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3(2 / 2)

“我一直非常关注小强这孩子,从他进入大家的视线我就在关注他。你可以仔细想想,他在对局的时候,其实最怕碰到什么人呢”

张志东认真的想了一下,发现李小强还真的不算“力量大”。他的力量不仅不大,当他碰到“力量型”棋手的时候,李小强的胜率其实最低。

李小强刚刚出道,碰到陈超越这个“力量型”,被人家让两子输了。碰日本的“怪腕”大平修三先生,是依靠中国规则赢得。而且整盘棋都是在苦战。碰中国的刘大锤,赢人家是依靠“茅坑流”,输的时候是完败

“哈哈哈,原来他只是一个好战分子,并不是说他力量很大。”

张志东仔细回忆了一下以后,发现还真是这样。在这一刻,他好像发现了李小强的一个秘密,于是他开心的笑了起来。他继续想了一下以后,又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林先生,不过小强的算路”

“他的算路很强,不仅强,而且还很少出错,这是很难得的。不过对一些虚的地方认识不足的话,他根本就找不到发力点,甚至发错力。只有对一些判断和取舍的认识提高了,再配合他的算路,才算是真正力量大。比如这一盘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头绪,有很多条道路可以走,具体的算路很实在,我相信,无论沿哪一条道路走下去,他的算路都不会有问题。他现在能够维持均势,并不是因为他的算路强,而是他选择的道路没有问题。对每条道路的判断和取舍,就是他真正提高的地方。”

张志东本来好想继续刚才的话题。不过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了。

下午4点,最新一张棋谱传到观战室。整个棋局已经进行了130多手。由李小强那步“跨断”引发的战争,终于慢慢的走到了终点。

在研究室内,所有人都表情严峻。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攻防战中,最终也没有办法和平收场了。棋局进行到这个时候,在棋盘上,黑白两条大龙纠缠在一块。他们都没有活,都是对手攻击的目标,同时又是攻击对手的武器。

这场由“对攻”引发的战争,最终将以“对杀”收场。

“对杀”

围棋中最激烈,最你死我活的局面出现了。

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对杀”的局面,是无法考虑弃子的,甚至连转换的可能性都很小。这是围棋中一个很极端的场面。

由对攻到对杀这盘棋的胜负关键处好像已经到来。

“胜负在此一举吗”

藤泽秀行喃喃自语。

对局室内,李小强凝视整张棋盘。

第212章 中腹出现的“大头鬼”

李小强和羽根泰正九段的比赛已经进行到下午4点钟左右。棋局进行到现在,整盘棋的胜负好像很快就要揭晓了。

的确,围棋虽然变幻莫测,特别是在中盘战的时候,往往头绪特别多。不过棋局进行到现在,当棋盘上出现“对杀”的情况以后。其他的头绪好像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好像只剩下“你死我活”一条道路。到了这个时候,其他什么“弃子转换”的思路基本上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对杀”的结果,往往就能够决定一盘棋的胜负。

可是围棋就是这么有趣,虽然“对杀”的场面很火爆,战况很激烈。不过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围棋中的“对杀”往往非常简单,比其他的很多技术都要简单。

这应该也是很正常的事。围棋的难,难就难在“头绪”上面。当只剩下“华山一条道”的时候,当双方都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在围棋技术上也就非常简单了。

整个对局又进行了10几步棋,一个大型“对杀”的局面正式出现在棋盘上。正是因为技术上的难度不大,在研究室内,围棋水平最低的张志东好像也可以很快预测对杀的结果:

“这个地方会形成双活吗”

是的,“双活”这是围棋中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有很多人认为,围棋中包涵了我们很丰富的“东方思维”。围棋中的“双活”,就是这种东方思维的体现。

如果把下围棋比做一场战争。那么“对杀”就应该是最激烈,最极端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对杀”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对杀”的结果,往往也可以和平收场。这就是“双活”。

“打劫”的手段非常激烈,其实它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对杀”的过程非常极端,其实它最后也可能“和平共处”。

这就是“中庸”的思维,这就是“和谐”的思维,这就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

这盘棋到底是“双活”还是“你死我活”呢答案在一步一步揭晓。

“对杀”在技术上非常简单,决定谁能够杀得赢,无非是“比气”。谁的“气”多谁就能赢。因此在执行“对杀”的时候,双方无非是在“收气”或者说“紧气”。

当棋盘上出现“对杀”的时候,往往“原则”比具体的手段更重要。人们总结了很多“对杀”的原则,翻来覆去无非就是那么几种。例如“有眼杀瞎”,“大眼杀小眼”,“气长杀有眼”等等。对于这样的一些原则,有业余初段以上水平的棋友就可以很轻松的理解。

当然,在具体执行对杀的时候,有两个原则一定要充分理解和坚决执行,不然在对杀的时候,就很容易犯错。

第1个原则,是“先长气,后紧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