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王骥轻轻咳嗽了一声,若有所思道:“于大人这次汉华王国那位大统制送这份国书到朝廷恐怕是有大事要发生呀”
“是呀这次那位大统制这么着急将这份国书送往京师,此国书应当非比寻常,而且王大人可别忘了,那位还一直被关在大牢之中,以那人背后的身份恐怕是与兰芳社有关”
不得不说于谦推断的还真是准确,这份国书还真与兰芳社有关系,而且有着重大关系。
只是让二人没有想到的是,半月之后,他们终于得到了京师传来的消息,第一反应却是愣住了。
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
汉华王国居然主动将兰芳社所有人撤出大明,这是真的吗
王骥与于谦二人根本不相信,毕竟在他们看来兰芳社简直就是情报组织当中最为强大也为缜密的一支,比之锦衣卫、东厂都要恐怖。
对于这点,他们是深有感触的不管是对外战争情报还是对于大明各地的情报,兰芳社的情报传递一直是最快速也最全面准确的。
如今倒好,居然要被撤回国内,这不明摆着自断双臂吗
那位大统制会如此舍得
对此,二人是绝对不信的,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也无法不相信,只能以为这位大统制另有其他目的
京师朝堂之上。
朱祁镇再次召集了诸位大臣商议此事,对于汉华王国的事情,大明都是十分重视的,朱祁镇自然也不例外,他非常清楚,作为大明番属国,汉华王国其实是最特殊的。
而对于兰芳社,朱祁镇也十分清楚其真正的厉害之处。
这是一个堪比东厂加上锦衣卫的超级大机构,也是最恐怖的情报组织。
因此,当这份国书呈到他面前时,他也有些愣神,他没想到这位大统制居然要撤回兰芳社所有人员。
而对于这个决议,朝堂上不少官员也乐得自在,大力赞成此事。
可是作为朝廷重臣的几位大臣,如英国公张辅,还有几位阁臣都沉默不语,似乎是反对这件事。
对此,朱祁镇也明白他们的顾虑,便示意一众其他官员退下之后,他召集了其他阁臣与一些重要勋贵到了后殿,秘密商议此事。
对此,英国公张辅率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当慎重,那位大统制希望撤回所有兰芳社探子,可是这些人可都是大明人士,如果都撤回,那不就等于大明损失了数十万人吗”
“英国公此言差矣,尽管损失了十几万人,可是大明却从此断掉了一条恶犬的爪子,这此间利益得失,显然是大明赚了”就当英国公张辅把话说完,杨荣却站出来反驳道。
而此时杨士奇也站出来道:“杨公说的对这十几万人已经不能算是大明人士了,他们心系的那是汉华王国,是叛徒送他们离开大明,已经算是大明仁至义尽了,何况这群人如果继续呆在大明,将会对大明产生怎样的危害,英国公心中想必也明白吧”
“这”
两位杨阁臣的反驳让张辅无言以对,的确此事若是能臣,利是远远大于弊的。
兰芳社对于大明的威胁谁都清楚,现在李江主动提出要从大明撤出兰芳社,这对于大明损失的只是些许人口,而获得的将是一个安全的环境。
而且这些人已经不能算是大明人士了,他们的心是向着汉华王国的,这样的人在他们眼中,已经算是背叛大明了。
对于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将他们礼送出境已经算是便宜他们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民心所向
后殿内,朱祁镇看着下方站着的几位重臣争论不休,也不禁陷入了深思当中。
目前来看,赞成此事的人远远超过反对之人,几位阁臣与勋贵当中,唯独只有英国公张辅极力反对,但是他又无法反驳,这让朱祁镇十分头疼。
其实他也是极力反对这事的,在她看来,如果大明真这样做了,那就给大明百姓呈现出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会让大明百姓觉得大明这是放弃了这十多万子民。
百姓们可不管其他,他们只看重朝廷对于他们的重视程度,如果无视他们存在,那他们对朝廷也会冷漠相待。
这便是所谓的民心。
朱祁镇一直都相信,如果能够掌控民心,那对于大明,对于他朱祁镇,将会是最有利的。
因此,他最为欣赏的便是大唐太宗皇帝,更喜欢那句千古至理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作为一个一心一意想要名传千古流芳百世的皇帝,朱祁镇自然不会轻易毁坏大明的形象,因此对于这事,他是站在英国公张辅这一边的。
可形势却不容他这么办,因为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仅仅是朝堂上大多数官员赞成,就连民间大部分人也都赞成。
没错
也不知道民间为何会有这样的谣言存在
但不管如何,此事已经在民间被传的沸沸扬扬,不少人已经开始着手做准备,想着搬到汉华王国去了,为此,一些人开始抛售产业,就连田产地产也都纷纷卖了。
如此风气,自然让不少人跟风,很快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之间再次掀起了一股移民汉华王国的浪潮。
这样的趋势自然是有着兰芳社探子在幕后推动,只是就连李江这个最终下达命令的人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越来越大,最终差点一发不可收拾。
的确,这件事在李江派人送国书的同时,也第一时间通知了蓝英,让他尽快安排此事,而蓝英自然也明白李江的心思,便派遣了得力干将在大明民间四处散播消息。
如此这般,一开始还没有多少人信,可是后来一些朝廷的消息渐渐传到了民间,这下事情就开始变样了。
不少人开始争相抛售自己的各种可售卖的东西,最终蓝英通过各地兰芳社的分舵进行统计,至少有百万人想要离开大明前往汉华王国。
而这其中有一多半都是跟风的,他们的内心其实并不是真正想要离开大明前往汉华王国,他们只是听到别人这么一说,以为汉华王国就是海外的天堂,到了那里不但可以免费得到田地,房子,还会发放不少钱财,种子,耕牛等等,而做生意的人也可以进行贷款,所交的税收也是最为低廉的,那是一个没有压榨,没有寒冷的国度。
对此,各地官府也态度不一,大部分当地官员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竟此事朝廷都没有个所以然,他们也不敢擅自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