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陈强遇到的这个洋人的确是个英国人,而且还是个有钱的英国绅士。
英国人为了感谢陈强的帮助,决定请陈强吃饭,他又给陈强点了一餐。
显然这个英国人是在香港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知道中国的文化中,感谢别人的话,请吃饭是一种永远不过时的方式,特别是在物资匮乏的三十年代,很多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这时候请客吃饭就更加接地气了。
陈强也没有拒绝,反正回车厢里也没有他的座位,不如在餐车吃一顿,好歹也有个地方可以坐。
民国时期的火车,是分一等座、二等座和三等座的,当时铁路局规定,三等座的乘客不能进入餐车,餐车只是一等座和二等座乘客能享有的服务。
当时也有针对三等座的餐饮推车,不过都是卖些便宜的食物。1933年,教育家钱穆先生才能从苏州乘火车去北京,当时就坐的三等坐席,吃饭的时候有推车经过贩卖食物,钱穆先生描述为“油腻腻、硬生生的米饭或面条。”
也是因为三等座没有好吃的,使得火车站的小贩愈加活跃,当火车靠站的时候,炒花生的、煮毛豆的、卖各种小吃水果的摊贩都一拥而上。有些坑人的小贩,会用猫肉伪装兔肉贩卖。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在年轻求学的时候,就买过火车上的猫肉。
现如今,朱自清先生的父亲在火车站买橘子,已然成为占别人便宜的著名老梗。德州扒鸡也是随着那个时代的火车而名满天下。
一等座和二等座的乘客,可以去餐车里吃饭,当时的火车里有很多“大餐”,而且能够在火车上服务的,也都是水平很高的大厨,比如1916年的广九铁路指南上,有介绍餐车的食品种类,不仅有威士忌、白兰地、啤酒、苏打水、柠檬汁等各种饮品,还有“沙甸鱼、三文鱼、靓牛扒、西猪排、羊排骨烧鸡火腿、烟肉旦、各色肉饭”等。
在1933年以前,火车的餐车里只有西餐,当时铁道部的调查报告里是这样写的“查各路客车对于乘客饮食大都仅备西餐一种,非但价格过昂,贫苦者无力享受。而食品用具多属欧化,并非我国一般人民之所素习。”随后铁道部进行了整改,要求各地铁路局为餐车增加一份中餐,结果就出现了“价格过昂,贫苦者无力享受”中餐菜单。有钱人多了一种选择,穷人则依旧吃不起。
当然火车上吃东西贵是正常的,现在高铁的盒饭也比外面卖的贵多了。
陈强和英国绅士坐在餐车里,边吃边聊,让陈强没想到的是,这个英国绅士也是个体育爱好者,他喜欢打网球。
聊到体育,那可是陈强的专长,特别是在体育的理论知识方面,这个时代没有人能比得过陈强,陈强随便透露点未来网球发展的趋势,便让这个英国绅士大为惊叹。
“我认为无缝网球的发明,绝对会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使用无缝网球,球速会更快,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也更高,网球运动也会更具有观赏性。”陈强开口说道。
无缝网球在1927年才被发明出来,而且发明者正是英国人,无缝网球的出现也的确提升了网球运动的观赏度,使得温布尔顿的地位更加稳固。
“你也觉得无缝网球会是未来的潮流么哈哈,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英国绅士开口认同道。
两人说着说着,又谈到了斯诺克。
这个时代,斯诺克还并不是一种全球性的运动,这项运动仅仅在英伦地区,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英国殖民地流行。当时的法国人玩法式台球,美国人玩美式台球,英国人玩斯诺克,大家各有各的玩法。
在英国本土以及英国殖民地之外,想找一个懂斯诺克的人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是在贫穷落后的中国。英国绅士完全没想到,眼前的这个中国人竟然了解斯诺克。
英国绅士顿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拥有共同语言的人了,他在中国遇到了一个知音
二等车厢。
“咕噜”的声音从李勇平的肚子处响起,他有些饿了。
此时的李勇平有些后悔,早知如此,早晨应该吃的饱一些,现在还不到十二点,他就已经饿了。
五个多小时的火车,李勇平自然是带了午饭的,他身上也有钱,可以去餐车吃饭,只不过其他人都没有吃饭,他也不好意思搞例外。
中国人就是这样,有从众的心理,不懂得释放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在团体活动的时候便更是如此。比如跟团游的时候,路过某个店铺,一旦有团友进去购物,那么其他人也会跟进买买买,相反如果某个店铺根本就没有客人,那么其他游客也懒得驻足停留。
现在的李勇平便是这样,没看到其他人吃东西,也没看到有人去餐车,他即便是饿了,也只能随波逐流的待在原地。
此时,旁边突然有人开口问道“半天也没有见那个车夫回来,他去哪儿”
“谁知道呢,我猜他肯定是第一次坐火车,迷路了吧”
“你逗我的吧火车里就一条道,也能迷路”
“说不定他是去三等座了三等座倒真是符合他的身份。”
“会不会是下错站了刚才车可停了一站呢。”
“要真是下错站,那就糟糕了,咱们上海队这还没到杭州呢,先少一个人,传出去岂不是丢人了”
“要不去找找他可别真把人给弄丢了。”有人提议道。
“找他找回来和你坐一起啊”另一人开口说道。
“我们就是找找看,他还在不在车上,只要他人没丢,还在车上不就行了”那人开口道。
“说的也是。谁去找找他我记得他好像去了那边,应该是餐车吧”
“餐车”两个字瞬间提醒了李勇平,李勇平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突然觉得他可以假借着寻常陈强,去餐车吃点东西。
于是李勇平站起身来“我们都是参加短跑项目的,还是我去找找他吧。”
李勇平离开了这节车厢,穿过车厢之间的连接,走进了餐车。
餐车中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坐得起一等座和二等座的人本来就不多,大多数人还是乘坐三等座的,而他们是不允许进入餐车的。
更何况上海去杭州只有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期间顶多吃一顿饭,不吃的话五个小时也能扛得住,很多人都是自己带了饭在车上吃,毕竟餐车上的西餐不是一般的贵。
也正是因为餐车上压根就没几个人,李勇平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那个英国绅士,外国人嘛,哪怕放在现在的中国,也是会被人多看两眼的。
随后李勇平发觉,英国绅士对面坐着的那个中国人,背影有些熟悉。仔细看后,不仅仅是背影,就连衣着打扮也有些熟悉。
“陈强今天好像就是这身打扮吧我真的脑袋锈住了,这人怎么可能是陈强他一个车夫,怎么会和洋人一起吃饭。”
李勇平向前走了几步,此时洋人和陈强的对话声也进入了李勇平的耳中。
“说的是英语,而且还非常的流利,这更不可能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