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2 / 2)

郝风楼摇摇头,心里只是想,汉王能有今日,怕也和自己的愚蠢分不开干系,太子固然是先天不足,可是后发的优势却是足够明显,反观汉王,自作聪明,沾沾自喜,幸好当时他竭力拉拢,自己并未与他同流合污。

郝风楼揭开了神武卫的奏报,这份奏报,显然比之锦衣卫更加骇人一些,依旧是大同的消息,只是这一次,说的却是汉王私下,与许多将军密谈,不只是如此,北面多处边镇,似乎都是蠢蠢欲动。

与此同时,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近来亦是极为活跃,在边镇,锦衣卫虽无正常的建制,却有一支人马在那里潜伏,一方面搜集北元的情报,一方面监视各处边镇,这些人,如今已经和北镇府司彻底脱钩,不再向北镇府司回报任何消息,而是以急奏的形式,通通将一个又一个的消息,送到纪纲手里,这些人最近似乎得了纪纲的授意,在各镇频繁拜谒了许多人,同时,这位纪纲大人,还亲自去了一趟北平,前去北平拜会了北平都指挥使刘碧。

能镇守北平的,当然不会是寻常人物,纪纲作为随员,跟着汉王去了大同,却去北平拜会刘碧做什么

神武卫这边,发现了一些眉目,他们的形容是,此后,北平城防外松而内紧,疑在图谋大事。

郝风楼脸色都变了,图谋大事大同北平,还有蓟县各镇,这些,可都驻扎了大明十几万军马,且许多人,与汉王都有很深的联系,若说是为了提防北元,那绝对说不过去,因为北平虽然也是重要的边镇之一,可是北平北部一线,各镇都驻扎了兵马,想要取北平,至少也得先拿下北部的防线才有这种可能,坐守北平,绝对是高枕无忧,那么为何要外松内紧,他们要提防的是谁

越想,郝风楼越是觉得有些不安,汉王这家伙莫非真的是疯了

看来,一定是京师这边走漏了消息,走投无路之下,这个疯狂的家伙,打算铤而走险了。

郝风楼继续去看神武卫禀告的一些细节,譬如各处关隘纷纷刁难商贾,不允许商贾出入关防,又如蓟县那边,明明朝廷运去了军饷,可是蓟县都指挥使衙门,却一直押着,军中已有不满,都以为是朝廷又拖欠军饷,许多人抱有怨气

这些消息,不一而足,都似乎在预示着什么,边镇要出事了,出大事了。

郝风楼不敢怠慢,连忙敲了敲案牍,周司吏一直在外候着,听到动静,连忙进来,道:“大人有何吩咐。”

郝风楼表情凝重:“这些奏报,立即让经历司转呈通政司,要马上送进宫里去,要快,不要耽误,若是稍有差池,你我都要万死莫恕了。”

第二章送到,求月票。

第四百七十二章:父子反目

奏报送了出去,郝风楼显得有些急躁,他背着手,在值房里来回踱步,大同那边的事,恐怕已经不能拖延了,可以预料,原本打算徐徐图之的天子朱棣,绝不可能再慢火煮青蛙了。

郝风楼必须等着消息,等着宫中那边的裁决。

如今的事,实在是一团乱麻,朱允文这边的事未定,大同又闹出事来,郝风楼有一种预感,这是要出大事了。

周司吏看出了郝风楼的担忧,不禁道:“大人,近日各地送来的奏报,都带着诡异啊,还有,宫中已颁布旨意,请藩王们入京了,下月的时候,怕许多王爷就要到达,看这架势”

郝风楼摇头:“这一次,也算是风云际会,读书人卯足了劲,宗室也不是好惹的,不过这是建文的问题,最后是什么结果,那是他们的事,可是汉王那边,怕是要出大事。”

周司吏目光幽幽,突然意味深长的对郝风楼道:“汉王若是出事,对大人有利有弊,虽说咳咳可是,大人莫要忘了,汉王若是出事,纪大人就要受到牵连,到了那时,锦衣卫都指挥使对大人可就虚位以待了。”

郝风楼身子一顿,这件事,他不是不曾想过,对纪纲,郝风楼有些交情,可是这交情有多少分量,却是说不清,纪纲这个人,外和而内忌,郝风楼对他,一直有几分小心。

假若这一次,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置空出来。郝风楼几乎可以肯定,自己是有机会崭露头角的。可若纪纲依旧还在位上呢纪纲很年轻,而且十分狡猾。虽然在历史上,他曾因谋反而获罪,可是郝风楼若是等到他谋反,那要到什么时候十年还是八年

郝风楼心里不由有些热切,或许这对自己,确实是个机会,只是郝风楼却忍不住呵斥周司吏道:“休要胡言乱语。这些话,也是你我能说的么锦衣卫的规矩,是本官制定。其中有一条,便是同心同德”

周司吏连忙道:“学生该死。”

郝风楼摆摆手,脸色又缓和下来:“本官知道你只是无心之言,往后注意一些就是。”

他坐下来。不禁苦笑:“只是不知。宫中到底如何了。”

郝风楼的奏报送进了宫中。

近来因为是多事之秋,因此锦衣卫的奏报一般都没有夹在奏疏里一道递上,往往都是有了消息,通政司那边,直接送到暖阁去。

不过暖阁里头,朱棣正与大臣们商议残元之事,为了未雨绸缪,兵部尚书夏元吉。简要的说了一下所作的准备,其他几个阁臣。也都畅所欲言。

突然之间,这里少了一个杨士奇,总是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不过在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