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1 / 2)

d就会没钱,国家没钱,军队,港口,官署等建筑修缮乃至是尔等俸禄都会受到极大影响,所以税收必须格外重视至于具体税收收取细则,我会亲自制负责西河,你来辅助我”

“是大统制”

“嗯前面两件事就暂且到此,下面我等就来议一议今日最后一个议题在座各人的官职与分管职权问题”

李江此话一出,在座众人皆都欣喜不已,面露笑容,其目光刷刷全都集中到了主位上。

目前汉华王国的官制乃是由两大块组成,文官与武官,文官则主要是十二大司与旗下各局组成,各司有主事司长一名,平时简称为某某主事或者某某司长,副主事司长两名到若干不等,其简称同样为某某副主事或者某某副司长,至于具体人数,这就要综合旗下各局数量以及重要程度来决定了,目前各司人数是未定的。

但对于具体有哪十二大司,在经过一番仔细斟酌与考虑之后,李江最终定下了以下十二大司:吏事司,兵防司,财政司,工建司,商务司,还有外务司,参谋司,税务司,农矿司,市舶司,移民司,教育司。

这十二大司,有可能在将来会合并或者增加新的司,但就目前具体形势而言,这十二大司已经足够了。

而武官方面,则由李江这位大统制亲自担任大元帅进行统领,旗下设立了都督府,总领武官,一般设立都督一名,副都督两名,他们三人直接对李江这个大元帅负责,之后便是各营将、副营将,如果是战时还会在营将之上设立总兵官,统领数个营。

各营将之下便是百将一职了,这武职则大致相当于大明卫所的百户,而百将以下则是总旗与小旗,这与大明卫所武官是一致的。

设置了各等级武官,相对应的爵位或者说是军衔,自然也在李江考虑之中。

不过,他可没有跟别的穿越者那般,直接拿现代军衔来代替如今的武勋爵位,而是加以改进,甚至连名称都是参照了大明武勋。

大体分为兵、校尉、将军三级,不过与大明不同的是,这些等级并不复杂,仅仅以上、中、下少来划分。

比如兵,就分为下等兵,中等兵,上等兵,校尉与将军级别则是分为上校尉,中校尉,与少校尉,而将军级别则是上将军,中将军与少将军。

第一百八十二章开国祭天

而为了更好的激烈将士立功,他更是直接规定晋级必须立功,而且有着专门对应的晋级立功表,达到一定立功数量或者大小才能晋级某一武勋。

而且一旦达到校尉级别,不仅可以获得相应土地,还有大量赏赐的金钱,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荣誉,下等武勋见到上等武勋,必须行礼。

除了武勋制度外,李江还准备在各营之中设立一名到若干名不等的指导主事,这指导主事类似于指导员,专门负责士卒思想,以达到控制军权的目的。

到了晚上,商议这才终止,不过因为职权一事,在座之人几乎争论了数个时辰,谁也不服谁,最终还是由李江拍板,定下了各人的职位与所掌控的职权。

尚阳被李江钦定为吏事司主事司长,徐海东本来是被李江定为吏事司副主事司长的,可他有些不愿意,李江考虑再三,最终还是让他担任了移民司主事司长,专门负责移民安置等事情。

方国民则担任工建司主事司长,而郑全接掌了市舶司,本来他是被李江安排作为工建司的主事的,可他之前仅仅只负责了造船一事,所以李江考虑再三,还是让方国民接掌了工建司,而郑全退而其次成为了市舶司主事司长。

至于郑西河与陈彪以及不在东阳港的王海滨三人,李江分别钦定他们为参谋司主事司长,商务司司长以及外务司司长,对于极为重要的财务司与税务司则由腾格尔斯与康希尔二人暂时兼任,待到有合适人选,李江会让其取而代之的。

而农矿司与教育司,这两个司所需要的司长必须是“农矿专家”与“教育专家”,而这两大方面,恰恰李江麾下并没有合适人选,所以只能由他暂时负责这两大司的运转。

至于武官方面,格纳斯与菲利普依然担任营将一职,而康希尔与腾格尔斯虽然兼任财务司与税务司司长,但他们依旧会带兵打仗,充当营将。

其实除了这十二大司之外,还有一个职权机构也在此时成立了,这便是兰芳社,掌舵之人,自然便是蓝英。

只是他这个兰芳社毕竟属于情报机构,因而只能尽量隐瞒,即使是对于十二大司各司司长,也仅仅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但具体细则,也就只有李江与蓝英两个人知晓了。

一晃又是数天过去了。

这一日阳光明媚,天气出奇的好,海风从海面上吹来,十分的舒适,一群海鸥环绕在港口上空,哇哇哇叫个不停。

东阳港内,此时此刻,到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城墙上,城内,港口码头上,皆都挂满了红色的布条与通红的灯笼,显得格外的喜庆。

而就当此刻,阅兵广场前方的阅兵台之上,早已经铺满了特意准备的红色毛毯,这些毛毯可都是天方舶来品,是专门从占城买的,为的就是在开国大典这一天铺在阅兵台上,供各商人、十二大司官吏以及李江这位大统制等人踩踏之用。

开国大典的第一项流程便是祭天大典,这是由尚阳这位吏事司主事负总责的,为此,事先他就参考了大明的祭天大典,也结合了琉球国的祭天仪式,最后与李江商议过后,决定将阅兵台当作祭祀台,其上摆满各种祭天所需的食物与礼器,而李江作为汉华王国的“开国国王”将会穿上华夏特有的冕服,手持玉圭举行祭天。

当然,按照大明如今的冕服制度,只有帝王才能穿十二旒冕十二章服,而皇太子,亲王,番国国王就只能用九旒冕九章服了。

尚阳作为曾经琉球国的大才子,自然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征得李江同意之后,特意找了东阳港附近村落的裁缝,亲自作为指导让他们制作了一件冕服,一顶冕冠,至于玉圭,那更是花了他好些时日,从收集到的玉块之中选了一块最大,品相最好的,打磨雕刻而成。

可以说,就祭天仪式的各种准备,尚阳就花了六七天时间,这还不包括其他如祭坛布置,人员安排等,他只能交给徐海东去办。

好在,经过一番努力,他总算在开国大典前一日将祭坛等一切事宜都准备妥当了。

上午卯时,天已经大亮了。

太阳已经升到了东侧半空当中,温和的阳光洒落在东阳港内,洒落在阅兵台与阅兵广场之上,让在场之人都极为舒适。

各国名义上使者、商人乃至是一些别有用心者、总共三百余人全都被安排到了高大的阅兵台上右侧观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