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5(1 / 2)

d氏叹了口气,看向自己儿子潘安平说道。

而这时,年轻妇人李秀英也开口说道:“夫君婆婆说得对你就跟妾身二人说说吧”

“哎娘,秀英你们有所不知,今日是县城内的陈诚陈老大人叫吾前去的,与我一起去的还有这附近十里八乡的学子”潘安平叹了口气,说道。

“陈老大人可是那位与郑和老大人齐名的陈诚大人”潘氏显然不是普通妇人,她很久之前生在太原府一书香门第,自是了解朝堂之中的一些情况,后来嫁到潘家之后,潘家由原本的官宦人家,瞬间衰落,最终不得不远走他乡。

“那位老大人召集这么多学子可是为何莫非是想支助夫君与众位学子继续考科举”李秀英面露喜色,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

“不是的”听得李秀英如此一说,潘安平却是一脸苦笑,回答道,而后他又说道:“老大人召集吾等只是想让吾等前往那海外汉华王国,去担任官吏,说是那汉华王国大统制求贤若渴,急需人才”

“汉华王国这是何国度还是海外这”潘氏与李秀英一听,也愣住了。

潘安平所言实在太匪夷所思了

而这时,潘安平又道:“老大人最后单独还约见了吾,给了吾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考科举,他会支助吾银钱的,二是拿着他的亲笔信前往汉华王国,他会推荐吾得到那位大统制赏识的”

说到这,潘安平又将陈诚对于汉华王国的一些情况说给了李秀英二人听。

在听完潘安平的叙述之后,李秀英二人也顿时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潘氏道:“儿呀为娘觉得你还是继续考科举为好,那汉华王国的确是一个大好机会,但毕竟身在海外,又是东洋,那里”

“夫君娘说得是吾等乃大明子民,若是出了大明去那汉华王国,虽然那里也有不少华夏子民,但毕竟何况娘年纪也大了,这舟车劳顿的,恐怕娘的身子受不住呀”李秀英也劝说道。

听了二人之言,潘安平犹豫的天平瞬间倾向于留在大明。

然而就在第二天,陈诚却是亲自登门了,这让潘安平颇为惊讶,因为以陈诚的地位,别说是登门,就算是让他前往陈府也是他的荣幸。

“老大人您怎么来了快请进请进秀英,赶紧去烧水泡茶娘,您赶紧出来陈诚老大人来了”看到陈诚与神话的老管家从马车上下来,潘安平受宠若惊,急忙将二人迎进了院子。

“坚之呀,老夫此次前来是想来劝劝你那汉华王国大统制非凡人你若是考科举,或许能够考中,但你也知道在大明,这种机率太小了,即使老夫支助你银钱,也很难保证你十年内一定能考中,倒是那汉华王国,若是有吾书信,凭借老夫的面子,那位大统制定会”

第两百四十章瞒天过海

潘家。

陈诚登门劝说已经过去三日之久了。潘安平始终还是拿不定主意。

他每天都坐在桌案前,默默思索着,连读书的心思都没有了。

一边是自己的家人,一边是自己的前途,这让他颇为为难。

不过,对于陈诚那日的一席话,他却是深有感触。

的确,他要想考中进士,至少也需要三五年时间,而且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若是时运不济,与前几次一样,恐怕他至少还得花费一二十年时间,算起来如今他已经二十五岁了,要是再等上一二十年,他就四十几岁了。

二十年呀人生有几个二十年他一介贫寒子弟,就算是入了官场又如何,没有人关照,没有人在背后撑腰,他顶天了也就一知府。

“哎吾潘安平难道就真的只能去往海外才能施展自己一身才华了嘛”轻叹了一声,潘安平呢喃了一句。

而就当这时,屋外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开门快开门再不开门老子就砸门了”

“夫君夫君你快出来那徐老爷的管家来了应该是来催债的”随着话落,妻子李秀英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说道。

而这时,潘氏也闻声来到了正堂。

三人看着院子外一群人不停砸着院落外的竹木门,脸色大变

这群人为何而来,他们深知。

这些年来,为了供他潘安平读书考科举,家中虽有妻子李秀英日夜操劳,但却依旧借了外债,而且不是个小数目,整整五十两。

这对于潘家而言绝对是一大笔钱

对于这些,潘安平其实还不是最为担心的,他最担心的是这徐老爷家乃是致仕的官吏,据说其儿子还在朝堂之中担任高官,实力极大,就算是陈诚老大人,也很难帮助他们,何况那位徐老爷家的二儿子还十分好色,几次打秀英的主意,这让他极为担心。

因而潘安平思索再三,即刻站了起来,像是做了什么决定似的,凭借着瘦弱身躯挡在了李秀英与自己母亲面前,说道:“娘,秀英,你二人躲到房间之中去吾去会会他们你们放心,吾不会冲动行事的待到打发了他们,吾三人便收拾行装去县城找陈诚老大人咱们出海去汉华王国”

“儿呀你真的考虑好了”潘氏一听,顿时一愣,而后惊讶道。

“夫君娘的身体恐怕”

“秀英你不要再劝了为娘已经老人,只要你们二人能够没事为娘便死而无憾了娘知道这徐家来者不善,是冲着秀英你来的,若是不离开吉安,恐怕。”

“儿呀你去吧为娘支持你”潘氏说得很决绝,她望着自己的儿子与儿媳,便准备走入厨房。

这时,院落大门被砸得更响了:“开门开门赶紧开门再不开门吾等便杀进去了”

“秀英赶紧拉住娘,别让她做傻事,为夫去去就来”说着,潘安平打开了正堂大门,走到院子里,看了一眼院落的竹木门外一群人,即刻上前打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