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和”年代结束的时候,日本棋院作为纪念发行过一本图册,并把这张照片放在刊首。有一次,一位韩国记者曾经举着这张照片问曹燕子:
“谁是超越时代的历史上最强的棋手”
曹燕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是吴清源先生,我摆他的棋谱就能感受到他的确最强。这也是日本唯一承认吴清源是天才的原因。”
“那么谁是吴清源之后第二最强”
这下曹燕子的回答就没有那么快了,最后他思考半晌慎重回答道:
“还是坂田荣男吧,鬼气森森的坂田荣男”
到了现在,是轮到坂田先生来评价后辈棋手了:
“毫无疑问,这两位后辈棋手都是天赋卓绝之辈。他们都在棋盘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不过从刚刚结束的两盘棋来看,我认为他们应该还是属于不同类型的棋手把从嗅觉和计算深度来看,应该是曹燕子略胜一筹,但是论及计算的宽度,以及对全局的掌控,这方面还是李小强更优秀。所以把他们两位放在一起,我认为还真不好进行强行比较”
坂田荣男讲了一通没有营养的客套话,就这样将这个问题混了过去,一副谁都不得罪的架势。不过坂田先生还是提了一下两人的区别,指出双方棋风的差异。
本来还有人准备去问藤泽秀行这个老神棍的。在大家的预想中,坂田荣男一般很少对后辈棋手进行评价。假如是秀行先生来回答这个问题,那肯定更精彩。不过很可惜,老先生目前正在患病中,因此没好意思过去打扰他。
李小强和张大记者轻松的聊着天,虽然还有一场很重要的比赛,不过在这个时候,两人很默契的没有谈及后天的决胜局。
上午9点钟左右,张大记者突然对李小强猥琐的一笑:
“小强,今天是怎么回事怎么你的贴身女秘书还没出现呀”
“素质瞧瞧你什么素质。我想应该快过来了吧。”
李小强话音未落,梅泽由香里出现在门口:
“两位都准备好了吗如果没问题的话,我们现在就过去吧。”
李小强为日本“棋道”杂志撰写介绍中古棋的系列文章。梅泽由香里作为一名“中国通”兼李小强的熟人,她也被“棋道”杂志邀请参与其中。这是早就约定好的事情。梅泽现在过来,其实就是为了这件事。“棋道”杂志希望利用这两天休息时间,至少把第1篇文章完成。对于这个要求,李小强欣然答应。
按照“棋道”杂志方面的设想,文章将以“对话录”的形式进行。也就说梅泽由香里将扮演好奇宝宝,她在文章中会不断对李小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李小强一一做答。用这样一种方式介绍中国古棋。
“中国历史上就有崇易的传统,尤其是历朝历代的文人,他们非常喜好用易经里面的阴阳变通的思想来解释世界,这种在潜意识里的思想最终反映到棋上,棋手喜欢在一种变化丰富、转化频繁的局面下,通过或战或守来找到制胜的途径。总而言之,这是出于他们的围棋观的选择。但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选择出于感性,可最后的结果结果却也归于理性”
“吴先生你应该清楚吧,他的围棋为什么被称为六合呢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宏观说,六合是天地四方,就是普天下。微观说,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孟春与孟秋合,仲春与仲秋合,季春与季秋合,孟夏与孟冬合,仲夏与仲冬合,季夏与季冬合。这就是答案了。如此格局,如此气度,这就是高棋了,这就是一般人很难比得上他的地方”
“甚至有人认为,一部周易,总结自然生态变化无穷中变化关系之哲理,乃中华民族智慧之密码。以此密码来顺应六合之局中之不变与万变,假如用这种思想运用到围棋中,焉有不赢之理当然,我对这种看法不是很赞同的。也许是我境界不够,但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太玄乎了”
“相比儒家思想而言,易经对日本的影响就要小得多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和中国古棋相比,日本古棋的思路可能就相对保守多了。这是一种静态围棋。但不管怎么说,日本围棋理论的产生也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但同样是出于感性的选择,通过实践得到了理性的结果”
要说文章的框架是早就定下来的。梅泽提的问题也早就列有提纲。但两人还是要装模作样进行一番对答。梅泽由香里扮演好学生,李小强扮演世外高人。一通折腾下来,让一旁的张大记者乐不可支。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不过经过两天演戏般的“对话”,李小强和梅泽由香里倒是越来越熟。尤其是梅泽由香里,她对李小强是越来越亲昵,经常流露出那副神态,差不多都把“我对李小强有好感”写在脸上。现在不仅是张大记者,就连武宫正树和石田芳夫这些老不修,以及“棋道”杂志的山田记者他们,看见他们都会嘻嘻哈哈开俩人的玩笑了。
必须承认,“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几乎是所有行业的通病。哪怕高雅如围棋都不能例外。
好在这个时间很短暂,经过2天休整,李小强和曹燕子的决胜局终于来临。
李小强走向赛场。
这次关系到聂旋风和谁会师的比赛马上来临。
第423章 宣判
1992年年底,本年度最后一场重量级围棋比赛打响。
“应氏杯”半决赛的份量有多重这是职业围棋比赛,所谓职业比赛,那当然要用奖金数量来衡量比赛的档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掂量掂量这场比赛的份量。
“应氏杯”的冠军奖金是40万美元,亚军10万,4强25万。那么这一盘比赛最直接的差距,就是75万美金。再加上进入决赛后还有夺冠的可能。因此说这是一盘价值20万美元的对局,这种说法应该不过分吧
那么在职业围棋圈中,2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富士通杯”的冠军奖金大概是10万美元左右。“东洋证券杯”的冠军奖金大概7万美元。日本的“大三冠”奖金数量要稍微高一点,但是在这年头,折合成美金的话,其实也就在20万到30万美金之间。
88年“应氏杯”创办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冠军奖金最高的职业围棋比赛。只是随着日元不断升值,和美元的汇率比,从上世纪80年代1比300多一直升到新世界的1比100以下。只有到了那时,“应氏杯”的奖金才被日本“棋圣战”和“名人战”超过。排在日本“本因坊战”和其他所有世界比赛之前,在奖金榜上排名第3。
从这个角度来看,围棋这个项目搞了几十年的职业化,其实并没有多少进步。奖金数量不升反降。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4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30年后又是什么概念
在目前这个年代,40万美元可以轻松在京城买10套以上房子。30年后,3环以内买一套房子可能都非常困难。
因此“应氏杯”半决赛的份量,它可能相当于其他两个世界大赛的决赛。相当于日本除“大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