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4(1 / 2)

地仙演义 春衫薄 5392 字 2019-04-24

,没有便宜外人。”

说罢继续默运玄功,为哪吒造化人身。足足盏茶时光,才听霹雳一响,跳出一位少年,面如傅粉,脣似涂硃,眼运精光,十分神采。其额头之上,还有一道细细红线,却是那烛龙之眼,只是功候所限,还未能睁开。

哪吒活动一番手脚,感应自如,乃喜道:“如此宝体,胜于天授”连忙拜谢了镇元子。

镇元子道:“你这身躯,乃是先天道体,无上宝筏,助你日后证道无涯。身躯之内,三魂七魄,更有本命灵珠护持,等闲法宝难伤。先前我已赐下龙角枪,你便随你师尊,多修道法,勤习武艺,待姜子牙下山封神之时,再去助其一臂之力,也不枉几位圣人对你的一番期许”

哪吒跪拜在地,叩首道:“多谢师祖”

镇元子道:“玄敖一支,非同寻常,乃是传承无上盘古,杀伐之道,天地之大,只此一家,且一代只收一徒,历代皆为我地仙门中护法。我先将责任与你讲明,你日后行事,要多加斟酌你二人去罢”

玄敖道人乃领哪吒退下。

待回到龙脊峰,哪吒虽然是初次到此,却倍感亲切,如同游子还家,倦鸟归巢。玄敖道人知道端的,便将此峰来历与他讲了,说道:“此山还有许多道友,若与你相见,想必彼此开心”说罢昂首一啸,如同龙吟。

不过片刻,祥云瑞气,聚集洞前,从中走出许多有道之士,不下百十位,俱是头角峥嵘,样貌高古。

玄敖道人说道:“贫道有幸,收得一位弟子,今日来归,心中高兴,遂召集诸位道友同庆,顺便让其拜见诸位长者”说罢,领哪吒一一拜见。

为首的苍角大仙,怔怔然望着哪吒,如同梦境。玄敖道人让哪吒拜见,苍角大仙猛醒过来,说道:“岂敢岂敢该是小龙拜见”连忙还礼不迭。

玄敖道人阻之道:“前世渊源,皆如云烟散去,休要再论。从此之后,只说今生。日后哪吒若有什么难处,还望诸位道友看在龙脊峰一脉,多多相助才是”

众仙皆为烛龙座下,眼见故主再世,激动不已,哪有不从之理

一番热闹,宾主尽欢而散。

玄敖道人又传了哪吒龙角枪,与他教授用法。哪吒秉性甚高,不多时已自精熟,从此再万寿山学道,自然略过不提。

第237章 入昆仑元始传神榜 经战阵哪吒建首功

山中无岁月,寒暑不知年。 却说哪吒上山,随玄敖道人学道习枪,倒也自在。

这一日,玄敖道人将哪吒唤入,说道:“徒儿,你随为师上山修行,不觉已十余年矣如今姜子牙已在西岐拜相,西周即将伐纣,你且下山去,助其一臂之力,在周营建功立业,也好完你杀劫”

哪吒随玄敖道人日久,闻言不由得依依难舍,说道:“弟子在山中与诸位师长学道,自在逍遥,几多快活西周伐纣,自有阐教高人相助,何必非我不行”

玄敖道人斥道:“你一身非轻,乃灵珠子转世,圣人钦定西周伐纣先行官,更有杀劫缠身,当征诛杀伐,以完劫数,岂能脱身事外况且如今朝歌正征讨西岐,姜子牙有难,你且速速下山,不可一时糊涂,耽误大事”哪吒这才驾祥云、施遁术,下山往西岐去了。

却说其时朝歌之中,纣王宠信妲己,贪恋酒色,屠戮忠臣,把大好成汤江山,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不久之前,方在摘星楼见色起意,欺辱臣妻,致人死命,逼反了武成王黄飞虎,使其举家逃往西岐。

太师闻仲大惊,恐伤国本,在后面急急追赶。不料黄飞虎得了高人相助,悄无声息逃出五关,去往西岐。闻仲无功而返,又担忧东南战事,未敢亲征,因令青龙关张桂芳,点十万人马,往伐西岐。此是前事,表过不提。

且说哪吒奉师命,来到西岐,果见城门紧闭,南门之上,高挂免战牌。南门外驻扎有十余万人马,眼见得是商纣旗帜,旗幡之下,刀枪剑戟闪耀,映日生寒。

哪吒自思:“如今正逢战乱,若寻他人,难明事体,不如直接去见姜子牙”便施土遁进城,寻到相府,问门前左右道:“山野修道之人,有要事求见姜丞相”

左右报入,片刻有一将出来,乃武成王黄飞虎是也,问哪吒道:“你是何人因何到此”

哪吒道:“弟子乃万寿山元龙洞玄敖道人徒弟哪吒是也,亦曾随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学道,今奉师命下山,前来相助姜师叔”黄飞虎闻言大喜,忙将哪吒迎入。

哪吒问道:“城门为何高挂免战牌姜师叔何在”

黄飞虎道:“你姜师叔往昆仑山去了”

却原来张桂芳乃左道之士,有法术伤人,交战之时,但叫人名,一应落马就擒。旗下先行官风林,能口吐黑烟,化为一网,内有红珠伤人,煞是厉害。姜子牙兵微将寡,又无高人相助,不能抵挡,首战便被风林害了文王第十二子姬叔乾性命。其后两军交战,又有周纪、南宫适被张桂芳所擒,周军大败而归。姜子牙无奈,只得在西岐城头高挂免战牌,命众将守城,不得擅自交战,自己先往昆仑山求见元始天尊去了。

哪吒听黄飞虎说了原委,又不好擅自出战,无奈之下,只得在相府住下,静候姜子牙归来。

过二日,子牙回西岐,到相府,至殿中与众将相见,先问:“战况如何张桂芳可曾前来搦战”黄飞虎回道:“日日在城前喝骂我等谨遵丞相吩咐,未曾理会”

子牙道:“如此甚好”转目一观,见哪吒眼生,问道:“你是何人因何在此”

哪吒倒身下拜,口称:“师叔”把来由说了一遍。子牙是忠厚实诚君子,心关伐纣大业,并无门户之见,喜道:“我上山参谒老师,恳求指点退张桂芳之术,老师云:自有高人辅佐其余不肯多言。我正烦忧此事,无计以退纣兵,今得贤侄到此相助,真天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