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现在的世界棋坛,已经进入了“后半盘决胜时代”。而李小强呢,他可以说是“后半盘决胜时代”的始作俑者之一。在这样一个时代,李小强目前正站在潮头。
如果是那种大砍大杀的局面,那虽然也算是李小强的强项。但那种棋毕竟比较凶险,只要一着不慎,即便是李小强,那也有可能万劫不复。但这种局面就不同,这样的棋,需要的是积小胜为大胜。就算犯错也不会有什么大错,都是一些零星小错。而且在一个地方犯点小错误往往不会致命,会有大把机会扳回来。
这就是李小强下这盘棋的策略。打个比方好像就是在和大竹英雄比概率,比双方的犯错概率。如果只比这种东西的话,那么显而易见,大竹英雄不可能强过李小强。这就是李小强这盘棋的赢棋思路。很显然,这种思路非常保守,但是足够安全,安全到大竹英雄先生不会有太多机会。
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聂旋风才会说李小强“心狠”。
棋局在一步一步继续。这盘棋能如李小强所愿吗
事实证明,李小强这盘棋的行棋思路显然是对头的,聂旋风的分析也完全正确。
下午2点钟的时候,聂旋风的判断是全局两分,但也有不少棋手认为是黑棋稍好。
到了下午3点,虽然也有棋手认为这个时候局面微细,胜负难分,但认为黑棋好的声音再也听不见。
下午3点半,大家眼见大竹英雄先生枪法渐乱,李小强的白棋逐渐占了上风。
下午4点,这个时候形势已经非常明朗,比赛的主办方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闭幕式。
下午4点半多一点,对局室内,大竹英雄先生揉揉眼睛,5个多小时的激战,他现在已经面露疲惫。他轻轻的对李小强说了一句话:
“不行了。”
然后把两枚黑子放到棋盘上,示意中盘认输。
随着大竹英雄先生的动作,意味着本届擂台赛正式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依靠中日围棋擂台赛成名的李小强,他终于亲手终结了一届擂台赛。
获得胜利的李小强,他罕见的没有露出平时胜利后的那种愉悦笑容。而是正襟危坐,他甚至微微对大竹英雄先生鞠躬致意:
“辛苦您了,先生,多谢指导”
是的,李小强就是这样做的。李小强已经记不清楚2年前输给大竹英雄的时候,自己赛后说过这句话没有。李小强自己估计是没有,因为自己那时输棋后心情肯定不佳。但是李小强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对大竹英雄先生说上这一句话。因为那盘输棋,对自己来说确实就像一盏明灯,它让自己看到了自己最大的不足。
自己能取得现在这个成绩,那盘棋确实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因此李小强的这声“多谢指导”,也算是叫的真心实意。
李小强和日本“六超”,和自己上辈子学棋时候的偶像。通过今天这盘棋,好像终于来了个了断。
李小强心里清楚,自己在今后,也许还能在国际赛场中遇到“六超”,但每下一盘,以后碰面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自己以后面临的,将会是一批全新的对手。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530章 下出让我感动的棋
“兵不血刃李小强终结本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李小强诠释什么叫后半盘决胜时代,他用年轻人的方式击败大竹英雄”
“刚刚结束的中日围棋擂台赛,李小强再次向大家展示了他的全面,现在的他看上去无懈可击”
尽管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大不如以前,但这毕竟是一项传统赛事。李小强和大竹英雄的比赛结束后,各路媒体还是对本场比赛进行了多方报道。当然,也许是大家对李小强获胜早有预期,李小强赢棋现在根本不算什么新闻。大多数报道都非常简短,有的媒体甚至只用简讯的方式一笔带过。
直到到张大记者发表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抛出一个话题,这才算是在小范围内激起了一点波澜。
张大记者报道李小强,那大多数情况肯定是极尽肉麻之吹捧。这篇文章也差不多一个套路。虽然在张大记者的文章中,他首先对李小强用那种下法对付大竹英雄这样一位老棋手表示鄙视。紧接着他做了一个假设,假设如果还处在巅峰期的大竹英雄,他能不能对付李小强这种下法
“唉,我说你这纯属没事找事。你这样写,我知道你的本意是帮我竖旗,我也感谢你张大记者的好意。话说你这样写真的好吗,你这样写可是很容易伤和气”
和大竹的比赛结束两天后,李小强手里拿着张大记者写的报道,对张大记者小声埋怨。张大记者的文章,表面上看只是提了一个假设,但是像这样的东西,很容易就会让人浮想联翩。
李小强和大竹英雄算是隔了好几代的棋手。李小强击败现在的大竹英雄,这当然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可是他提什么人家大竹先生的巅峰期,稍微延伸一下,好像就是在问李小强现在的绝对水平,到底有没有超过“六超”的绝对水平。继续延伸一下,又好像在问最近几十年来围棋的整体技术水平到底没有用进步当下世界棋坛的最高水平,有没有超过“六超”时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这就有点意思了,这就有点像围棋中的“古今之争”,按说这种类似于“关公战秦琼”的比较,本来就很容易引起很大争议。可偏偏就是这种不可能争论出结果的东西,反而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趣。因此张大记者的问题抛出后,倒是引来的不少回应。
假如时间往后推几年,当网络时代来临以后,张大记者的问题不算稀奇。可是搁在现在,这样的问题还真算新鲜。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中古棋日古棋姑且不算。现代围棋可以从吴清源先生算起。
吴清源先生算是现代围棋的第1代霸主,接下来是坂田荣男,接下来是“竹林时代”,接下来是“六超”这也是有几十年的跨度了。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几十年间,很少有人提什么“技术进步”的问题。
例如第2代霸主坂田荣男,从来不会有人认为他比第1代霸主吴清源先生更强。坂田先生虽然被林海峰先生从霸主地位上拉了下来。但大家最多说林海峰先生是坂田先生的“苦手”,而从来没有人说“竹林”的技术水平要高过坂田荣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