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大航海时代(2 / 2)

走水路比较快,而且能带的东西更多,张素之前一直怂恿别人出海,反而把自己给忘记了。水师,在原本的历史中,就是大唐帝国称雄的利器,他亲自登上过大唐的战舰,结合后世的考证,大唐的造船业其实也非常的发达。

航运用到的其实也非常多,不过大部分是在境内的河流湖泊,比如说京杭运河这些,出海的相对来说比较少。现在欧洲那边造船,船板连接还是用皮条绳索去捆绑,而大唐的船只已经普遍采用已钉接榫合的方法,而且还能利用浮板增加稳定性,扛风浪的能力已经很强。

动力同样也很先进,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帆,三国时代,一船多帆的技术已经普及,到了此事更进一步,不仅帆的数量更多,而且能够更科学更合理的利用自然风,没有风时候只能靠人力进行驱动,而橹、浆、篙的熟练部署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海航最重要的导航问题一样先进,《海岛算经》原本只是三国刘徽《九章算术注》中的一卷,因为里面的知识讲诉了怎么测海岛的高和远,所以已经被单独列了出来,也是因此而得名,除了辨别方向,已经能够对海岸和海中的地形地物的距离和高度进行测量。

既然技术已经成熟,不用那就太浪费了,张素交代几声,直接跑去皇宫找李恪,造船行业都是朝廷保持,民间最多造点渔船之类的,达不到他的要求,只能去找李恪这位皇帝了。

“素哥儿,干嘛火急火燎的。”李恪正在练习书法,见到张素就这样说,张素就直接说道:“为德兄,我这次前来,是希望朝廷卖一些船舰给商会,越大越先进越好,暂时先来个十七八艘就行了。”

“你要这么多船干嘛?”李恪下意识的问,张素就说道:“因为我要开启大航海时代,将人们的目光从陆地转向大海,少了船当然是不行的。”

“我听着怎么觉得悬,自然是商会要,那肯定是用来行商的吧?”李恪翻了翻白眼,张素就说道:“差不多就是如此了,之前得到消息,我们商会派去林邑国那边的人已经回程,这次我打算让人走水路,这样更快,可以去到的国家也就越多。”

“不仅仅只是这些国家,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海上丝绸之路么,目的就是打通这条路,从这边一路往下,可以到达大食和更远的地方,长安城现在也有不少大食的商人,不过从陆地走实在太没有效率了。”

军事扩张的同时经济扩张也不能停,也该是放眼欧洲的时候了,没有地图,张素也没法细说,也不知道这个时候马六甲海峡究竟是怎么称呼,大唐知道这地方了没有。如果能将林邑国那边,也就是后世太过新加坡地域全部控制,也就能控制住马六甲海峡了,这可是有重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