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凤问道:“你既然定要固执己见,便看自己福缘如何,我也不能帮你,还要喊我作甚”
那男子说道:“仙姑虽不是此山之仙,但定然与此山大仙相识,否则也不会来此。小子别无他求,只求仙姑在会仙友之时,为小子提上一句,感激不尽”
九凤说道:“我是晚辈,又是外人,怎好为尊长门户之事,为你置喙实无此等道理”
那男子伏在地上,朝九凤叩首哀求不已
九凤见他血流一地,甚是凄惨,只怕再叩下去,真有性命之危,终不由有些心软,叹道:“你我既是在此遇见,总是有缘。我便答应你。去为你说上一句。若是被大仙拒绝,说明你无此福缘,却是再不可强求”
那男子见九凤终于应下,心中感激不已,连忙答应了。
九凤乃上万寿山五庄观,求见镇元子。镇元子闻九凤到来,也亲自出来接见。
九凤上前施以弟子之礼,拜见圣人。镇元子说道:“上次见你之时,还是弱质女流。如今再见,却是有道仙真,果然已脱胎换骨。想必在女娲娘娘座下学道,收获不小”
九凤见镇元子温语问候,慈祥亲近,毫无圣人架子,不由生孺慕之心,答道:“师尊待弟子至厚,弟子感激不尽”
镇元子说道:“我亦早知娘娘仁慈公正,心底无私,才将你荐到她门下。我与娘娘,在大事上多有共识。尔等为门下弟子,也要多多走动才是”
九凤答道:“此亦弟子所愿尔”
镇元子问道:“你今日来此,有何要事,尽管说来”
九凤答道:“弟子此来,乃为二事。其一为妖巫大战之中,地仙屡屡相助巫族,救我族于危难之中,实有再造之恩。弟子自身。亦蒙圣人大恩,这才逃脱劫难。此恩此德,至高至厚,不敢言谢。日后巫族上下,愿为地仙门下驱策,绝不迟疑”
镇元子说道:“你言重了护洪荒,存百族,乃是盘古遗志。他在鸿蒙与我相交,待我如兄如父。如今我证得混元,承其遗志,护佑百族,正是责无旁贷。何况巫族乃是盘古正宗血脉,又岂能灭绝地仙所为,乃是份内之事,但求心安,非有他想,尔等不必记挂”
九凤听了,便也不再说此事,只说道:“圣人恩泽,感激不尽”
镇元子又问道:“方才你说还有一事,不知却是为何”
九凤便拿出幽冥旗。说道:“前次天庭与幽冥教大战,弟子也有份参与,混战之中,有幸偶得此旗。但师尊言道:此物弟子无福享用,该是地仙之宝。弟子不敢私藏,因此特来送还”
镇元子接过幽冥旗一看,已知端的,说道:“此旗号令幽冥,倒确实与小徒玄昊有缘。”
九凤说道:“只是此旗已然破损,还请圣人明察”
镇元子将那破口看看,说道:“无妨此亦小徒所为,幸而缺损不大,自有修复之方”又朝九凤说道:“你既送来此宝,我身为长辈,却不能白要。你有何所求,尽管说来”
九凤慌忙施礼道:“弟子举族受圣人大恩,区区小事,岂敢求报”
镇元子微笑道:“一事归一事。你若无所求,我亦难收此宝否则,你虽情愿,日后娘娘问起此事,我也无言以对”
九凤听了,心念电转,最后只得说道:“圣人既然此说,弟子不敢不遵,便求一事。弟子来时,在山门之外,见一男子伏地叩拜,欲寻仙学道。但因肉体凡胎,而山极高峻,难以面见仙颜,故求我转告一声。这本是地仙门中之事,弟子不好多口,但见他状况堪怜,反复哀求于我,如今便斗胆为他问上一声,恳求圣人慧眼明察。若是此人无缘,弟子下山之时,自将他驱走,不敢有劳圣人。”
镇元子闻言,乃运慧眼,发神光,往下方一查,便已明白究竟,笑道:“倒也是有缘之人”因唤入玄松道人,将有人在山下叩头拜师的事与他讲了,吩咐他去处置此事。
玄松道人领命,乃下山去了。
原来那个男子,并非无名之士,在洪荒人族之中,大大有名。叫做许由的便是。许由高洁清节,极为贤德,声名广播于洪荒。是时尧帝在位,因为洪荒屡生天灾,便以为自己失德,不能配人主之位,因此四处寻访贤人,欲禅其位。他听了许由贤德之名,曾经亲自拜访,三让许由以大位,许由皆不受。反洗耳于颖水,以示不听浊世之言。
许由农耕而食,隐于田园,一次偶识彭祖,得知其已活数百岁,乃有寻仙访道,求得长生之意,遂问于彭祖,看何处居有高仙大圣。哪知彭祖不答,拔腿而走,以数百高龄之身,竟绝尘而去,莫能追之。许由赞叹其体态康健之余,求仙之心更切,对彭祖纠缠不休。彭祖无奈,只得告知他地仙山门所在,于是才有如今许由叩首万寿山下之举。
许由生平之事,玄松道人自然也有所耳闻。他心有定计,乃下得山来,与许由说道:“你若真有诚心拜师,贫道便在此立一石碑,吸取你叩首所流之血。此后你世世转生,皆要记得前来叩拜,九世之后,待鲜血将碑身全部染红之时,自有高仙前来,收你为徒若是少了一世不曾前来,都将功亏一篑,拜师之言,到时也休要提起”
说罢用手一指,果然在许由叩拜之地,立起一座土黄色石碑,下窄上宽,顶部削尖。碑身底部,已经泛红,似为许由鲜血染就。
许由本想此世求得长生,不料玄松道人却将其许到九世之后。不由面露苦色,说道:“大仙,转世之后,命不由己,却不知道是否记得前世之事,又不知投了何胎,作何生灵,只怕无能前来叩拜而且九次转世,未免为时太久,便是小子记得,也不知大仙到时是否还记得此事”
玄松道人说道:“有碑为证,贫道断不会忘”见许由有忐忑之色,复笑道:“你以为证道乃是坦途,能一蹴而就乎须知其间波折不断,屡有大劫相磨,若是道心不坚,一身功业,迟早成为画饼,岂能遂你长生之意想当初火龙真人欲拜太清圣人为师,太清圣人考查其三百六十劫,这才收入门下。天庭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曾是鸿钧道祖座下金童玉女,亦早早便在人间转世历劫,不知辗转多少岁月,才证得大罗金仙”
许由听了这些秘闻,不由为之咋舌,始知证道之艰
玄松道人问道:“贫道已将关节与你言明,你如今可还愿意拜师,受这一番磨练”
许由到底心志坚定,遂拜道:“弟子愿意”
玄松道人点头说道:“既是如此,贫道便在你真灵之中,种下一道灵气,助你世世皆得人身,可以前来叩拜”遂将一道清气,种入许由识海之中。
许由叩首拜谢,问道:“请问大仙名讳”
玄松道人说道:“缘分未到,无须多问,若你真能有缘入到贫道门下,到时自然知晓。此世之中,你无须再在此叩拜,可以自行归去。不过临别之前,贫道还有一言赠你”
许由说道:“还请大仙赐教,小子铭记在心”
玄松道人说道:“避世易,任事难。你独善其身,固然无错,但若勇于任事,亦能磨炼道心,于日后修行,大有裨益。”
许由乃行礼道:“小子受教了”回去之后,果然不再隐居,乃出山助尧帝治理人族,后竟成尧、舜、禹三皇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