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空间里的高级田径教练,在田径项目上的训练造诣已经超过了陈强,不过一个小时5点积分的消耗,却让陈强有些望而却步。
陈强卖报纸,每天顶多是跑三十公里,也就是完成三个一万米,能够得到300积分,而陈强每天晚上有80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如果全部雇佣高级教练的话,就需要400积分,这是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我现在的积分,只能阶段性的雇佣高级教练,比如雇两个小时的高级教练,自己练五六个小时,再雇两个小时的高级教练”
陈强一路琢磨着来到了来安里的陈如记,然后进了一大包的报纸,抽出一份来开始扫起了报纸的标题。
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刘长春跑出远东最好成绩,这个标题顿时吸引了陈强。
陈强仔细的看起了这份新闻的内容。
东北的张少帅邀请德国、日本两国的运动员来沈阳,和中国田径运动员来了一场对抗上。其中来参赛的德国田径队,曾经参加过第九届奥运会,来参赛的日本选手也都是日本国家队成员。中国田径队则是以东北大学为基础组建的。
在百米短跑比赛中,刘长春以10秒8的成绩取得了第二名,第一名被德国短跑名将鲁拉特比尔摘走,他的成绩也是10秒8 ,在终点前鲁拉特比尔领先刘长春一寸的距离,所以获得了冠军。
手动计时时代,成绩只计算到秒后面的第一位,而百米短跑到了终点的时候,01秒意味着大约一米的差距,也就是说两人成绩相同,但实际上的差距可能会达到1米。
德国选手鲁拉特比尔毕竟是当时世界级的短跑名将,刘长春能够和他不相上下,已经是非常厉害的成绩了,与之相比,日本目前的短跑第一人,拥有“飞毛腿”之称的冈健次郎,则被刘长春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手计10秒8,电子计时要增加024秒,也就是11秒04,这么看来的话,现在的刘长春绝对有实力跑进电子计时的11秒以内。现在才是1929年,他已经这么快了啊”
陈强心中感慨了一番,刚刚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喜悦心情,顿时被冲刷的无影无踪。
陈强本来还以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快的,但是在报纸上看到刘长春的成绩后,忍不住还是感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还不能沾沾自己,我还得继续努力。这百米短跑运动,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想提高成绩就越是困难,我比起刘长春还差得远呢如果想要将成绩提升到11秒以内,我还得更加努力才行”
卖完了报纸,陈强来到了小东门法租界一带的鱼市。
上海靠江面海,每天都会有几十艘渔船从舟山群岛载鱼而来,渔船会现在小东门鱼行码头卸货,再批发给“上海冰鲜业同业者公会”,统一分配给小东门各区的各个鱼行。
这个“上海冰鲜业同业者公会”,实际上是由帮派控制的,公会的会长黄振世,是旧上海“三大亨”之一黄金荣的徒弟,垄断了整个旧上海的鱼市,可以算是旧上海的“渔霸”。
陈强是下午来到的鱼市,这个时候好的鱼早就被别人买走了,余下的都是被别人挑剩下的,虽然也还算是新鲜,但品质肯定要比早晨差了不少,当然价格也要低了许多。
陈强花了点小钱,从一个鱼贩子手里买了两条身上有破损鱼,美滋滋的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一会去捡点柴火,用我那旧锅蹲个鱼汤,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陈强走出租界,进入到闸北的范围,还没到贫民窟呢,就遇到了一个熟人。
那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也住在贫民窟里,是个人力车夫。当然他没有自己的车,只能去拉车行的车,每天都要交份子钱。
“柱子哥,交完车回来了”陈强开口打招呼。
“是陈强啊”柱子笑了笑,从笑容中可以看出他的疲惫。
柱子看了看陈强的背包,开口问道“你现在还在卖报么”
“卖报,混口饭吃,这不,今天生意还不错,去小东门捡了两条人家不要的鱼。”陈强指了指手中的两条鱼,接着问道“柱子哥,你今天回来的这么早,看来是生意不错吧”
“马马虎虎吧,遇到一个包车的客人,用了我一上午的车,结了账还给了点赏钱,我就提前交了车回来了。”柱子说着打量了一番陈强,接着道“陈强,我看你最近又长个头了。”
陈强嘿嘿一笑,算是默认了,他最近一段时间吃的可比之前好多了,至少不会饿肚子,个头也就窜了一窜。
只听柱子接着说道“你小子也长成大人了,要不然你别卖报了,我介绍你去拉洋车,这可比你卖报赚的多。”
“我是想拉车,可人家不要啊,车夫这一行,我这辈子是别想干了。”陈强摇了摇头。
“为什么”柱子开口问道。
陈强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柱子,他因为撞了车,已经上了顾四爷的黑名单了。
“原来是这样,这上海华界的车行都是顾四爷的地牌,顾四爷不松口,还真没有车行敢要你。”柱子拉了个长音,接着说“不过你要是想拉洋车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
“柱子哥,你有办法”陈强眼前一亮。
柱子点了点头,他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说道“华界的车行虽然不要你,你可以去租界的车行试一试啊咱们上海滩拉洋车的,华界是归顾四爷管,甚至英租界里都有顾四爷的人,但法租界的车行,顾四爷可管不着,那里是金九爷的地盘。你可以去金九爷的车行试试。”
“也就是说我还可以去拉洋车”
听了柱子的话,陈强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今天两章六千多字,能换张推荐票不
第三十一章 找工作求推荐票
柱子给陈强介绍了旧上海人力车夫的情况。
1929年,别克才刚刚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福特在中国最热销的v8车型也还没有生产,这个汽车没有普及年代,很多富商即便买得起汽车,也会选择乘坐人力车,因为买了汽车也不会开,会开汽车的司机比汽车还少,所以人力车是旧上海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旧上海的人力车都是控制在帮派手里的,车行也都是帮派开的,想要入行拉车,就要交租金。其中可以在租界通行的人力车叫“大照会”,一天1块钱的租金,不能进入到租界的人力车叫“小照会”,一天6角钱租金,这相当于是现在的份子钱。
当时旧上海人力车的霸主,就是之前书中提过的顾四爷,青帮“通”字辈的大佬,闸北一代的“大头香”,苏北人在旧上海领袖级的人物,整个上海华界的人力车行都是他的买卖。
除此之外,还有个叫金九林的,人称金九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