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6(2 / 2)

大明金主 美味罗宋汤 5651 字 2019-05-02

徐元佐道:“我是要你帮我收丝,可不是雇几个丝客人事。”他顿了顿,道:“或者说,你可以用你的二百两去雇丝客人,但是我只要看到徐氏布行能够收到足够的丝。”

王老实恍惚间明白了一些。他们丝客人之中也有这样的丝头,介于丝行和丝客人之间。在年初的时候借贷给丝客人银子,等蚕丝下来了用丝抵。徐相公这就等于是出二百两,让他当丝头。

“若是这样算的话,二百两恐怕又有些不够。”王老实小声给徐元佐算了一笔账:“一担丝收来的价钱在三十两到四十两之间,得看年景。二百两,收不到十担丝”

“收丝的银子另外拨给你。这笔银子是给你用的,用来招兵买马,让你能够收更多的丝。”徐元佐知道这王老实想左了,解释道。

王老实还没反应过来,刘永和已经明白了。他拉了拉王老实,道:“相公的意思是说:丝价该如何就是如何,这二百两银子给你,你还要用它去拓宽人脉,广交朋友,让丝客人、蚕户在一样的价钱下把丝卖给你”

徐元佐第二次用正眼看这个刘永和,貌似此人脑子还算灵光。

“你若是能够不用那二百两就交到朋友,自然是更好了。”徐元佐强调道:“我只在意收进来的丝有多少,品相有多好,其他我不管。”

王老实点了点头,心中暗道:自己当年下乡收丝,根本连个带路的人都没有,不也摸爬滚打学出来了。现在有银子傍身,哪有反倒办不成的道理

刘永和充满希冀的望着徐元佐,希望徐相公能够发话留他做工。

徐元佐心目如电,道:“你若是没有其他疑惑,吃了午饭咱们就去衙门将契书签了。你若是要用人,我只给你配个账房,其他就靠自己去找了。若是有十分能干的,我也会与他签份契书,算是徐氏布行的人。”

刘永和心中一沉,知道这是徐元佐要看他本事。他却不知道,原本徐元佐已经打算多雇一个人了,大不了几两银子的事。可是刘永和刚才故意抢王老实的风头,却让徐元佐看出他内心中的小人来。

不踏实却又有小聪明的人,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为只有聪明人,才能做出那些清新脱俗脑洞大开的蠢事蠢人只会循着既定轨道走,反倒不容易出岔子。

徐元佐谈完事,取出一块碎银放在桌上,足有二三两之多:“请你和你朋友吃饭,不必客气。我先走了,午后府衙外的茶铺见。”说罢,起身就走。

王老实和刘永和只好起身相送。

徐元佐吃过一次望湖楼的菜,并不觉得好吃,所以更喜欢湖边渔家的鲜鱼羹汤。尤其是天冷时候,一大碗熬得奶白的鱼汤灌下去,浑身发热。棋妙一早就来湖边看鱼下订,中午过去就能喝。

只是现在用来增加辣味的佐料是茱萸。

“茱萸就是有些太辛,不过喝多了倒也习惯了。”徐元佐放下汤碗,轻轻抹拭额头的微汗。

棋妙喝得满头大汗,道:“还不如不放呢。”

徐元佐笑了笑:“不放不够劲等日后有了辣椒,口味更好。”

如今距离辣椒作为观赏植物进入中国还有三十年时间,徐元佐就算本领再大,也没办法加快这个进度。唔,或许去澳门能找到几株,但是那个成本足以让他辣得出汗了。

“辣椒”棋妙好奇问道。

“嗯,海外的一种草木。”徐元佐带过一句,朝渔家喊道:“店家,再来一碗。”

湖鲜和江鲜都是淡水水产。除了对水质要求都极高之外,湖鲜讲究“水大”,江鲜讲究“水急”。大湖里的湖鲜,要好于小湖里的湖鲜;江流湍急处的江鲜,要好于平缓处的江鲜。

对于会吃的老饕客而言,一个太湖、一条长江,都有百种滋味,离开这段就是另一个味道了。后世的富豪可以从湖州打鱼运到松江吃,叫做有生活品质。现在徐元佐若是做这种事,可就成脑残了,所以只有赶在离开之前彻底过过瘾。

字数外补丁:多谢大家支持看来单章效果还是极好啊求更多的月票和推荐票未完待续。。

s:求各种支援

二八五 八卦时间

同样一句“兵贵神速”,不同时代的人理解并不相同。

在其他人的时间概念还停留在一个时辰、一炷香、一碗茶的时候,徐元佐的时间概念却是精确到十分钟以内的。所以他即便在苏常湖一带游山玩水,吃喝休闲,在别人看来仍旧是雷厉风行。

等他雷厉风行地回到松江,府衙和县衙已经等着封印放假了。在太祖、成祖时候,吏员必须住在衙署,否则就要挨板子。现在法纪驰废,提前过年的不在少数,正印官也懒得理会。

徐元佐回来之后,先去见了徐阶,了解了一下故训汇纂的进度。打听之下,顿时觉得这本书将成为“有生之年”系列作品参与编书的士子们早在腊月之初就纷纷回家过年去了。

徐阶倒是对徐元佐的“游学”颇有兴趣,问了不少问题,其它都还算满意,就是对于徐元佐准备涉足生丝产业有些顾虑。

徐璠知道之后也有些怀疑。

“这行当固然利厚,可是已经被各富家把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布行当初几次想挤进去,却连丝都收不到。”徐璠道。

徐元佐知道布行不是不想做生丝生意,实在是挤不进去。

好丝都在各家大户挂了名。这些大户刚过立春就会借钱给蚕农,约定用丝抵债,外来的丝客人根本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如果说统合牙行要攻略的目标很多,那么要涉足丝织业,就要从乡间大大小小的地主缙绅口中夺食了。

“也不急于一时。”徐元佐解释道:“我刚开始挖人帮忙,真要成气候,恐怕还要一些日子。反倒是养夏蚕的进度会更快些。”

“夏蚕”徐璠一愣:“夏天养蚕可是容易死。”

消毒不过关,蚕就容易染病。一死就死绝了,所以几次血的教训之后,百姓终于放弃了养夏蚕,只收春蚕一季。在北方气候凉爽的地方倒是偶尔也能见到夏丝,只是质量与江南的蚕丝相差太远,只能混在海货里去骗外国人。

“孩儿有些想法。可以试试。”徐元佐道。

徐璠听徐元佐说得这般自信,从断然不信转入了将信将疑,只等看徐元佐办出来的结果。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徐元佐只要说“有些想法”,那多半是异想天开,但又值得试试的。

“另外还有一桩事,恐怕要请大父写封私信给海刚峰。”徐元佐道。

徐阶抬了抬眼皮:“何事”

“是想请知府衷贞吉上呈巡抚:在松江试行户籍购地法。唯有松江户籍者能够买松江土地。对于已有松江土地的外乡人,要么将户籍转入松江,要么在松江办理暂住户籍。土地所产出的粮棉麻桑,必须统统交于官府购销。”徐元佐道。

徐阶道:“这是在逼人走。”

“正是。”徐元佐道:“不过这办法若是推行全府,对查究隐匿人口和田产,办理土地争议讼案,都有极大益处。”

“若是松江人与外人勾结,挂名买地,又如何是好”徐璠问道。

“用报纸吓他,用官府罚他。用街坊邻里骂他。”徐元佐道:“不爱乡梓之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