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在地窖的苏军指挥部内,军官们就是否突围激烈争吵着。火药味十足的景象,让亲自坐镇的铁木辛哥焦躁不安,不停的踱步思考。他们背后狭窄的通气窗旁,卢金却静静地站着,目光穿过铁栅栏,看着被炸塌的列宁雕像沉默不语。远处斑驳的红色砖墙上布满弹孔,萧瑟破败的景象,依稀让人感觉到此刻内忧外患的苏联。
是否突围的争吵让铁木辛哥愈发烦躁,目光不由转向了卢金:“卢金同志,你的意见呢”
“不能向西突围”卢金打破沉默,开口就是绝不撤退。这个表态,让支持突围的弗拉索夫等人非常恼怒,说道:“为什么难道士兵白白牺牲在这里吗”
卢金用力摇摇头:“我也不想让部队白白牺牲,但大家别忘了,中国兵法中有句话,叫围三阙一,恰恰就是形容我们现在的局面。我不相信敌人会失误到忘记西面,那里肯定有埋伏。所以我认为,应该向北去汇合罗科索夫斯基同志。”
“向北不可能”弗拉索夫跳了起来,否定这个方案:“北方有敌人的12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离开这片筑垒地域,我们会被全部打死在原野上的”第三个方案的出现,让铁木辛哥愈发的拿不定主意。要知道,主动放弃科斯塔奈将是个极其重大的政治责任,他可不敢承担这样的重责,所以思考再三只好把皮球踢给莫斯科。向通讯员一摆手:“把方案发给莫斯科,请求统帅部的指示。”
“不可以”话一说完,卢金就挡住了通讯员。通过近两年的交锋,苏军屡屡碰壁的现实,让他早就怀疑部队通讯密码很可能已经出问题,否则如何解释对手总是能料敌先机呢虽然没有证据,而且部队每隔一周就要更换密码,但涉及数十万将士的生死,决不能冒险。所以不顾众人的目光,拦阻道:“必须继续实施无线电静默,终止全部对外通讯,防止敌人提前发现。”
想法是对的,但一项为斯大林马首是瞻的铁木辛哥却视而不见。这也能理解,毕竟退出科斯塔奈后,乌拉尔地区就等于彻底敞开大门。不过铁木辛哥也知道无线电可能存在危险,所以让通讯员使用原始的有线电报。有线电报需要通过电话线联系,此时向西的电话还能保持畅通。
电报发到莫斯科后,斯大林一开始不同意撤退。但此时传来消息,中亚盟军北线集团军趁科斯塔奈战役打响的机会,出动20个师,对被包围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南面,亚夫连卡的15万苏军发起总攻。虽然部队奋力抵抗,但还是在七个小时后失去联络。亚夫连卡的失败,意味着大计划已经彻底泡汤,继续死守科斯塔奈和图尔盖高原只能白白消耗兵力,即使斯大林再坚持,也不得不考虑如果卢金和基尔波诺斯被包围后,乌拉尔的空虚。
7月20曰凌晨,斯大林经过深思熟虑,在撤退命令上签下名字。
。
。
。未完待续。
第1034章 挺进乌拉尔上
s:上章序号错了,应该是1033章。
迫于乌拉尔的重要姓,斯大林做出首次主动撤退的决定后仅半小时,这封电报就被深入乌拉尔执行电话监听任务的猎人大队截获,并快速摆到杨秋面前。
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战,基尔波诺斯的乌拉尔第二方面军还有30万人马,卢金的西伯利亚方面军有近55万,再加上主力的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苏军依然在乌拉尔外围保留着两百万部队。一旦被他们退回易守难攻的乌拉尔高原,会给后面的行动带来很大麻烦,所以无论如何,杨秋都不可能放这么多敌人缩回去。
“一定要打掉基尔波诺斯和卢金”
总参谋部的命令很快下达到前线,为赶在苏军退回乌拉尔前尽可能多的歼灭有生力量,龙云和梅生把几乎能投入的力量全部投入反攻。仅在主要的伊希姆河防线上,就投入1300辆坦克、1500架轰炸机和55个师。
得知伊希姆河陷入被动,获准撤退的铁木辛哥再也不敢怠慢,立刻开始突围工作。虽然指挥能力不如卢金等人,但骑兵出身的他在撤退上却秉承了声东击西的传统。既没有采纳弗拉索夫全军向西的方案,也没用卢金全军向北的计划,而是决定同时从西北两面突围。卢金虽然竭力反对这个方案,认为会分化本就不足的突击力量,但不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