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 / 2)

重生之我是军师 莫伤 5501 字 2019-05-04

说完,杜思郎冷笑,转身走向论语所在的书架里头。

公孙策脸色十分难看,他看着杜思郎摇头离开,只觉得这一刻自己的地位竟然连一位乞丐都比不上,心里头禁不住升起了一阵不甘,然而,在回想起刚才杜思郎所说的一切,当下一阵脸红汗颜。

“他,他一定会是岳峰的卧底,否则的话怎么会有如此诗书才华。”公孙策肯定道,如果一个乞丐都有这样的才华,把他这么一个文化人打到了这样,那么难怪当今如此多的人不能够高中科举了,不过,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下子公孙策就已经认定,永安之变不过是岳峰所布下的一个局而已,目的是为了监视洪才武。

“这不得了,一定要尽快告诉洪大人。”公孙策心里头感到了一阵发寒,此刻已经没有心思继续留在这里,他望了一下四周,发现刚才被杜思郎打脸一事而涌起的愤怒荡然无存,如果这乞丐真的是岳峰派来监视洪才武的话,这一切就大件事了。

公孙策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四合书房,那道背景竟然有点儿的狼狈。

“大人,走了”坐在门口的老者望了一眼匆忙离开的公孙策,微笑着问了一句。

公孙策匆匆忙忙回答了一句,“嗯”了一声以后迅速消失在老者的眼里头。

“这杜思郎,不错,将军果然没有看错人。”老者微微点头。

洪才武猜到因为永安门前发生的事变,岳峰一定会派人暗中监视他,因此他把视线锁定在这个高调救了岳峰一名的乞丐身上,却谁也没有想到,真正被岳峰派来监视的人,竟然是这个四合书房门前这个懒洋洋的老人。

杜思郎又再书房里头过了半天,直到天黑才从书房当中走出来。

出来的时候,老者正倚靠在椅子上小憩,低垂的头颅一点一点的好像在钓鱼,嘴里头微微发出一阵阵的呼噜声,声音不大。

杜思郎原来那粗狂的动作在见到这老者的一刹那突然放慢,他悄悄地关上门,脚步轻轻地走到老者身前,安静地望了一会儿,看到老者并没有因为自己而被吵醒的时候方才松了口气,“幸亏发现得快,否则的话吵醒老人家就不好了。”

杜思郎看了看手中握着的论语,这论语跟前一辈子大教育家孔丘所著的论语体制上有点儿的相同,都是记载一位叫做孙方的大品行家的一言一行,杜思郎在四合书房里头已经粗略看了一眼,觉得值得一看以后才借了回来。

微微望了一眼老者,杜思郎点了点头而后转身离开。

就在杜思郎离开以后,刚才一直低着头颅似乎已经深深睡着的老者突然抬起头来,轻轻望了杜思郎一眼,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眼里头那欣慰的目光更加的浓了。

回到房间的时候,房间里已经亮起了灯光,对此杜思郎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天色将黑的时候,城主府中总会有下人负责点灯。

“呀”的一声推开门,杜思郎走进房间,房间里头空空荡荡的没有任何人。

“那个小翠,应该已经走了。”杜思郎心中松了口气,对于小翠他是真的不喜欢,这不喜欢源于刚开始的时候,小翠对自己的拒绝感,人有时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生物,第一印象能够决定很多东西,小翠给杜思郎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杜思郎也不喜欢小翠。

只是,杜思郎刚刚觉得终于送走了小翠,缓了一口气的时候,房门突然“嘟嘟”的一身沉闷响起。

“我草,不会是小翠又来了吧”杜思郎吓了一跳,心里头骂了一句冤鬼缠身。

推开门,杜思郎用审视的目光望了一眼站在门口的那人,当下松了口气,“呼,是小丽你啊。”

走进来的是小丽,也就是杜思郎坚决要换的丫环,此刻她的手上捧着今晚的晚餐。

小丽看到杜思郎也明显很高兴,道:“是的杜公子,小翠又跟我换过来了。”

“这就好。”杜思郎轻轻点了点头。

小丽看到杜思郎这样,微微一愣,光滑的眉头缓缓一皱,脸上略显疑惑,道:“杜公子,你怎么特别开心呢”

“是么”杜思郎略感疑惑,如果要说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开心,杜思郎倒是说不出为什么,“莫非是我痛打了一对狗男女”得意地笑了一下,杜思郎嬉皮笑脸道:“其实没有什么,只不过见到你高兴而已。”

小丽看着杜思郎那英俊的脸容以及听到那略带暧昧的话,脸色瞬间红了。

房中朗朗声

第十四回房中朗朗声

相信每一个成功考上大学的人都心里清楚,曾经他们也经历过一场没有硝烟弥漫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参与者成千上万,最恐怖的时候甚至有千百万人争夺那么一点儿的席位。那时候的他们是认真学习的,简直到了废枕忘餐的地步,那个时候,应该说是一个人最认真学习的时候。

千军万马或许会有点儿的震撼,而一条独木桥却是不罕见,随随便便都能够找根木头代替,或许,这两种东西独自存在的话,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它们,然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已经不能够用震撼来形容了。

当然了,这一切是不得已的。要知道桥就只有那么一丁点大而已,怎能够千军万马过而不倒,因此要通过这独木桥,最终到达独木桥对岸的那一座象牙塔,没有一点儿的残忍怎能磨练彼此的心性。至于过了独木桥以后,是上这座象牙塔还是被象牙塔上,这一点就另当别论了。如果要说杜思郎,那当然就是被人上了。

杜思郎所在的大学,虽然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但也是广东省知名的重点大学之一,在省内也是千军万马过桥儿才能够到达的象牙塔,因此杜思郎也曾经有过一段勤奋的日子。如今,杜思郎再次发奋学习,多少不过是从操老本行而已,但是没有什么难度。

当然,如今需要从操旧业,以杜思郎那颗已经在大学里头玩散的心,需要从操旧业的话多少需要一点儿时间的沉积,也正是这个原因,杜思郎在阅览春秋的时候,足足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此才把这本只有洋洋洒洒数万字的经典著作精读了一次。

时间已经来到了建安二十年的八月,邺城当中已经隐隐感觉到秋天的气息缓缓靠近,城主府里头那一间不显眼的房间窗前,杜思郎站在那里不时能够感觉到那一阵阵凉风灌窗而进,凉风萧瑟,吹得杜思郎那朴素的粗布麻衣猎猎作响,甚至杜思郎那精明的双眼也微微眯起。

此刻杜思郎身穿粗布麻衣,双手附在身后,手中握着一本刚刚接回来的谋略,目光却是望着窗外已经渐渐泛黄的花草树木,不晓得为什么心头竟然涌起了一阵伤感,嘴里头轻吟道:“邺城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南蛮,良人罢远征。”

杜思郎所吟的这首诗,难事杜思郎前一辈子大诗人诗仙李白所作的子夜秋歌,如今被杜思郎略作改动,竟然应时应景,表现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