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5(2 / 2)

他笑道:“什么是天下谁是天下遍观青史,向来就是胜者为王,到时候我就是天下,谁来说我”

他看向梵青慧,“你还真以为你慈航静斋真的能够影响天下大局未免太小看了天下英雄”

“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还说什么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你一个宗派岂能代表了天下万民,这还置当今儒家子弟于何处”

他边说边走,毫不理会面若死灰的梵青慧。

下的山脚,便看到师妃暄还站在凉亭之内,头上长发不知何时竟然重有生出,山风吹来,迎风飘扬,状若洛神。

感应到杨易下山,师妃暄转过身子,冲杨易施礼道:“杨先生,您下山了”

杨易看向师妃暄,目露奇光,“竟然将体内魔种炼化了果然是不世奇才”

师妃暄叹道:“妃萱直到前些日子才猜出被杨先生种了魔种,这三月在亭内静思,方才觉察道魔种所在。”

她玉容泛光,眉间带愁,“杨先生,难道静斋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真的错了么”

杨易嘿嘿笑道:“你若是心中无私便不是错,但这些年来的作为,真的没有私心么”

师妃暄咬着嘴唇道:“自我下山以来,从不曾作恶,所作所为也是为了整个天下着想,这又有什么错误”

杨易问道:“你们有什么资格敢选天下主”

师妃暄默然不答。

杨易唤过黄马,不再理会师妃暄,径直下山而去。

其实遍观整个大唐,这慈航静斋所作所为虽然可恶,却还不曾到达该杀的地步,他们再怎么操纵天下,也罪不至死,反观魔门子弟,那才是该杀之人众多。

杨易生平只杀该杀之人,静斋众人无有恶迹,可辱却还是不可杀。

直到他走出蒙山后,山脚下的师妃暄依旧呆呆站立,不曾回转山门,显然杨易的话对她触动极大。

杨易出山之后,非止一日,到了洛阳。

此时李唐早已经撤兵,杨易进入城主府时,宋缺正与寇仲与两个老儒交谈。

见到杨易,众人齐齐起身,宋缺向杨易介绍道:“这是大儒王通,这是颜之推,两位老兄来此,是代表天下儒生询问寇仲治理天下之道,杨兄来的正好,咱们倒是好好探讨一番。”

“慈航静斋传人询问施政之道,没想到两位大儒也学她们那一套。”

杨易看向两位大儒,“两位可曾询问过李渊父子的治国理念”

王通大笑,“杨先生快人快语,老夫也不隐瞒。”

他笑道:“不错,我与颜兄刚从李唐出来,便来到洛阳,当今天下,能成帝王者,不是李渊便是寇仲,不出三年,天下必然平定,老夫这次来洛阳,便是代天下儒生探望一下谁为明君。”

第一百三十六章刘项原来不读书

对于慈航静斋所谓的为天下万民选明君,杨易可以置之不理,但对于王通这些大儒,却是不敢怠慢。

他老子就是儒门宗师,自然知道儒家对天下大势的影响,虽然这个世界不知主世界,但儒家的影响力一样的巨大,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汉以来,历代帝王治理国家,就少不了儒家子弟。

当今天下,但凡识字之人,几乎都与儒家有关,这个世界虽然没有儒门,但天下儒生却也是互相通气,形成了极大的一个团体,对整个天下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个政权到底是不是天下正统,与儒家之人认不认可你有着极大的关系,慈航静斋可以用武力解决,但牵扯到儒家子弟,就远不是武力所能为之事。

“老朽多谢杨先生杀了朱璨,为老朽报了杀子之仇”

在宋缺为双方介绍了各自身份之后,颜之推抢先向杨易行礼道谢,“我老朽犬子曾在丹阳不幸被朱璨将全家吃掉,若不是杨先生嫉恶如仇,诛杀吃獠,实不知何时才能报此血仇”

原来当年朱璨攻陷丹阳之后,吃人无数,一时兴起,竟然连颜之推的二子一家也给吃掉了。

颜之推最为疼爱这个儿子,得知此等噩耗心中愤恨可想而知,可他一介儒生无兵无权,当此乱世,想要报仇,如同白日做梦。

正痛恨自己无能之时,却传来杨易诛杀朱璨父女之事,老头自然对杨易感激万分,此次来洛阳,一是想要看一看寇仲是否有明君气象,二就是想要当面对杨易表示感谢。

此时的儒家经义阉割的极少,当世大儒乃是真正的大儒,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比寻常百姓还要有血性。

对于自己的恩人,颜之推虽然比杨易年长,却也老老实实是行礼感谢。

杨易见他如此,哈哈笑道:“我杀朱璨,不仅仅是为了颜兄的儿子,颜兄大可不必如此。”

他看向寇仲,“几位说到哪里了,可否让我听一听”

宋缺笑道:“正要杨兄斧正。”

他对杨易道:“寇仲的意思是,天下战乱已久,只要与民生息,轻徭薄赋,无为而治,不妄动刀兵,天下自然长治久安。”

“哦”

杨易看向王通与颜之推,笑道:“两位怎么看”

王通拂须笑道:“大凡心朝初建,基本上都会采取休养生息之策,以定天下民心。”

他看向杨易,“此等策略古已有之,我与颜兄来此,却是想问一下诸位可有一个长治久安,福泽万代的法儿”

颜之推道:“不错,我听说杨先生学究天人,宋兄也算是一代大儒,既然得国,自然会有一套奠定万世之基的治国之法,我与王兄便是想要听一听两位的高见。”

王通道:“纵观青史,历朝历代,莫不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知二位如何能够让新朝避免此等情况发生”

杨易看向两人,笑道:“治国之道因时而变,却是非一言半语所能说清,待到建国之后,俩位自然可以得知。”

王通见他不说,也不再问,换个话题道:“自古得天下者,莫不胸中有学,足可与士子论道,而少帅出身草莽,不懂诗文,不擅文章,粗谈尚可,细论不行。纵然日后得国,若是性情不能收敛,恐怕与过国无益。要知道天子言行,事关千万黎民,不知日后可否克制”

宋缺闻言默然不语,王通所说之事正是他所忧虑所在,或许打天下寇仲可以,真要是坐天下,那就完全与江湖是两回事。

寇仲性子粗野,好斗难安,立国易而治国难。以他的性情,绝难安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