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们乐于将自己的钱财,投入到战争中去,因为战争的成败,关系到了他们身家性命,许多事,但凡只要组织起来,大家多少都肯拿出点银子的,况且现在胜利在望,谅山军已经拿下了广东、广西、云南,这让商贾们松了口气,突然多了三个省的需求,终于让他们可以缓一口气,再不担心,货栈里的货物没地方兜售了。
因而当各地的军情传来,各大商行,便蜂拥而去,纷纷往云南、广西、广东方向,开始建立贸易的据点,购买一些门面,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购买了土地,将来作为工坊和货栈之用。
做买卖,最重要的还是预期,所谓的预期,就看这些谅山军的将士了,他们能打到哪里,商贾们的买卖,也就能到哪里,正因为有这层利益在,军人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的地位,也自然而然水涨船高。
任何一个医院,大抵都是满是药草味的,因为大夫不足,所以眼下的许多医院,都是在陈学的帮助下,直接培养数个月的医药知识,而后一批批学生,自然而然也就进入医院上岗。
他们的技艺水平能有多好,那也只有天知道。
不过好在,这里总有一些经验老道的军医把关,小病小患,便成了那些新大夫们的实验对象,一旦遇到大病,反而更安全一些。
除了大夫,就是许多义务的妇人组成的救治队,说是救治,倒不如干的是丫头活儿,无非是端茶递水,给病患上药罢了,郝风楼出现的时候,这儿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因为郝风楼是穿了一件普通军服来的,在这里,穿着普通军服来的官兵很多,有许多是送人来就诊,也有不少,是来探望从前的同袍。
这个时候,没有人关注郝风楼,而郝风楼亦不愿去打扰别人,他只是在这里走了一圈,便从医院里出来。
很多事情,当你真正看了,才发现出许多弊病,郝风楼发现的弊政其实在预料之中,情况有些糟糕,糟糕的原因是此时诊治的方式过于原始,假若之事寒热之症,眼下这些大夫们倒也应付的来,可是伤兵主要的伤情却是外伤,烧伤有不少,断臂残肢的亦不在少数,而这些人情况是最糟糕的。
想了想之后,郝风楼不由吩咐了一个护卫:“去天策府,将所有的后勤官都寻来。”
后勤官负责的,便是医院。
郝风楼打算好生敲打一下,当然,敲打之后,就是给银子了,没有银子,这医药方面,终究还是难以发展的,郝风楼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抽调出一批经验最丰富和最博学的大夫,让他们从事一些主要伤患的研究,而后再将他们的成果推广出去。
想到这里,郝风楼突然很庆幸自己有两世为人的经验了,正是因为接触到了前世的许多高明科学技术,方才使他对于现状有诸多的不满,而自己的不满,某种程度,是改变现状的良药。
第一章送到,今天晚上凌晨会有二更,然后明天更新五章,咳咳,老虎要拼命了,大家祝福俺把。等下就出去买点储备烟、红牛和水去,那啥,求月票。
第八百三十六章:美丽的邂逅
次日清早,郝风楼亲自抵达天策府,正式开始办公。
离开谅山不少时候,才知道这天策府各部之间的问题实在不少。
由于大量的动员和征募军马,几乎是无限量的收购军需,导致这里积累了许多积弊,各部之间互不统属,没一个真正做主的人,协调调度方面,始终都有问题。
比如这军需的生产和调度,总是跟不上人员的征募,比如一些不必要的军需积压许多,反而是一些紧俏的东西却尚需时日列装,比如军情部的许多情报都不受人重视,参谋部往往更侧重于自己的战术理念,训练方面,更是所有人吵做一团,参谋部要求新兵能够在操练之后,能够达到自己的战术要求。后勤部则是往往被斥为不能提供足够的弹药以供操练。
郝风楼刚刚坐定,解决了军医的问题,告状的人后脚就到了,告状的内容,五花八门。
而这时候,郝风楼才明白为什么朱棣要弄一个内阁了,没有几个学士在六部之上负责协调和贯彻天子的意图,自己一个人,这许多的事,还真是办不下来。
一个专门的秘书处看来是极有必要的,只是人员调动方面,却又头痛。
一方面,这秘书处当然不能让那些老丘八来,无论这个队伍有多纯洁,这军中的山头却还是有的,老将的声望本来就高,若是再进入秘书处这样几乎一言九鼎的地方,极容易滋生许多问题。
另一方面,这些人必须得有经验。要能文能武。
不得已之下,索性从一些优秀的中低级武官中提拔。
他们所负责的事务。其实和内阁学士们差不多,督促各部。贯彻天策府的意图,协调各卫各部。
有了这个想法,郝风楼自然而然,也就开始大刀阔斧了,其实这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