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不见,或许,这个时间不算长,可是,对于曾毅和韵儿两人来说,却可以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毕竟,两人长时间以来,都是相依为命的,突然要分开一段时间,而且,尤其是韵儿,还是单独呆家里,在没一个哪怕是丫鬟陪着说话,其中的思念,可想而知。
“好了,好了,我这不是回来了么”
曾毅拍着韵儿的后背,嘿嘿笑着,心中却是有一股暖意环绕,仿若春天一般,并不觉得丝毫的寒冷。
一连数天,曾毅都安静的呆在家里陪着韵儿,左邻右舍,也是有不少上门拜访的,对此,曾毅都是十分客气的接待了。
虽然为官了,可是,这都是平日里的街坊,而且,平日里关系也不错的,曾毅并不会因为身份的转变,就冷淡人情了。
直到第四天,宫中传来了对曾毅的赏赐
“都察院御史曾毅代天巡狩白莲教今,赐、同进士出身,擢升为吏部考功清吏司,詹事府府丞赐白银宅子。”
对曾毅的赏赐,可以说是非常之重,超乎了不少朝臣的预料,可是,却又在一些人,如兵部尚书刘大厦的预料之中。
吏部考功清吏司,这是负责三岁一次的官员考核的,可以说,是个权利很重的职位了,是正五品的官员,有资格上早朝的。
可是,相比起詹事府的府丞,正六品的职位,却还是差那么一大截,虽然吏部考功清吏司的品级高,权柄重。
可詹事府府丞,却是太子最为常见的人,这种职位的官员,一般来说,太子即位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是以,詹事府府丞虽然是六品官员,且,詹事府上有詹事、少詹事、大学士等,这个府丞,其实就是个闲差,虽然本该有些权力,可是,却基本都用不着的,等于是个闲差。
可却由于其职位的特殊性,却也是官员们最想担任的职位,尤其是那些不得势的官员。
第94章缘由
圣旨下达,曾毅乔迁新居,这新居可是比他那原先破落的院子要强上无数倍,只不过,却是空旷的一个院子罢了。
这丫鬟和管家,还是需要曾毅自己去找的。
一连数天,曾毅都忙的不可开支,虽然他上任后可以说是直接就奔赴河南了,可是,好歹却在都察院呆过几天。
是以,都察院的一干同僚,也有不少前来道贺的,毕竟,看这架势,都知道曾毅前途无量,自然要趁这个机会混个脸熟了。
毕竟,曾毅是都察院出去的,和都察院的关系,自然要亲一些吧
“梁老,您就别忙活了。”
曾毅看着在院子内忙活的梁老丈,这梁老丈自然就是梁猛的老爹了,在南阳府的时候,让其先来京城了。
现如今,曾毅有了宅子,就让其来做个管家了。
至于梁猛,这次的赏赐中却是没有提及的,或者说,这次钦差卫队也受了不小的损伤,都是有些赏赐的,可是,却也都是些银两罢了。
至于梁猛,怕是已经被人给忘记了。
不过,对此,梁猛却也是浑然不在意,只是嘿嘿笑着,按照他的话说,跟在大人身边就行,比去给别的人当侍卫要强的多。
而且,梁老丈也是这个意思,并没有丝毫埋怨曾毅的意思,甚至,还道,干脆让梁猛一直就这么跟在曾毅身边,做个护院也是好的。
自家儿子的性格,梁老丈是清楚的很,若是让其跟在别的官员身边,怕是少不了办错事受责罚的,到时候,怕是谁也救不了他。
倒是自家大人,宽宏大量,且为人和善,跟在大人身边,却是个很好的选择,只要安稳就成。
“闲着也是闲着,我这身子骨,是闲不住的。”
梁老丈嘿嘿笑着,老脸上全是笑意,手里的扫帚停顿了一下,却是接着扫了起来。
叹了口气,曾毅道:“改明您去请个厨娘回来,在找个丫鬟吧,总要有个宅子样。”
“行,这几天老奴就出去寻摸寻摸,看有卖死锲的丫鬟没。”
曾毅就点了点头,一般而言,那些贴身的丫鬟之类的,买的,却都是死锲,怕的就是不忠。
尤其是官户人家,更怕如此,梁老丈能想到这点,却是也有见识的,而对于梁老丈的称呼来说,是无论曾毅怎么说,他都是死活不肯改的,说规矩就是规矩,非要以老奴自称。
对此,曾毅也就不强求了,称呼罢了。
一连几日,由于皇帝下达圣旨的时候,又特意准许曾毅在家休息三天,是以,过了三天以后,曾毅才算是正式上任,前去吏部报道。
吏部,曾毅之前来过一次,是他初任御史的时候,这次,是第二次来,不过,以后怕是要经常来这里走动了。
这次,怕是有人已经交代过了,是以,曾毅来的时候,门口的侍卫简单的询问了身份,就领着曾毅进去了。
“马尚书已经交代过了,曾大人来了,直接带您去见他。”
侍卫一边走着,一边和曾毅套近乎,只要是部里的官员,比起他们这些小侍卫来说,都是天地之别的。
曾毅却是点了点头,笑着和侍卫聊了几句,这马文升是极有才能的,更是后世所称弘治三君子当中之一,是不可多得的治世之能臣。
“曾郎中来了啊”
马文升正在大堂办公,见曾毅来了,却是笑着点了点头,很是熟络的招呼曾毅坐下。
从今以后,曾毅就是他的下官了,而且,曾毅未及弱冠之年,并没有表字,而且,直呼其名,除非是亲属,否则,是极为不尊重的表现,是以,马文升就在曾毅的姓氏后加上了曾毅的官职。
曾毅的官职是在吏部是郎中,所属吏部考功清吏司,而在正统十一年,吏部又增加了一名考功清吏司的官员,不过,却是六品主事之职。
是以,现如今,吏部考功清吏司有官员两名,一为正五品郎中,另为正六品主事。
吏部考功清吏司,主要负责原洪武年间定为三岁一度,现如今六岁一度的京察大计,是以,一般而言,考功清吏司郎中一职,是不设的,只是设有考功清吏司主事一名,不过,主事在考功清吏司是起辅助作用的。
是以,一般而言,京察大计,都是由吏部尚书亲自过问的,监督的。
而现如今,设了曾毅这个考功清吏司一职,等于是给吏部尚书上了一跟绳子,对于京察官员的叙议、处分等等,都需要有曾毅这个主事在上面署名方可。
虽说曾毅所属吏部,一般而言,肯定不会匿了吏部尚书的意思,可是,这总是要比以前此职一直空虚要强。
而且,上次京察距今已经五年,也就是说,等过了今岁这个春节,开春以后,就是第六年了,就又要开始现定为六岁一度的京察大计了。
这个时候,把曾毅派来吏部,担任考功清吏司郎中一职,却是有些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