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五章 搬迁(1 / 2)

正常情况下,到了这个时候,尤其是洪承畴、祖大寿都在盛京城外驻兵的情况下,杨振不可能,也不应当接受多尔衮的谈判请求。

因为消息一旦传出去,那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很可能好处没捞到,反惹一身腥。

一旦多尔衮利用这件事情做文章,离间分化其与洪承畴、祖大寿的关系,就有可能使得各部兵马互相猜疑,甚至有可能功亏一篑。

但是,考虑到盛京之战后必将会变得更加复杂诡谲的内外局势,杨振犹豫再三,在邓常春以及同样在场的杨珅、张国淦的建议下,还是决定见上一见。

毕竟,接下来若是能够轻轻松松拿下盛京城,那也算是一件好事。

拼死血战拿下,也是拿下,但是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了。

而且,留下一个城防设施基本完整、城内建筑基本完好的盛京城,总好过将来接手一个废墟一样的盛京城吧。

于是当天晚上的下半夜,得到杨振回话与保证的多尔衮,派遣身边近臣苏克萨哈,跟着返回城中报信的邓常春,悄悄来到了杨振的大营之中。

一开始苏克萨哈希望杨振能居中联络,让他有机会前去面见蓟辽督师洪承畴,甚至是祖大寿,但却被杨振一口拒绝。

接着,苏克萨哈退而求其次,希望杨振能说服洪承畴、祖大寿,在八旗撤离盛京城的时候不拦截、不追击,但也被杨振一口拒绝。

至于杨振提出的马上释放全节、线国安、孙大堂等前孔有德部将家眷出城的要求,则被苏克萨哈所拒绝。

包括向金海镇大军移交盛京炮厂铸炮牛录章京金世昌、刘汉、王天相等人及家眷,还有盛京炮厂葡萄牙人铸炮技师公沙德西劳,也即贡萨洛·特谢拉·科雷亚等西人铸炮技师的要求,也被拒绝。

杨振的这两个要求,当然都是有所全节、线国安、孙大堂率部投诚杨振的消息,传到盛京城内后,其原本居住在城内的家眷亲人尽皆被捉拿下狱。

由于消息一直未经最后证实,所以这些人的家眷暂时还没被处死。

眼下既然已经到了兵临城下的时候,自然要尽量借这个机会提出这个要求,不管是收买人心也好,还是动摇城内其他汉军将领人心也好,都是值当的。

至于盛京炮厂的那批铸炮牛录和匠人,则是全节、刘仲锦之前通过杨珅向杨振提出的建议。

天眷神威大将军炮铸造工艺复杂,火炮性能也确实不错,杨珅虽然不是铸炮的出身,但是长期掌管杨振麾下火炮的使用,对一款重炮的性能优劣还是分得清的。

由于其认为全节他们带过来的天眷神威大将军重炮性能不错,所以进而就比较关注这款重炮的设计铸造之人。

于是不等杨振吩咐,他自己便从全节、刘仲锦他们那里,渐渐了解到了这几个在盛京炮厂为清虏铸炮的人物。

如今跟着杨振打到了盛京城下,杨珅自然没少在杨振的面前提及占领盛京城后的几个优先事项,其中之一就是抢在洪承畴、祖大寿他们各自麾下人马之前,接管盛京炮厂,俘获这些拥有一技之长的铸炮牛录章京和西人技师与工匠。

对此,杨振当然赞成。

然而苏克萨哈也不是废物,他也知道杨振所提的两个要求,看似事小,但实际包藏巨大的祸心。

城内八旗汉军的数量,虽然比起往年来说已经少了很多了,但是,仔细算算依然有两三万之众。

这些人有的如今只承担守城的任务,有的则已经完全靠边站,完全闲置不用了。

但是,一旦满蒙八旗在他们的面前,表现出要退出盛京,撤往旧有边外之地的打算,不论是撤往北关(开原)之外,还是撤往南关(抚顺)之外,他们中的许多人恐怕都会生出异心。

毕竟这些人当初投靠八旗,甚至不惜剃发易服,为的可不是将来当个化外之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是想当从龙之臣的。

想当年,那些不断上书黄台吉,积极倡言南下入关,取大明而代之的,主要就是这帮八旗汉军将领。

现在,南下入关已经没有机会了,可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表露出要将盛京、将辽东都放弃的心思,那么这些人会不会学张存仁,会不会学杨文魁,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事情看起来虽小,但是每一件都干系重大,苏克萨哈不敢答应。

不过,苏克萨哈答应,会说服多尔衮,尽量在撤离之际,释放狱中有关在押人犯,并将杨振点到名字的相关人等,派遣到大南门内待命,由杨振派军接收。

而与此相应的是,杨振承诺,只要多尔衮与八旗兵马主动撤离盛京,而且不放火,不烧城,将盛京城完整移交到自己手中,他本人指挥的金海镇各路兵马不会进行拦截。

如果多尔衮愿意在撤离之际,向杨振所部兵马移交一笔金银,杨振也愿意保证自己派出的大批追兵不会对他们穷追不舍,甚至可以在头三天内不参与真正的追击。

苏克萨哈对杨振的承诺并不满意,但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杨振,也不愿承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