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4(1 / 2)

d的人才可不能有半点散失”李江扶起那老工匠之后,笑着说了一句之后,便由方国民带着来到了不远处的火药坊。

此时汉华王国所制作的火药虽然依旧还是黑火药,但据方国民介绍,这种黑火药又改进了好几次,威力相比以前火药,要强大整整四倍。

可即使如此,李江却依旧皱着眉头没说话,他看着一桶桶生产出来的黑火药,舀了一些放在手中仔细观察着。

这些火药都是颗粒状,虽然比之世界各国的黑火药威力都要强大,可是比起李江心目中的炸药来,这还是不够。

因为他需要的是炸药,而不是火药,就比如苦味酸这种黄色炸药,这才是真正的炸药。

可是对于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炸药,李江只知道他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发明出来时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的,至于具体如何合成制作,他就不清楚了。

至于威力更大的火药,比如硝酸纤维,硝酸甘油乃至是梯恩替,这些威力巨大的炸药,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根本不会,而且就算他知道制作,以目前的生产能力,恐怕也制作不出来。

“算了算了就目前的改进版黑火药,威力也足够碾压这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火药了吾还是想想其他办法提高军力吧”微微摇了摇头,李江出了火药坊,而后他又在方国民的引领下,看了看冷兵器作坊,看了一会他便没什么兴趣了。

这些冷兵器,基本上都是刀刃,还有一些是弓弩,尤其是弩,基本上都很小,便于携带,是专门配备那些山地、原始丛林作战的士卒的。

毕竟在这东、西洋之中,原始丛林比较多,弩箭相对而言要比火器更为实用。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

这日,李江再次召集了一众人商议了整整一日,这才将全军主官定了下来,比如各军区都督、总兵官,营将,至于营将之下军官名额,都是由各都督或者总兵官负责定下之后报参谋司审核,李江签字下达军令就行了。

四大军区,其中京都军区由格纳斯、康希尔负责,西洋军区,则有陈彪担任陆战都督,腾格尔斯担任水师都督,而东洋军区则任命王海滨为水师都督,陆师都督则由原来的易总兵官升任,最后的太平洋军区则由菲利普担任水师都督,而陆师都督因为李江实在想不出人选,只能由郑西河这位参谋司主事暂时兼任。

而木营将则再次升了一级,出任总兵官,而且还是京都军区总兵官,统帅混编第一营,而且兼任新兵训练总兵官。

除了这些人担任军中要职外,李江还提拔了航海学院与陆战学院的四个高材生出任总兵官,他们分别是李毅、陈云贤、李尧、王正。

这四人的身份来历都已经被李江调查的一清二楚了,无论是人品还是忠心程度都是一等一的,而且军事指挥人力也是甲等,出任汉华王国的总兵官不是问题。

反正,目前每一个陆战混合营都设立了参谋处,总兵官只是最后决策者,压力小了很多。

而且每一个军区之中都有参谋司设立的总参谋处,辅佐都督指挥作战。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控制军队,李江早就在各个营之中设立了类似于现代政工军官体系,如今军改之后,他又整合了政工军官,在每一个军区,每一个混合作战营之中都设立了训导处,其主官就叫训导长。

训导处不归军区管辖,也不受总兵官或者都督统帅,而是直接由李江亲自统帅,其训导长都是由李江亲自任命。

而他们的权利也仅仅限于控制引导士卒的思想,没有指挥权。

军政长官确定之后,李江又定下了政务堂人员,目前由尚阳担任总理大臣、徐海东担任次辅大臣、陈古与潘安平作为政务堂成员,参与汉华王国政务议事。

而审计阁他则交给了一个名为萧岩之人掌管,这萧岩与潘安平一样,同样都是被陈诚送过来的读书人,是李江一一见过考核之后,认定比较有用的人才,最重要的是此人颇为正直,也敢于说真话。

监察台,李江则提拔了一个名为杭愤的年轻人担任,此人仅仅二十三岁,之前一直在尚阳麾下的吏事司担任副主事。

情报工作,分为内外两部分,李江之前已经将负责对内的复兴社一分为二,成立了复兴社调查阁与复兴社御史台。

如今复兴社调查阁他准备让欧坤继续兼任,拥有抓捕权,而复兴社御史台则由兰芳社一个姓高的指挥使担任,此人正是之前引导李江解救被劫船只的那人。

他本名高湛,如今已经改为了高宁了。

定下了这些之后,李江总算是解放了,他每天除了呆在议事堂之中著书写计划之后,便是筹划今后的发展规划。

对于一般政务,他直接交给了政务堂处理,而军务,他虽然也盯着,但大部分都是由四大军区的都督在负责。

但鉴于王海滨与菲利普暂时无法出任都督,因而太平洋军区则由郑西河在管理,而东洋军区则暂时由易总兵官,哦不现在应该叫易都督了,由他来暂时统帅军区所辖的水师、陆师。

第两百五十八章结交王振

大明宣德三年五月。

京师。

一处隐蔽的院落之中。

方毅作为兰芳社设在京师的谍报负责人,始终战战兢兢的,作为负责人,他每日需要将收集的情报,有用的无用的,都需要过目分析,确定有无价值之后,再通过特殊途径传回汉华王国。

如此这就需要方毅必须沉着冷静,而且还需要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够从一些毫无关系的情报之中找出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来。

就比如今日,他看完所有收集来的情报之后,一条微不足道的消息让他猛然一震,而后一喜。

原来这是兰芳社一个外围谍报成员从宫门外附近一乞丐手中得来的消息,这个谍报成员说,他在昨日碰到一乞丐,那乞丐吹牛说自己曾经见到了一个大人物从宫门外出来,而且那大人物还吩咐他身旁一个宦官将他们召了过去,让他们办一件事。

这事听上去似乎并不起眼,可是方毅在听完事情之后,却忽然灵机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

原来,那大人物要这些乞丐散播一些小道消息,就说陛下太子,其母孙贵妃理应立为皇后。

此事乍一听上去,有板有眼,但若是传出去,其实没多少人会信。

对此事真假,方毅却并未关注,他倒是对那位大人物身份感兴趣,因为从那乞丐的描述之中,那位所谓的大人物似乎也是一个太监,而且地位比较高。

方毅结合此事,他猜测那太监或许就是那刚刚诞生的皇子府上的。

于是,他通过一些暗线查找,很快便查到了那太监身上,只是这太监名号比较陌生,方毅也不知道此人真实身份,但是就当他准备放弃继续查证时,他竟然从那位太监身上查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太监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