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皇(2 / 2)

他毕竟不是柴荣,刚刚替代了柴荣的时候他连大臣都认不全。

大军出征恐汴梁有失,命将帅带兵的话很容易被打败,而且打胜了对他也没好处,主弱臣强,功高震主一向是个麻烦事儿。

对于这件事儿,朝中倒是一面倒的意见。大臣们都认为皇帝刚刚即位,人心还未稳定,不宜亲征,应该派下面的将帅去抵御。特别是说话的有很多重臣,比如郭威留下的重臣或是冯道那样的几朝老臣。想要一意孤行,怕是得先压倒这些文臣武将。

赵昆在犹豫不定,但是敌人并不会给他多少时间。随着北汉契丹联兵南下,潞州昭义军二次败北的消息都传到了汴梁,东京城内人尽皆知。他必须作出决定,要么,自己带兵上前线,留下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谱的人守卫汴梁,要么点一员大将,带着禁军这种皇帝的根基出征显然,地方藩镇不可能是北汉契丹联军的对手。

考虑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陈桥兵变等等榜样,他觉得不应该把禁军这种国之重器交给一个将领。能够统帅全体禁军的,只有他,因为这才是在这个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时代中,天子的根基。或者说得再简单一点,有了东京禁军,他才是天下最强的兵头,想要他提拔一个手下独当一面带走大量禁军他宁可汴梁出乱子。

大周显德元年二月二十,刚刚退朝的赵昆一脚把案几踹了出去,直接踹到了滋德殿门外。

“一群老匹夫”无面者火气很大,要不是还需要他们治理国家,要不是考虑到这些都是朝廷重臣最重要的,他的“主神”只给他搜集了几百个灵魂,通过裂隙到这个世界的合用灵魂数量不足七百,而且尚未投入使用,不能让一窍不通的现代人直接替代文官或者武将。否则是他早学朱元璋,把这帮人全都干掉了。

无面者绝对是个小心眼的男人,他也不认为这个毛病有改正的需要,再考虑到他不把人命当回事儿,生出这种心思也是寻常。

皇帝发怒,宫内伺候的小黄门们全都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喘。好在,他们的救星很快到来了,侍立殿外的黄门胆战心惊的入殿禀报,魏国夫人来了。

魏国夫人符氏,就是河北魏王符彦卿的长女,也是先帝、大周太祖郭威的义女。在以往的时候,能够安抚暴怒的柴荣的也只有她了。

符家三代封王,父亲符彦卿是河北头号军头,天雄军节度使、河北大名府尹,人脉也广。在大唐灭亡后的四十余年里,汴梁城里换了五姓五朝,但无论谁当皇帝,符家权势富贵基本不受影响。

作为符家的长女,符昭环先嫁后汉大将军李守贞之子,李守贞父子起兵失败被杀;符氏又变成了郭威的义女,郭威的养子柴荣原配死后,她嫁柴荣;柴荣今年正月继承皇帝位,谁都知道,符氏离皇后已经不远了。

“官家何故动怒大行皇帝山陵不久,官家处事还需多加镇静。”人没有进殿,符昭环的声音已经传了进来。虽然她的语气温柔,态度谦抑,可这话确确实实是正式的劝谏。

事实上,一下早朝,也就是刚下定了决心的赵昆在朝会上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发火的第一时间,便有小黄门匆匆忙忙的去向符昭环通风报信,所以她才能这么快赶了过来。

在所有人眼里,对于正在气头上的皇帝,现在恐怕只有她能够稍微劝解一下了。

可惜当事人并不这样想。

魏国夫人由宫女扶着娇弱的手臂,慢慢走进来,一众宦官宫女都弯下腰恭敬地站立。于对赵昆不同,虽然都是毕恭毕敬,没人敢说一句多余的话,但是人们对尊位者的态度并不同。敬畏,敬畏,赵昆能感受的出来,宫人们对符昭环是敬为主,而对赵昆则是畏为主。

赵昆看了她一眼,确实是难得的美人坯子,而且行动起来真是那种弱柳扶风的古典美女,偏偏在这种风格中,又有一种奇特的气质,显得高高在上。即使她穿的是一身唐风的宫装也就是以现代的目光来看都不算收敛的那一种却也显得神圣而不可侵犯。偏偏,她待人接物从来都是一副和风细雨,慢声细气的做派。

“冯道也就算了,枢密使、枢密副使全都反对我亲征。就连禁军大将不是沉默就是劝我则一上将带领禁军精锐出征真当朕不知道什么叫太阿倒持就算大将忠义,可黄袍加身的时候忠义是不顶用的。”赵昆看了符昭环一眼,把目光从她胸口的白嫩处移开,声音依旧冰冷。

符氏立马无话可说。她当然不愿意自己第二任夫君上阵冒险,可是,她才被封魏国夫人不久,还未进封皇后,她也不想过分忤逆皇帝的心思去劝诫。而且皇帝连太阿倒持都喊出来了,再禁言怕是会恶了皇帝。

显然,皇帝的心思不仅是想保国,甚至不光想通过一场战争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稳固国内的局面,最重要的是对于禁军能够独当一面大将的不信任符昭环害怕亲征战败,但官家既已决意,再劝阻便是无益之举。

而且她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些不同。自从四个月前柴荣在府邸遇袭,卧床了几天后,他的性格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也更加阴郁了,经常自己一人独自待在某地,不愿人来打扰。

在符昭环的感觉里,无论是他的亲信还是女人,那时候就开始和官家逐渐拉远了距离。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感觉已经得到了验证,外朝还好,内廷的亲信有好几个犯了错,不是被降职被调职被疏远就是被暴怒的皇帝杀掉,她们几个妃嫔更是未曾侍寝,就连见官家的次数都日益减少。如果不是却是没有新欢,她都觉得自己失宠了,就差被打入冷宫。,,;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