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已经同意南京六部和应天府的奏请,我不同意又能怎样回头我就写份奏折。告诉皇上我深明大义,谨遵他的谕令。”
朱道临并不在意一个区区码头,交给应天府也照样是需要维持运营的商业码头,对自己的产业影响并不大,他觉得叶良辰应该想到了应对之策。
叶良辰果然不同凡响,很快便弄明白了朱道临的意思:“不错金川码头卖出36万两官银虽然赚不了什么钱,但绝不会亏,再把收归海军的上元港重新拿出来,作为民用码头继续经营就是了。”
“反正上元码头拥有批准文书,怎么做都行,对全局影响不大,南京六部和应天府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估计用不了多久,大江中上游的客户更喜欢收费低廉、安全快捷的上元港。”
朱道临笑着问道:“隆平侯回来了没有”
“还在中都凤阳扩建营区,他父子的奏请获得圣上和朝臣们认可,麾下6,000新军取代十不存三的飞熊卫,今后将长期驻守凤阳。”
叶良辰说完隆平侯的事,主动把魏国公徐弘基的近况向朱道临禀报:
“魏国公父子最近很忙,刚整顿完九江卫和龙江卫,又开始裁汰老弱征召新兵,效法宝山卫组建水师陆战队,看来登州一战和隆平侯父子的举动让他有所触动了,要是他知道你回来,肯定急巴巴过来问你要枪要炮,你心里得有个数才行。”
“另外,博孚钱庄扩张势头很快,周边十二个州县均已设立分号,月初,你师父玄青道长进城参加股东会议回来对我说,总号和各分号放出的贷款高达3,000万两银子,可存款余额再次突破千万两,几个股东又是高兴又是担忧,但在铸造银元这件大事上,股东们依旧无法取得一致。”
“听你师傅的意思,股东们更愿意铸造崇祯通宝,却又受制于铜料短缺,应家父子和魏国公不知从何处知道宝山卫武库里存有几百吨铜料,正在打这批铜料的主意,这事最终恐怕还得落到你头上。”
朱道临冷哼一声:“那能事事都如人意宝山卫武库里的铜料早已运到了八卦洲,这批铜料大多是造船用的黄铜带、黄铜板和黄铜棒,根本就不是用来铸钱的紫铜,博孚钱庄要铸钱只能再等两个月了。”
“哦对了,有件事我说了你听完就完,萨懿德悄悄告诉我,半年来,博孚钱庄铸造的崇祯通宝大量流入日本,换取日本的白银、倭刀、折扇等物运回来,而且是直接运抵宁波港。”
“什么”
叶良辰惊愕不已,当即紧张地盘算起来。
s:谢谢77白熊大大的打赏和月票,小火感激不尽未完待续。
第四二四章 卧榻之侧
朱道临对于博孚钱庄现在的做法是越来越不满意,但由他主导的四行银行尚在筹备之中,至少还要两年时间才能开设宝山总号和各地分号。
因此,朱道临尚需要依靠博孚钱庄为自己融资,为自己赚钱,而且他非常清楚,躲在背后的魏国公徐弘基和应家父子和这事儿脱不了干系。
叶良辰意识到其中的复杂关系,看到朱道临依然一脸平静,并没有追究的意思,沉思片刻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把话题迅速转到宝山卫发生的大事上来:“将军打算如何处置宝山卫发生的田地纠纷”
朱道临冷笑一声,反问道:“宝山卫的田地真有纠纷吗”
叶良辰愣了一下,据实禀报:“宝山卫原有军田占地宽广,比如今圈下的土地还要多得多,但两百余年下来,只要不是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大多已经被地方豪强勾结官府变更了契约。”
“正因为如此,地方豪强才敢肆无忌惮地捣毁移民修筑的水渠和树立的界碑,就算打死十几个人,打伤上百人,他们也不怕和宝山卫打官司,更令人倍感无奈的是,这官司就算打到皇帝面前也注定打不赢啊”
朱道临想了想,突然问道:“要是袁家父子勾结海盗的罪行坐实了,能不能解开这个困局”
叶良辰眼睛圆睁,吓了一大跳:“你你想收拾袁家父子”
“确实如此”
朱道临面无表情地回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已经给西梅诺下达命令,东海舰队必须在本月十五之前返回宝山港待命”
“这几天我会留在南京,和你一起处理龙潭新区和内部诸多事务,与魏国公和我叔叔见个面,然后再作打算。”
“将军,不管怎么做。都必须取得袁家父子通匪的证据才行”叶良辰提醒道。
“根本就不用愁”
朱道临嘿嘿一笑:“袁家父子本来就是长江下游最大的私盐贩子,历来与周边海盗和绿林匪类沆瀣一气,只要拿下他的老巢,就不会缺少证据,哪怕没有证据,我也有办法弄成铁证如山”
“哼哼。等我剿灭了袁家父子,就会轮到那些打死打伤我宝山卫移民的地方豪强,我才不和他们打官司呢,揪住几家大户,直接出兵砍死几百人得了,等处理完这些事,我还要把黄浦江江口封起来,谁也别想通过老子的地盘做生意”
朱道临返回虎山正院的消息被严密封锁,除了一大早出现在江南武学院检阅台上观看学员们晨练之外。其余时间他都待在虎山正院的后书房里,审核麾下各部的人事安排、各大企业建设与经营报告和审计处提交的密报,接见应召前来的各部主官并作出指示。
以郑三俊为首的南京六部大员接到天工商贸公司愿意出让金川码头的文书后,着着实实松了口大气的同时,也对天工商贸公司这么快就选择退让深感意外。
虽然以郑三俊为首的东林党人上下协力,齐声鼓噪,终于获得了崇祯皇帝的同意,赎买金川码头。但真正实施起来还真没人敢出头挂帅。
朱道临的狠辣手段早已有目共睹,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痛骂指责出出馊主意没什么问题。可谁也不愿出头得罪这个拥兵数万且睚眦必报的狠人。
特别是东林党人的领袖、大明首辅周延儒之前被朝中各派联合赶出朝堂之后,东林党人实力为之大损,身后的江南世家门阀也乱了阵脚,目前正忙于联络朝中各派,求同存异,全力以赴寻找刚刚爬上首辅高位的温体仁的把柄。驱使豢养的御史和清流们对温体仁一派群起而攻之,决不妥协,同时想方设法推举自己的代理人,以达到重新夺回权柄保持朝政的目的,朱道临这个武人出身的宿敌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郑三俊明知道长两里、宽半里的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