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2 / 2)

中国体育人 过关斩将 7503 字 2020-02-18

进入到直线跑道之后,陈强也终于可以分出一些精力,观察其他运动员的情况。主要是看一看刘长春的情况。

刘长春仍然在拼命的追赶陈强,虽然落后,但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气馁,反倒是愈加的斗志昂扬。

这就是刘长春,一个永远都不会轻易认输的运动员。

所有的运动员都跑出了弯道,进入到了百米冲刺的阶段,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花招可言,就是闷着头向前冲吧

“陈强,加油陈强,加油”

观众席上已经响起了整齐的呐喊声,而随着陈强越来越接近终点,这声音逐渐的开始整齐起来。

陈强也留意到那些为自己加油的声音,虽然都是山东的方言,但是传入耳中却有一种别样的滋味。

陈强是个穿越者,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陈强了,对于济南,他也没有家乡般的亲切。

但此时,这阵阵带着山东方言的加油声,却让陈强感受到了乡音的味道。

有人说山东话听起来很土,但此时陈强却觉得,这些为他加油的声音,却是时间最动听的旋律。那一声声加油的呐喊,仿佛是专门为他敲响了战鼓,激励他前进;而那一次次呼喊他的名字,所饱含着的,是对家乡选手胜利的期盼

陈强很享受这种感觉,这会让他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可以稍稍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同时这也会让陈强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但更多的则是感动

成千上万的人,他们与陈强无关,却在呼喊陈强的名字,在声嘶力竭的为陈强加油助威,在期盼着陈强的胜利

这种感动,就这么来了,来的莫名其妙,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下一刻,陈强来到了终点前,他挺胸昂头,撞过了终点线,他用这种方式,将周围的呐喊声带入到了高潮

“赢了,又赢了”

“我们山东队又赢了”

“陈强又赢了”

这一切,体育场内上万名的济南父老开始分享胜利的喜悦,他们和陈强一起,享受着胜利所带来的美好果实。

裁判和计时员们确认了一番,终于公布了成绩。

“辽宁队,刘长春,22秒3”

现场给予了刘长春鼓励的掌声,刘长春则又是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22秒3,这对于刘长春来说算不上最好,但已经很不错了。这条略微松软的跑道也影响了刘长春的发挥,否则的话他应该还可以再快一些的。

“山东队,陈强”裁判故意拉了个长音,随后大声说道:“22秒整”

听到这个成绩,陈强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

既然现在的刘长春还没有做出22秒整的全国纪录,那么今天陈强的跑出来的22秒整,就是一个新的200米全国纪录

各位衣食父母有月票的赏我几张吧谢谢啦。

第一零二章 和平时代的战争

“22秒,破了200米的全国纪录”陈强短暂的失神后,心中升起惊喜的感觉。

跑道比较的松软,这不利于运动员跑出好的成绩。

而且陈强在弯道进入到直道的时候,出现了失误,损失了一些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跑出了一个22秒整的成绩,打破了200米的全国纪录,陈强对此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其实这个成绩并不算快,按照后世的标准,还达不到国家一级运动员。

“陈强,恭喜”

“破纪录了,恭喜”

包括刘长春在内,周围的运动员都上来对陈强表示祝贺。

刘长春的情绪虽然有些沮丧,但他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怨恨陈强。只听他开口问道:“我看你起跑的时候,方向是故意倾斜的,是为了加速更快一些么”

对于刘长春,陈强也并没有隐瞒,况且刘长春所问的问题,稍微有点经验的200米运动员应该都会猜得到。

200米弯道技术的核心还是途中跑的技术,这一点可不是通过肉眼看能学会的了的。

陈强干脆给刘长春讲解起来:“我故意将起跑位置靠近右侧的外道线,然后倾斜方向进行起跑,就是为了在起跑的时候,获得更长直线的冲刺距离。毕竟弯道跑的时候提速不容易,所以能快一点是一点。”

刘长春点了点头:“我记下了,回头我也照着你这样练习。”

陈强也只是向刘长春介绍了弯道起跑的技术,像是弯道跑的核心技术,陈强是半个字都没有提,他并不打算将自己掌握的先进短跑技术扩散出去,毕竟在这个时代,国内的情况还比较混乱,体育运动也并不普及。

相反美、英、德等国家已经是体育大国了,如果陈强把先进技术扩散出去的话,最先吃透的必然是美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到时候反倒是便宜了那些西方列强,西方国家变强了,相对的中国的体育则会愈加落后。

至于比赛中施展出来,被别的运动员看到,然后模仿去,可能性并不大。如果陈强用一个五六十年代的体育技术,或许这个时代的运动员靠着看几遍,还真的能够偷师。

但陈强所使用是八九十年以后的技术,是在未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东西。以这个时代运动员理解能力,单凭肉眼看,顶多是只得其形,但绝对得不到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