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2 / 2)

超级警监 卓牧闲 6116 字 2019-04-29

她的经历很传奇,十八岁担任村妇女主任,21岁提干,先后担任乡民政助理,镇敬老院副院长、院长。

2006年的时候,县殡仪馆搬迁,老主任患癌症,新主任没干几天又遭遇车祸,本来就是个很晦气的单位,又一连死了两个主任,什么的都有,谁也不愿意去。她不怕,领导上午找她谈完话,下午就去殡仪馆上任,一干到去年退居二线。

天天跟死人打交道,又是从走农村出来的,对于本地的丧葬习俗是如数家珍。

“以千分之七的理论死亡率计算,全县每年大概会死2100人。但现在人口老龄化,交通事故和安全事故又时有发生,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去年全县共死亡263人,平均下来一天会死至人。也就是几乎每天都会有七八场佛事。”

夏莫青糊涂了,一脸不解地问“张大姐。一场佛事最多请十来个和尚道士,可据我所知,在全县活动的假和尚假道士至少有四五个,他们有生意吗”

“有”

张思玲掰手着手指,用一口带着如中口音的普通话介绍道“死一个人不是做一场佛事,我们这儿长期形成一种陋俗、奇俗、怪俗,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流程。以过世当天为起算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送三、头七,二三四五六七。断七。这七七四十九天中,送三、五七、六七,要大办;第二个阶段是满坟满孝,过世满三年,要大办;满饭,十年,岁,这些是后续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请和尚道士。”

死一个人要搞那么多次。难怪假和尚假道士泛滥呢。

看着她若有所思的样子,张思玲倍感无奈地苦笑道“这些陋俗屡禁不止,原因很多,主要是它能够部分迎合老姓心理上的需要。受灵魂不死的观念影响。后人总是希望亡灵平安升天,以利转世投胎,并乞求亡灵保佑子孙安泰、家业兴旺。

一家看一家。哪怕生前不尽孝道,死后都要风光大葬。可以对老姓的行为、意识有了约束力。靠的不是法律条例。也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魏井宇补充道“现在经济好。本地人做和尚道士怕人笑,这个市场就被外地和尚道士占了。很多和尚道士是目不识丁的农民,穿上袈裟,跟在带头的后面哼哼,一场佛事就能赚上。”

正着,车外传来一阵锣鼓声。

探头望去,前面灯火通明,一栋楼门口停满车,院里搭着棚,好多大人孩进进出出,头上戴着的孝帽,腰里系着的麻绳隐约可见。

负责走访询问在这家做佛事的几个干警早到了,但把警车停远远的,坐在车里抽烟,没贸然进去询问。

天大地大,死者为大。

里面正举行很严重的宗教仪式,要是把和尚道士喊出来问话,正悲痛欲绝的孝子贤孙肯定会跟他们急。

人性化执法很重要,不能案子没查成,反而先惹来一堆麻烦。

夏莫青没什么,刚掏出手机准备坐在车里跟他们一样等,张思玲推开车门提议道“主家我认识,您又没穿警服,我们可以先进去看看。”

“也行。”

魏井宇同样没穿警服,生怕她出哪怕一点意外,急忙推开车门跟了上去。

死者已经火化了,骨灰盒放在顶柜上,旁边放置一盏长明灯,据要点七七四十九个昼夜,用来给灵魂去“西天”照亮路途。

众和尚敲锣打鼓,高声吟唱经文,大和尚坐台祝忏、占魂。

他们自备锣、鼓、钹等乐器,把佛祖画像挂在墙上。边上几个道士则挂出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等八大仙人画像,鼓面上绘着八卦图,佛门弟子和道门弟子亲密合作,简令人啼笑皆非。

院里挤着很多看热闹的老人,张思玲跟主家打了个招呼,回到夏莫青身边低语道“这是送三,也叫饯程,就是超亡灵升天的一个仪式,是丧事中重要的阶段。中午的时候,亲朋好友、邻里乡亲都要带纸来参加,用我们当地话人生在世三个三,指喜三、送三和冥三。”

和尚们一念念有词,偶尔到丧棚里做一段戏文、念几句经,每当这时孝子便在火盆里前烧上一包纸。

更令人啼笑皆非是,有和尚竟一边念经,一边打手机。道士则坐在一边抽烟聊天,时不时敲两下鼓、吹几唢呐。主家也不计较,或许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是把程序走到,至于效果,只有天知道。

十点左右,和尚道士全部走到院前,朝着东方诵经燃烧纸,孝子跟着向东方行叩拜礼。

家人在他们的安排下,将三顶纸轿抬出,两顶轿为两个鬼准备的。一顶大的则由亡灵乘坐,并且放入一条“被”。“被”是用纸折叠而成的三指宽的纸被,再在西向的路上铺上一段布。以便亡灵一路顺风。

一切准备就绪,鼓乐再大作。把所有纸钱包全部烧掉,给亡灵上天做盘缠并留作后用。要紧的是每顶纸轿前都要点纸,如有差错,鬼便会作弄亡灵,令其备受苦难。

为亡灵焚化纸钱,向鬼施以贿赂,或许就是世俗人情观念在冥界观上的折射反映。

烧纸的味道太难闻,夏莫青刚准备出去透口气。纸包已经点完,孝子跪于亡灵轿前,高喊“请上轿”。

众和尚应声诵经,肥头大耳的大和尚顿时喝道“起魂”

随着他一声令下,孝子抬轿率众亲友跟和尚向西行一两米,下跪,焚烧纸轿,目送亡灵西行上天,众和尚诵了大约十来分钟经。众人起立。“送三”仪式宣告结束。

工作完了,大和尚管主家算账拿钱,和尚道士麻利地收拾起东西。魏井宇不想再耽误时间,回头使了个眼色。等候在院外的几个干警立即走了进来。

“公安局的,找你了解点情况。”

谁也不知道他们跟案子有没有关系,来得人又不多。只能留两个协警守门,把他们堵在里面问。派出所民警和张思玲打过招呼。主家很配合,甚至准备了几个房间。

突然冒出几个警察。大和尚吓了一跳。

急忙掏出主家给的香烟,一边讨好着分发,一边用带着南河口音的普通话,愁眉苦脸地“警察同志,我们就是混口饭吃,没招摇撞骗。金刚经、曹官经只要佛事要念的经全念了,跟庙里一样,没偷工减料,没弄虚作假。”

魏井宇把香烟挡到一边,冷冷地问“有没有戒牒”

开什么玩笑,在如中做佛事的和尚有几个有戒牒,大和尚傻眼了,用近乎哀求地语气“警察同志,您知道的,在这一片做佛事的都没有。我们给镇里交钱了,一场一,有收据,盖公章的收据。”

为了防止他不老实,魏井宇先给定了性,面无表情地来了句“没戒牒就是假和尚,就是招摇撞骗。”

这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