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跑二十多公里,就能把报纸卖完,就算是去抢号外,顶多也就是跑三十公里的路程,距离42公里的马拉松还差得远。既然如此,倒不如领三次一万米100积分的任务来的划算。”
随后陈强走去了田径场。
陈强年轻的时候是练过短跑的。事实上国内很多的运动员,都是从短跑起步的,毕竟这是一项入门级的体育运动。
陈强先雇佣了一个小时的初级田径教练,根据他的专业判断,这个初级田径教练的水准,也就和高中的体育老师差不多,能够将普通的高中生训练成业余运动员。
随后陈强又雇佣了中级田径教练。
这个中级田径教练,已经达到了训练职业运动员的水准了。陈强觉得,自己在短跑项目上的训练造诣,应该不亚于这个中级田径教练,而理论知识方面,陈强还要更胜一筹。
陈强成为体育大学教授之后,一直在专注于体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陈强都是那种偏理论的人,再加上他多年没有在一线的训练岗位工作过,所以他的实际训练水平已经有所退化,但是常年的理论工作,却让他在体育理论方面有着很深厚的知识储备。
陈强又雇佣了一小时的高级田径教练。
高级田径教练的理论知识比陈强要差一些,而在实际的训练方面,高级田径教练要比陈强厉害的多。
根据陈强的判断,这个高级田径教练的能力,足以去训练那些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
高级田径教练一小时要消耗5点积分,陈强手里的积分并不多,他不敢去长时间的雇佣教练,而且以陈强现在这副身体,百米短跑甚至达不到业余级的标准,请一个初级田径教练来训练,还不如陈强这个体育大学教授自己训练自己。
陈强一直沉溺于训练空间当中。
一夜无话。
第二天,当陈强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100个小时的百米短跑练习。
“练了100个小时的短跑,我就不信今天还抢不到号外”
陈强信心满满的赶往陈如记。
轻轻的你来了,正如你轻轻的走,你挥一挥衣袖,推荐票就点了出来
第九章 像小强一样活下去
陈强背着报纸,走出了陈如记的仓库。
今天几大报纸的报道重点依旧是中东路事件,东北的张少帅以武力接管了中东铁路后,局势已经愈演愈烈,苏联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主要是共产国际正在莫斯科开大会。
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所以暂时没工夫对中东铁路动武。现在会开完了,苏联必然会抽出精力应对这次事件。
陈强不是学历史的,他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甚至连大概经过都说不清楚,不过他现在正好处于这个时代,他手上也有报纸,所以陈强可以从报纸上了解到中东铁路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哎”陈强长叹一口气,是对国家被列强欺凌的无奈,也是在感慨这年代,报纸的质量真是够差劲的。
这时候的报纸都是单面印刷的,之所以是印单面,追要是因为纸张的质量不好,印双面的话字就透到另一面了。
当然也有可以印双面的纸张,但那是进口纸。进口纸可以印双面,但价格差不多是国产纸的四倍,用两张国产纸印两个单面,要比用进口纸印个正反面便宜。
在1861年,申报还没有创刊的时候,上海影响和销量最大的是上海新报,上海新报所用的就是双面的进口纸。1872年申报创刊以后,上海新报就倒闭了,原因就是申报用单面纸,价格只有上海申报的四分之一。
旧中国工业水平不行,连可以印双面报纸的纸张都造不出来。
陈强一边看报,一边卖报。好处是他认识字,知道报纸上的内容,总能够将报纸推销出去。
午饭的时候,陈强从一个报摊那里得知,报社又开始印号外了。
每天都有号外,这并不稀奇,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一天可能有很多份的号外。
当年孙中山先生病重的时候,举国关注,报社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印一份号外,而号外的内容就是中山先生上个小时有没有用呕吐,每分钟的脉搏是多少,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多少,差不多是现场直播先生的病情。
言归正传,陈强用最快的速度跑到了陈如记的大门外,和昨天一样,这里已经有接近三十个报童守候了,而且还不断的有新的报童过来。
大家都不傻,抢到一次号外,少则能多赚一毛钱,多的话则能赚两三毛,本少利多来钱快,何乐而不为。
这一次,陈强也是摩拳擦掌,誓要抢到号外,他甚至微微弓了弓身子,便于起跑的时候可以更快一些。
终于,大门打开了,报童们乱哄哄的向着大门内挤去,那架势比黑色星期五抢一折的大彩电更激烈。
陈强也已经拿出了百米短跑的冲刺架势。
在报童当中,十五岁的陈强算是年纪比较大的,而且陈强是富家子弟出身,再加上山东大汉的基因,天生就比穷苦人家的孩子高大一些,在人堆里挤来挤去的话,身体也不吃亏。
只见眨眼的功夫,陈强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向着仓库奔去。
“那是谁跑的好快”
“追不上他,怎么跑的这么快。”
后面的报童想要追上陈强,却发现距离陈强越来越远。
短跑冲刺可是一门技术,会跑的人和不会跑的人,速度差别是很大的。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去跑个100米,无论快慢,那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瞎跑。
换个角度说,如果职业运动员的短跑跟普通人的短跑,完全没有区别的话,那要还要教练干什么
陈强本来就练过短跑的,又经过昨天晚上100个小时的训练,此时他冲刺起来是游刃有余,几个呼吸的功夫,陈强就第一个冲进了陈如记的分拣仓库。
“我要两沓”陈强直接掏出了钱。
反倒是那个仓库的伙计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