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8(2 / 2)

作贼心虚心神不定型。作贼者都心虚,心虚必然造成心理恐慌,其表现为外强内虚故作镇静。查办这类案件首先要造成一种严肃的办案气氛,给其施加压力造成紧张,促使其加剧心理恐慌,放弃掩饰,适当时机抛出已掌握的情况和证据,让其放弃幻想,如实交待。

避重就轻心存侥幸型。这也是一种消极抵抗的普遍心理,涉案人因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后,在其交待问题时总是大谈自己的功劳、政绩,谈自己的实质性问题时则避重就轻,一到关键问题就闭口不谈企图绕过去。

从徐匡忠涉案情节来看,徐匡忠显然属于第二类“负隅顽抗坚持抵抗型”,他所犯违规违法之事均为小范围内人知晓详情,又仗着背后有靠山,自以为只要闭口不说,就算纪检部门又能奈我何

纪检人员心里清楚,违纪人员在受组织审查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职业、职务、阅历、脾气性格及所涉及问题的大小不一样,所表现出的心态都不一样。

认真研究、准确掌握谈话对象的心理活动,区分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谈话,对突破案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有些干部在违纪前早已做好有可能东窗事发的准备,有的干部甚至专门模拟纪委问话,和相关利益人共同研究纪委办案方法。

随着违纪人员反腐调查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以软抵抗的形式来对抗组织调查的官员在诸多案件中屡不鲜见。

寂静的审讯室里,纪检员略带疲惫的声音问徐匡忠:“知道为什么把你带到这里来吗”

徐匡忠答:“不知道。”

“那你总该知道,纪委抓人从来都不会无的放矢,没有掌握一定的证据之前,我们绝不会随便抓人。”

“嗯。”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不需要我再重复了吧”

沉默。

“说说吧,这几年,你在港口公司当一把手总经理,背地里都干了哪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跟哪些官员有牵连主动说出来才算有立功表现,司法机关在量刑的时候才能酌情处理。”

“你们让我说什么”

纪检人员苦口婆心引导了半天,徐匡忠一句反问把所有的铺垫全都一扫而空,气的纪检人员干瞪眼,只能继续跟他磨嘴皮子功夫。

“都到了这里,还有什么痴心妄想也是枉然,大难临头各自飞,你要是不说,旁人也会说出来,真等到旁人说出来的时候,那可就没你什么事了。”

“嗯。”

“徐匡忠,我跟你说话听见没有”

“嗯。”

“你老是嗯嗯嗯什么意思啊现在是在给你机会你知道吗这样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有的,你要是不珍惜,可别怪我们没提醒你。”

“你们提醒我什么”

“哎你是不是故意的现在是我们在审问你,还是你在审问我们别以为我们不清楚你心里那点小九九,我跟你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别有任何侥幸心理”

“嗯。”

徐匡忠面不改色又从喉咙里轻轻“嗯”了一声,这下把年轻的纪检员倒是气的脸红脖子粗,那情形恨不得冲上来动手打人。

说实话,现在纪委办案的确没有多少人敢随便对被审讯对象动手,纪委推行的“三转”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工作方式。

随着时代进步,普通老百姓对法律意识都在逐渐加强,何况是各机关部委办局的那些有文化有阅历的领导干部

徐匡忠在领导身边当了多年的司机,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两个年轻的纪检员就想撬开他的嘴实在是太难了。

对徐匡忠的审讯虽然如火如荼在进行,但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过去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这样的审讯速度让负责此案的领导暗暗焦急。

纪检人员审讯违纪人员的时候是要有一定方式方法的,曾经多年从事纪检工作的老手们曾经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干预谈话人员情绪的方法。

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消除违纪人员对立情绪,对立情绪在是影响被调查人供述的主要障碍,案件审讯人员方法不正确会加重被调查人的这种对立情绪;

另外,减缓心理压力,纪检人员要想办法主动缓和谈话的气氛和谈话的语调,放慢谈话的速度,暂避开实质性问题,转变一个话题,使双方实现心理上的接触,从而使被调查人对调查人员不自觉产生信任感。

然后,出其不意促其紧张心态,在谈话中常常有这种现象,被调查人侥幸心理严重,自以为防守严密,早已编造好供词,表现出轻松自信,甚至态度傲慢。

对此,调查人员可在被调查人狂妄自信、缺乏防备的情况下,骤然地提出一个与以前谈话毫无联系,而被调查人又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突然出示一份具有一定份量的证据,打破他的自信感和防御计划,使其心理防线崩溃,这样就为谈话顺利进行打开了突破口。

对于那些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或爱自作聪明的被调查人,可以采取加快谈话速度的方法紧迫不舍地提问,以打乱他的阵脚。

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一方面调查人员利用自己的主动地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将被调查人编好的供词压下去,不让他把谎言讲出来,避免因此造成谈话僵局。

另一方面,在快速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被调查人被迫接受了这种速度,就会无暇周密考虑和拖延回答,再也来不及去编造谎言。加快问话速度的频率也是“促成紧张心态”的方法之一。

当违纪人坐在被审讯的位置时,其心理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运用各种谈话技巧方法,多准备一些问题,谈话提问转得要突然,使被调查人忙于应付,完全处于被动之中,造成其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的局面。

这是一种使被调查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谈话规律摸不清谈话目的的战术技巧,常常令被调查人感到心慌意乱,首尾难顾。

当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