们对他们是瞧不上的。而这些外族基本上也不会来朝见。所以这个职位也没什么人争抢。想抢的人也没本事。谢来留下来了。他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了。暂时就放着。

在朝廷忙碌中,来寿也准备回边城去了。他是曾经的大将军。也是如今的西北军区司令。得负责边防工作。

兄弟两人站在谢来如今的官邸的亭台上面,看着远方。

“老四,真没想到啊,会走到如今这步。”来寿感慨万分的看着远方。似乎看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谢来笑道,“谁又不是呢?我小时候也是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来弟,你说,这样的日子会一直下去吗?”

没有见过这样风景的人,总担心这样美好的风景会很快凋零。

也正因为太过喜欢,所以才会越发恐惧。

谢来却很坚定的告诉他,“会的。在好的制度下,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继承我们志向的人,他们会坚定的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你总是信心满满。”来寿笑着拍他的肩膀。“我得走了。再不走啊,真的要和人相亲了。最近沾你的光,最近操心我婚事的优点多。不过这里不适合我,我也不打算在虞都成家了,就先回边城了,我给你留下了人。都是可靠的。”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加上这些大事件的磨砺,来寿如今做事越发的沉稳起来了。没有变化的还是对家人深厚的感情。这份感情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共同度过很多难关之后不离不弃,互相保护,堆积而成的。而如今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三观,理想。这更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谢来也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家人。如果不是家人给予他稳定的大后方,给予他无条件的支持,他不会容易走到这一步的。

“三哥,谢谢你。”

来寿离开了,一起离开的还有谢夫人她们。

谢来如今已经到了这个位置,家里人别无所求了,只想他顺顺当当的。毕竟这还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谁也不知道未来发展会走向何方。家里人唯一能给他做的就是好好经营事业。不在虞都这地方让别人有机可乘。

度过开国那两个月,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谢来又在议政殿里面年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政令。就是增添底层吏员。

给出的原因打破政令不下乡牢笼。维护国家的统治。

现在各个乡村担任管理的都是当地的族老,乡绅。

朝廷发布的一些政令,总是要经过他们才能让下层知道。如今虽然靠着扫盲队伍宣传,也能让百姓知道政令,但是往往需要组织百姓的时候,就需要这些人的配合。

谢来觉得如今扫盲已经结束,各个村落识字的人是不缺的。大可以从中选取合适的人来管理乡村。

因为这事情涉及的是最底层的管理,和上层基本上没有关系,所以倒是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论。只不过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这事情是否能够得到动荡。

谢来笑道,“这也正是我考虑的地方。诸位,如今虽然开国,可这国家是否稳定,有多少不利因素,我们都不清楚。为了让国朝稳定,中央的权利必须加强。朝廷才废除农业税,我不信百姓们会跟着这些人闹事。”

如今权利已经从皇权落入官员们手中。所以加强中央权利,自然也是加强他们手里的权利。

因此这一举措倒是也确实能得到众人支持。只有司马丞相和云太傅总觉得谢来此举不正常。肯定还有别的目的。

他们已经发现了,自己这个学生每次给出的理由只是表面的,他总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谢来自然有考虑,他要的也确实是加强中央权利。

但是更是加强百姓的权利。

底层干部由百姓选择,不说百分之百,大部分人总是能选出好干部的。这些干部为民做主,就避免当地百姓被士绅和族老压迫,做出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而由百姓带领百姓,也能为他日后的一些政策提供帮助。

作为第一任执政,谢来的政令还是发布得很顺利的。

也让百官们看出来了,第一任执政不是什么世家和寒门的傀儡。恰恰相反,寒门和世家都不会轻易得罪他。一般的政令都不会卡着不放。

他是真的有着开国威势的执政。

这位执政手里还有军队。如今的西北和东北两个军区,可都是他安排的人。

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政策,出兵需要议政大臣商议。但是因为没有前例,这是第一任执政,所以谁也不能保证这规定是否能管得了谢来这第一位执政。

关于安排村吏,以及如何选拔村吏的政策很快就在吏部忙碌起来了。而且吏部部长将此事交给了白庭生负责。白庭生在吏部沉淀许久,如今总算是负责到了一个项目了。如今的吏部分为两个部门,一个部门负责任命官员,称为任免部,一个部门负责考核官员,为考核部。白庭生就任免部门里面当副手。

除了之前改革官职的事情让吏部忙碌了一阵子,这次算是第二次大事了。但是吏部很多人觉得找个工作没什么油水,也没什么用处,所以自然没抢着做。

也就是白庭生知道其中的重要性,干劲儿十足。

为了做成此事,不止去空间学堂里面取经,还亲自下乡了解百姓需求。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村吏。

桃花见他每日里灰头土脸的回来,还一副兴奋的样子,就忍不住笑,“做事这么辛苦还高兴啊,你这是官迷。”

白庭生拿着帕子擦脸,笑着叹气,“不怕做事,就怕没事做。看着这世道因为自己这双手而发生改变,我心中就欢喜。桃花,以后让我们的孩子也去当村吏吧。”

桃花惊讶,“这……”

“先做村吏,以后做好了肯定会升职的。这叫脚踏实地。不知道百姓艰苦,如何能做高官?如今的朝廷,和曾经的的朝廷不一样了。我们枝枝要想出息,就要能吃这苦。”

桃花心疼的看着自己女儿的睡颜,她还这样小呢。她又想到了杏花,听说如今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了。风吹日晒雨淋,还遇到种种危险,她又何尝成功阻拦过?

“随她吧,她要是愿意,我不拦着。若是不愿,咱们也不要强求。”

白庭生抱住她,“这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