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6(2 / 2)

大明亲王 宗辰 6585 字 2019-05-01

说完这话,正德忽然大笑了起来,脸上带着一丝的兴奋之色,起身,伸手拍了拍刘瑾的肩膀:“朕这算不算慧眼如炬”

刘瑾楞了一下,赶紧点头不断:“算,这自然算了,陛下您这自然算是慧眼如炬了。”

“而且,这是天降贤臣啊,日后,定然会列入史册的。”

“当初,大雪封城,您若非心生有感,执意要出宫,岂会碰到那时的曾大人而如此的冰天雪地,曾大人当时竟然在外卖字,这岂不也是天意”

“此为上天在成全您与曾大人的君臣之宜的。”

刘瑾的话,说的正德的满脸笑意。

“父皇总是对朕要求颇高,不过,却也不苛求于朕,而朝中大臣,却又对朕失望之极,岂不知,朕得曾大哥,却如左膀右臂。”

“有朕坐镇天子之位足以。”

“剩下的事情,自然由曾大哥替朕去做。”

“真虽不才,可却也知道一点,知人善用。”

说完这些,正德突又叹了口气,道:“只是,皇亲国戚,却是不好动啊,朕岂会不知曾大哥也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只是,列祖列宗打江山,坐江山,为的,不就是后世子孙永享富贵一个宁王不算什么,可,所有的皇亲国戚,却是不能动啊。”

正德这话一出口,刘瑾的脸色当时就变了,也瞬间,明白了当初曾毅和皇帝闹矛盾的原因了。

感情这位曾大爷,是想打皇亲国戚的主意啊,这是要效仿祖辈的削藩之举彻底绝了皇亲国戚可能产生的后患吗

念及此,刘瑾只能是佩服曾毅的胆大了,真是个疯子,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人,都敢动,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人手里有金牌在

只是,这话,刘瑾却是只能装作没听到了,伺候在皇帝身边,那就要学会该听的听,不该听的不听,这是最为基本的。

“宁王叔最近怎么样”

提起此事,正德却是想起了被软禁在京城的宁王朱宸濠了。

“宁王爷的起居都是宫中派人去伺候的,也有侍卫在门外看着,倒是不惧宁王爷私自外出。”

原本,刘瑾得了宁王的好处,是想给宁王说几句好话的,可是,话到嘴边,却是想起,他虽然收了宁王的好处,可是,却也帮了宁王不少。

虽说现在宁王不准外出,被软禁,可是,旁的人,却是可以正大光明的去看望他,这,可是旁的软禁万万不能比的。

若是在给宁王说好话,传了出去,曾毅那边,却是不好交代的,要知道,宁王和曾毅,那可是对头的。

尤其是宁王派人刺杀曾毅,最后,还因为这事,让曾毅和皇帝有了芥蒂。他暗中可以对宁王的守卫睁只眼闭只眼,可,却是不能从他嘴里替宁王说好话,若不然,曾毅真知道了,这位爷,怕是要生气的。刘瑾是喜欢金银不假,可是,他现在不缺金银,两相比较之下,自然是要维持曾毅的好。

第三百四十四章无招胜有招

第三百四十四章无招胜有招

“这事,可不那么好办啊。”

京城的一处私宅内。

谷大用靠在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一条腿摇摇晃晃的,脸上全都是得意之色。

“您瞧,这要是不难,岂敢劳烦公公您的大驾”

旁边低头哈腰站着的官员不住的陪笑着,手中又是几张银票塞到了谷大用的袖子里。

“这到也是。”

谷大用眼睛余光扫了下银票的图样,知道是多少的面额,感觉了下厚度,这才摆出了一张笑脸,在太师椅上做好。

“你这事,可是真不好办。”

“你这银子,杂家要是了,其实,也都是替你办事用的,全都是要用来打点关系的。”

谷大用慵懒的说着,旁边站着的官员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可是,面上,却是不敢有丝毫不对劲的,只是冲着谷大用连连鞠躬:“您说的是,您说的是,下官也知道这事有些难,是要劳烦公公了。”

“日后,下官定然是要记着公公的大恩的。”

听了这话,谷大用的脸色就更加满意了,微微的点了点头:“你到也算是明白事理。”

“你这事,杂家知道了。”

“回头,杂家替你好好说说,至于成不成的,杂家可不敢保证。”

谷大用可不傻,就算是收了钱财,也不能什么事都打包票的,凡事,总会有些特殊的地方,若不然,他们何苦找上自己,花费大量金银

是以,虽然钱财收了,可是,若是想得谷大用一句准话,那却是万万不能的。

现如今,他谷大用虽然不如刘瑾,可,也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了,想求他谷大用的人,可是不少的。

争着抢着往他这送东西的可以排出一条长龙了,谁敢要他谷大用的承诺

甚至,只要他谷大用能收下东西,那就是给他们面子了。

而且,谷大用也不傻,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谷大用都清楚。

有些事情,不该收礼的,谷大用照收不误,只是,收过后,办不办事,那就不得而知了。

对此,谷大用也是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理论的,别人都送上门来了,你若是不收,那就是得罪人。

可你若是收了,哪怕是事情难办,最后,没办成,对方对你有怨恨,可是,却不会太多,比起你不收礼的怨恨,要少上那么一些。

这,乍听之下,觉得不可思议,可是,若是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其实,这话,也是还有那么一些道理的。

整个京城当中,现在,敢这么光明正大收礼的,没有一个朝廷官员,全都是宫中的太监。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就算是传了出去,估计也是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的。

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奇葩的现象,有一点,却是能够确定的,国之将忘,乱象横生。

这句话,虽然有些过,可是,却也可以说成是国之大乱,乱象横生。

现如今大明朝的局面,其实也已经开始乱象缤纷了,而这乱象的起始,就是自上至下。

若君主有德,则天下安宁,国泰民安,就如弘治皇帝在世的时候,虽然其刚登基的时候,大明朝,也成了一团乱麻。

可,弘治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个大明朝,却是逐渐的复苏了起来,有了中兴之兆。

尤其是在弘治最后的几年,国库中,竟然有了略微的富裕,而非是其刚登基时候的年年欠饷,如此,就是最为巨大的变化,更是最为具体的体现了。

若君主贤明,则奸佞退避。

只有君主昏庸了,才会有奸佞的立身之地

谷大用的所作所为,看似猖狂,可其实,比起刘瑾而言,还是有大大的不如,谷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