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邃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出现在了朝阳门。
父皇到了,朱高邃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就如一个考了一百分,急需得到父母夸奖的孩子。
他这一辈子也不曾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这一辈子都被人看得很轻很轻,有时轻得连他自己都会不自觉的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而现如今,却是全然不同了。
在他和郝风楼以及几个尚书的布置之下,所有人按部就班,分为数班站定,而后一群人走出了朝阳门。
远远眺望,已有朵颜卫的斥候来了,他们见了这个光景,又连忙回去通报。
过不多时,朱棣亲自带着数十个亲卫飞马而来。
朱棣已经看到了朱高邃,看到了郝风楼,看到了许多熟悉之人,他看到的人越多,心里便越是狂喜,大捷,当真是大捷了
这等心情比他歼灭了瓦剌和鞑靼主力还要高兴,他打起精神,待到了门洞口,便勒了马,只见到这朝阳门的百官布置齐整,竟是没有一丝的乱象,大臣们见自己走近,随朱高邃一起拜倒在地:“微臣迎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吾皇万岁。”
“呵”朱棣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直接翻身下马,一步步的走上前,看着朱高邃,看着他身后的郝风楼,他们和自己一眼,都是满脸的倦容,不过大家却还算精神,只是身子有些污浊罢了。
跨前几步,朱棣并没有多问,而是一手搀起朱高邃,一边朝郝风楼虚抬了手,淡淡的道:“起来,都给朕起来,不必多礼。”
朱高邃站了起来,郝风楼也站了起来,大家才纷纷起身,整齐划一。
大家说接下来该怎么安排昨晚想了好久,所以睡得晚,第一章送到,顺便求月票。
第五百八十五章:不世功勋
北京城并没有什么变化,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和当年朱棣离开时并没有分别。
即便是文武百官,似乎都没有受过任何的惊吓,一切都如此的平静,平静得让朱棣有些不太适应。
唯一不同的,就是过了朝阳门悬挂于城楼上示众的尸首,朱棣在这里驻足,淡淡地道:“那是何人”
朱高邃在旁伴驾,连忙答道:“那是敌酋马哈木,还有他的孙子也先,此外,还有鞑靼部的敌酋乌雅卓”
朱棣不由感慨,道:“马哈木这个人,朕和他也算是打过交道,北元四分五裂,各路豪杰纷纷而起,这个马哈木趁势而起,也算是时势英雄,他以准格尔部为骨干,侵吞无数部族,又立黄金家族的后人为汗,挟天子而令诸侯,是个枭雄,想不到也有今日。”
朱棣的唏嘘不是没有道理。
对于这个马哈木,朱棣确实了若指掌,即便是做了天子,朱棣的心里也不曾对大漠的北元残余有丝毫的松懈,这几年,马哈木就是他最关注的一个,此人狡诈无比,是大漠之中一个不可小视的人物,朱棣原以为将此人打倒的会是自己,只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马哈木竟然折在了一群无名之辈的手里,想必马哈木会死不瞑目吧。
朱棣站着那儿,远远眺望马哈木的尸首,心里倒并没有丝毫的怜悯,只是感慨了一番。旋即继续前行。
浩浩荡荡的人亦步亦趋的跟在天子的身后,两侧的街道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通往紫禁城的街道已被净空。两道上倒是有不少百姓,纷纷拜倒。
一切都如此的井然有序,朱棣忍不住微微一笑道:“倒是辛苦了诸卿。”
这本来只是一件很随意的话,谁知这时,那兵部尚书周力帆却是道:“陛下,微臣人等哪里当得了辛苦二字,不过是依命行事罢了。若非赵王殿下指挥若定,布置妥当”
朱棣微微愕然,他不由觉得有些奇怪。
可是这周力帆在说话的时候。其他的大臣竟纷纷点头。
朱棣原以为这事应当是京师之中德高望重的大臣所布置出来的,可是谁曾想到,大家却都异口同声的道是赵王的手笔。
按说,这赵王只是个藩王。在大明朝。百官什么都怕,唯一不怕的就是藩王,相反,为藩王说好话反而是禁忌,你看那御史,隔三差五都在弹劾藩王的过失,至于赵王,更是藩王中的典范。他的凶名,还有诸多斑斑恶迹。早已在都察院里挂了号了。
也就是说,在场的这些人实在没有必要为赵王说话,因为拍赵王的马屁不会有任何的好处,甚至有可能会被人指责。可是瞧大家一脸信服的样子,纷纷点头,如此说来,京师里的事还真是赵王布置。
赵王一向浑浑噩噩,怎么突然之间竟是如此稳重起来。
朱棣有些不信,可是见赵王一脸谦逊的样子,心里又不免动摇,禁不住在嘀咕,莫非经历了此事,自己这个儿子竟是一夜之间长大了。
能够摆平北京城的一群老官僚,还能将整个北京布置的如此井井有条,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很容易,更何况如今是大战刚刚结束,百废待举之时,这朱高邃莫非是个天才不成
朱棣越琢磨,越是觉得不可思议,最后苦笑着深深看了朱高邃一眼,拉住他的手道:“遂儿莫非是贤王么”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实在是朱棣的心情太好,可谓心花怒放,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