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百年间,洪荒之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便是三清分家,各开道场。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道人,虽然都是盘古元神所化,但是继承的性情,本来就各异,所修持的大道,也截然不同。此前三清未成圣时,洪荒人才济济,还能一致对外,讲究三清一体,不生争执。
如今各自成圣,又立了大教,各为一方教祖,他们三位又是道祖亲授之徒,盘古正宗,继承了开天功德,还有谁能与他们争锋因此相互之间,摩擦却是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阐道与截道,正好针锋相对,时时辩论,又经常转为口角之争,弄的太上老君,都是心烦不已,无心修那清净无为的大道。
玉京山一山岂能容三圣,何况还道不相同。因此三清一番商议,乃于三十三天之外,各自另开了天地,分别是那太清境大赤天、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
举凡成就圣道、证得混元圣人者,借助至宝,却是有了划破混沌虚空、开辟天地的能力。而且所开的一方天地,完全由自己掌管,永为清净之地。大神通者,还可以在其中造化生灵,化出一方世界,宛如洪荒一般。
不过真与洪荒比较起来,实际上却是沧海一粟了。要知盘古大神能以一己之力,击破三千大道维持的造化玉碟,开辟鸿蒙,是真正能与大道比肩的人物。比起后世的圣人来,不知道要高明了多少。他如此神通,都为开辟洪荒身殒。若有圣人不自量力,想要效仿盘古,更只有殒身一途。
不过开辟小小一方天地,供自己居所,却是不难。三清圣人有两大开天神器在手,自然更是轻而易举。就连女娲娘娘,也借得三清神器,开辟一方天地,立了娲皇宫。
那玉京山毕竟乃是难得的仙山胜境,灵元所结,更胜至宝。按理太上老君为长,该为他所得。不过他修持无为之道,对外物并不太过看重,却无意收此灵山。因此元始天尊便不客气,将其收到了玉清境清微天中。
三清都立大教,若是只在自己所开的天地之中,却又如何传下道统因此太上老君便在洪荒首阳山立了八景宫,元始天尊便在不周山立了玉虚宫,通天道人便在东海金鳌岛立了碧游宫。后来元始天尊认为不周之名不详,便改做昆仑。
三清是道祖亲授之徒,又是盘古正宗,在洪荒众生心中,乃是大道源流。因此刚立下门户,闻名前来拜师学道者,不绝于途。
不过想要成为圣人门徒,却绝非容易。
其中太上老君修持无为之道,喜欢清静,本无收徒之心。不过人族却有一人,年少时偶闻仙道之术,自此矢志不渝,游历洪荒,见山就拜,三月不见仙道,再换其他一山。如此拜到首阳山时,其人早已过中年矣老君见他有大毅力,心想太清仙术,总也要传下道统,便收其为徒,赐名玄都,是为太上老君唯一弟子,玄都大法师。
元始天尊立阐教,顺应天道,择徒甚严,出身不佳者、根行不深者、福缘不厚者、六根不净者、其身为女者,皆不得拜入其山门。因此数百年过去,也只收得数位弟子,乃是广成子、云中子、南极仙翁、太乙道人等数位。
通天道人却与他们不同,讲究截取之道,不论是何出身、具何根行、有何缘法、修何神通,都相信能从天道之中截取一线生机,证得道果。因此,他在金鳌岛收徒,却是有教无类,大道通传。
从此,三清在洪荒传道,更使得慕道之风,达到鼎盛。
还说万寿山上,五庄观中,三百年一过,镇元子讲道完毕,无关之人都纷纷散去,只留下镇元子与八位弟子还在殿中。
镇元子因道:“我在万寿山,立地仙门户,当收九徒,传我道统。如今九徒聚齐,悉传大道,一视同仁,未曾偏废。至于能不能悟,能悟到多少,都是个人缘法。五指也有短长,我也不一一计较。”
玄穹、玄竹听了,也有自知之明,甚是有些汗颜。
第九二章 法传一脉 元神助一巫
玄罗问道:“师尊收弟子为第八徒,其下再未见得有师弟师妹。不知第九徒何在还望师尊解惑”这个问题,其实在场诸位弟子,都是不解,只有玄竹隐隐能猜到一些。
镇元子道:“我收第九徒时,还在尔等之先,日后当为我门中护法。如今机缘未至,所以令其蛰伏,异日出世,必将声闻九天。此事尔等却不必多问”玄罗因而退下。
玄松上前问曰:“师尊,洪荒但有圣人出,都有天道感应。三清圣人、女娲娘娘等,皆是如此。然而师尊成圣之时,我等都无所知,不知其中有何原故”
镇元子乃道:“一来我成圣之时,是在地书之内,外界只有一丝微弱感应。二来我证道之法,与众不同,非是功德成圣之法,另有所出,故此有异。”
玄松乃复问曰:“未知师尊所证之道为何”
镇元子答曰:“我所证者,自然大道。先前三百年讲道,其中已多有阐明。”
玄素上前问曰:“请问师尊,何谓自然”
镇元子答曰:“究万物之理,达百类之情,生其当生,使其自生,灭其当灭,使其自灭,上合天道,下均百类,使天地有序,万物有归,是谓自然。”
玄玉问曰:“自然证道之法有何不同”
镇元子答曰:“自然之道,最合天道。我证道时,身已在天道之中矣是故天地感应甚微。”
镇元子说得简略,其实自然大道,乃是最难证得的大道,玄之又玄,不可名状。其证道之艰难,比道祖所言地以力证道之法更甚。以力证道之法。乃是逆天之法,以大法力强转运数。强证圣道。自然证道之法,却是顺天之法,也须得大法力,却是顺天为之,自然而然,证得圣道,比以力证道。还要高了一筹。
若论二者证道之后的神通法力,却是大抵相若,只差毫厘。
玄素穷追不舍,复问道:“何谓当生何谓当灭”
镇元子答曰:“自生当生,自灭当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玄素乃施礼而退。
玄松又上前问道:“师尊成就混元圣人,可立教乎”
镇元子曰:“我不立大教,只传大道。立地仙一门足矣”
见众人无言,乃说道:“为师将门中大道,编为三卷,其一曰自然,其一曰造化,其一曰生养。三者各有所专。以自然一卷最为难解。此外,又将紫霄宫鸿钧道祖三千大道,依为师所录,编为三卷,名曰紫霄大道真言。尔等各凭专长,选取所修之大道,切记不可贪多,以免自误”
又补充道:“我门中大道,看似都是平和清虚之道,却非是不事杀伐。须知自然、生养、造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