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领命之后,率益与后稷,翻山越岭,淌河过川,视察河道,询问百姓。或问道:“天下水患,何处为重”有百姓答道:“东南为重”大禹乃道:“既是如此,我便先去水患最重之处探询一番,或有所得”
大禹来到东南,果见此地雨水连绵不绝,洪灾泛滥。更胜别处,乃向当地民众问其故。有人告知他道:“此处山泽之中,有一位大能,名唤应龙,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曾助轩辕黄帝战蚩尤,乃是上古妖圣。应龙御水之术,无人可比,他行功之时,水汽蒸腾,铺天盖地。此地格外多雨,洪水泛滥,多为此故也。”
大禹恍然道:“原来如此应龙既曾追随黄帝陛下,想必也是功德之仙,应当体恤生灵,通达情理。我当亲往劝之,请他移居北方”
于是来到应龙修行之处,求见应龙。
应龙自从独居东南之后,性情有些孤僻,见一凡人前来,喝道:“你一凡夫俗子,到此扰我修行。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还不快快退下”
大禹见对方不太好说话,当下也不亢不卑说道:“仙凡虽异,道德同尊。你既为高仙,便该修高德,为何不体天道,总在此兴云作雨,引发洪涝大灾,祸害一方生灵”
应龙怒道:“大胆无知孺子,怎知我神通奥妙”其实他本性属水,一身神通。全在御水之功上,兴云作雨,实在在所难免。只是当着大禹一个凡夫俗子,根本不屑解释。
大禹也有恼怒,喝道:“我闻你也是得道高仙,曾助轩辕黄帝治世,如今一见,却原来是只顾一己之私,不体生灵之苦须知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威赫赫,如雷如狱你若一意孤行,视生灵如草芥,冤孽缠身,只怕到时天威之下,你也为劫灰矣”
应龙闻言大怒,喝道:“凡夫俗子,也敢冒犯若不吃点苦头,也不知道敬畏我的神通”说罢,将手一指,一道水箭,朝大禹激射而来。
大禹肉体凡胎,又不会武艺,哪能躲闪眼睁睁看到水箭就要射在身上,却不料临体之际,陡然体内发出一道黄光,将水箭挡开。
他自己不知所以然,应龙何等修为,却明明看到黄光之中,隐现飞熊之象,似乎是洪荒旧识。
应龙不由定下心来,又对着大禹,仔细打量片刻,突然一腔怒气,烟消云散,如同雨后初霁,说道:“原来还有些渊源你来此何干不妨先细细说来。”
大禹见应龙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神通。也不敢冒犯,便将自己来历,与应龙说了一遍,并说道:“东南山泽之中,水患最为严重。我问本地生民,得知大仙居住于此,经常行云布雨,是故易生洪水。东南低洼多雨,西北高地干旱。是故小子斗胆,请大仙移居西北方,既免了此地生灵苦难,又解了北方干旱之灾,还润泽了水源,一举三得,泽被苍生,也是无边功业”
应龙说道:“原来你便是人族的治水之人,倒是有缘。你所提之议,我亦曾思之。只是西北之地,有一故人,我不想与其相见,故一直蛰居于此。不过岁月匆匆,往事如烟,此事倒也慢慢淡去了。”
大禹喜道:“既然如此,大仙可是应允了”
应龙说道:“不然你所言虽然有理,到底人微言轻,未必能成大事。我若如此容易被人说动,怎见体统”
大禹问道:“既然如此,却该如何才肯迁居”
应龙用手一指,大禹身前,顿现一百丈高冰柱,冰柱顶端,一颗宝珠熠熠生辉。冰柱之上,布满冰刺,样貌狰狞。
只听应龙与他说道:“你若徒手而上,取得那颗宝珠,我不仅应你所请,迁居北方,并答应以尾犁地,为你划出一条河道,直达我隐居之地,以通畅水源”
大禹看了看那布满冰刺的狰狞冰柱,又想起百姓苦难,猛咬咬牙,下了决心,说道:“如此便一言为定”果然走上前去,徒手攀援。
那冰柱表面光滑,手足难留,偏又生满冰刺,尖利无比。大禹攀援而上,只能以冰刺为依托。只是如此一来,那冰刺便不免都刺入体内,血肉淋漓,痛苦不堪。但他意志坚强,始终咬牙坚持,历尽艰苦,这才终于到达顶端,取了那颗宝珠。
应龙见了,也露出赞赏之色,作法消了冰柱,与大禹说道:“人族数代治水,都是徒劳无功,其中艰难,可想而知你既承此事,定要性情坚韧,百折不挠,才有成功希望。刚才之事,也是为了考验你的意志。你既能取得宝珠,足见品性不凡,可当大任。此珠并非普通珠宝,乃是避水之珠,持之入水,水不沾身,正合助你行事。你来求我,也是有缘,我便赠此宝与你,为你永免溺水之灾”
大禹听了,这才知道应龙深意,大为感动,拜谢不已。
应龙说道:“我即日便要迁居,你还有何事,可速速问我。待我迁居之后,山高路远,以你凡夫俗子之身,可就不容易见面了”
大禹也知道应龙是水龙之身,熟知水性,天下无双,如此请教机会,万万不可放过,乃先问道:“若要治水,当从何始”
应龙答道:“当先勘测水文,测度地形,以知山河地理,上下高低,方可因势利导,根除水患。”
大禹问道:“勘测水文,当从何而起”
应龙答道:“当由低至高,从入海之地始,由东南向西北而行”
大禹问道:“勘验之后,如何治水”
应龙答道:“当规划水道,疏浚河流,逢山开山,遇洼筑堤,引水入海。须知为水之道,至弱却又至强,至柔却又至刚,堵不如疏,挡不如导,万万不可一意孤行,重蹈鲧之覆辙”
大禹记下了,又复问道:“大仙既能以尾犁地,疏浚河流、开凿水道之事,能为小子代劳乎”
应龙笑道:“你却高看我了。我虽是上古妖圣,不过法力高强而已。洪荒却是盘古所化,自有规矩,地脉天星,皆不可轻动,动则气机混乱,因果缠身,天降大灾,即便神通再高,也难抵挡。我先前答应为你犁出一条水道,已是看在你与我有些渊源,冒险为之。若要再为此事求我,是要我性命也”
第210章 瑞鸟方赠神针铁 蛇妖又喷紫毒涎
大禹听了,愁容不展。说道:“如今洪荒水道大乱,如之奈何”
应龙想了片刻,说道:“我闻火云宫炎帝手上,有一功德至宝,可以划地为河,撮土为山,且有功德镇压,不沾因果。炎帝曾为人皇,体恤生灵,你若前往求之,他多半会将此宝借你”
大禹听罢,先是大喜,转而又愁道:“便有至宝在手,我一凡夫俗子,却无法力,不能运用”
应龙笑道:“你既是应命治水之人,必有各路仙家前来相助,否则洪荒之上,颇多妖孽,你又如何能够应付如今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自有高人前来。”
大禹这才稍微安心
于是应龙果然如约,迁往西北,又以尾犁地,划出一条水道,从其新居之处,通往大江大河之中。自此之后,西北虽然高寒,却不再干旱,反而常常有云雾笼罩,下为冰雪,堆积于高山之上。至于春夏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