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很多卖保健品的、卖假药的商家找到陈强,希望陈强为他们代言,但是一律被陈强给回绝了。骗人的东西,陈强是绝对不会碰的,否则的话岂不是助纣为虐。
六月中旬的某一天,陈强又被张伯苓叫到了家里吃完饭。
“陈强,因为你今天过来吃饭,我娘特意多做了两道菜,我今天是沾你光了”张锡祜笑着说道。
张锡祜是张伯苓四子,也就是张伯苓未来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那个儿子,他目前也在南开大学读书。
陈强看了看桌上的菜,虽然很普通,也没有什么大鱼大肉,但是却让他感觉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酒足饭饱后,张伯苓将陈强叫到书房中,显然是有事情要跟陈强谈。
“陈强,下周你跟我去一趟北平吧”张伯苓开口说道。
“什么时候出发,我需要准备些什么”陈强开口问道。
“这次要去住个两三天,你带换洗衣服就行,对了,把你的运动服和鞋子都带着。”张伯苓嘱咐道。
“北平要举办运动会了”陈强有些跃跃欲试的问。
“不是。”张伯苓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这次咱们是去招生的”
陈强恍然般的点了点头,如今已经是六月份了,接下来的七八月份,便是各大学招生的时间。
只听张伯苓接着说道:“又到了大学的招生季了,往年到了这个时候,整个京津地区的大学都会行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争夺生源。”
“这次我打算去拜访北平几所比较有名气的中学。名义上虽然是拜访,但实际上也是宣传咱们南开大学,希望下个月入学考试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学子,可以报考南开。带你一起去,也是想接着你的名气,给咱们南开大学打打广告。到时候,说不定得需要你上跑道上跑两圈,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南开大学的实力”
第二章送到,今天两章一万字,求月票支持
第一零九章到一一零章 国难当头,加练跳远,参加奥运
1933年以前,国内所有的大学都是自主招生的,学校自己出题,自行组织入学考试,生源的录取也是由学校决定,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民国大牛某一科目零分还能入名校的情况。
而到了1933年以后,学校虽然是自主招生,但是公立大学的招考名额则由民国教育部统一规定。
各个学校的入学考试时间也不同,比如南京的中央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七月的中旬,北京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在七月末,广州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在八月上旬。而南开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则是在七月下旬。
这种入学规则之下,一个学生可以去报考多所大学,考完清华去考北大,哪个学校能录取上哪个。这有点像未来特长生的高考,考生会去赶场似得参加多所高效的特长生考试,优秀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多所高校的录取标准。
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学校,学费比起公立学校要昂贵许多的,在当时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都是有钱人,所以南开大学的学生数量一直不多。
南开大学也不能光靠张伯苓这个“化缘和尚”到处募资来维持,招生收学费还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正值六月份,是中学的毕业季,也是南开大学宣传的最佳时机。
为了能够多招一些学生,张伯苓带着陈强来到了北平,去拜访北平比较知名的几所中学。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是陈强的第一站。
清朝的时候,这里曾经是专门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八旗官学,1894年的时候改名为经正书院,1902年又改名为宗室觉罗八旗中等学堂,民国成立后改为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招生也全面放开,开设国文、英文、数学、史地、理化等科目,从此以后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成为了一所普通中学。
说是普通中学,但实际上平民老百姓也是去不了的,能够在这上学的,虽然不至于每个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孩子,但也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都是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
北平距离天津并不远,陈强在万国运动会上大胜洋人的消息也早已经传到了北平,陈强在北平也算是小有名气。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的操场上,陈强又表演起了百米短跑,而且还邀请了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几位跑的比较快的同学一起比试。
然后在一片的惊叹声中,陈强甩开其他几人一大截距离,冲过了终点。
“陈强跑的好快啊”
“不愧是亚洲最快啊”
“听说连洋人的世界冠军,都不是陈强的对手”
“好厉害啊,我也想像陈强那样,把洋人给比下去。”
“我决定了,下个月我要去天津,参加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
不知不觉间,陈强给南开大学吸了一波粉。
晚上的时候,清华大学设宴款待张伯苓。陈强也又一次见到了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
马约翰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外国人,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马教授出生在厦门的鼓浪屿,鼓浪屿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当时有很多洋人居住在鼓浪屿,这些洋人也影响到了岛上的居民,所以马教授便有了这个带着点洋人气息的中国名字。
马约翰教授在清华工作了整整52年,他一生积极倡导体育,可以说是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体育事业。
陈强上一次和马约翰教授见面的时候,还是在远东运动会上,当时的马约翰教授是中国队的总教练,所以陈强是认识马约翰教授的。
时隔一年,马约翰的教授的变化并不大,看起来好像还胖了一些。
马约翰教授笑盈盈的望着陈强:“陈强,我可是听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刷新了好多次的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真是后生可畏啊。”
“马教授谬赞了”陈强谦虚的说。
“你在华北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