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8(2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6256 字 2019-04-24

那一刻,整整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一刻,中华民族站在了世界之巅连杨秋都兴奋地握了下拳头。静静地看着蘑菇云,看着余波带动掩体前方的沙棘不断晃动,许久后才轻轻地叹口气。

大家都没注意,唯独秉文耳尖,轻轻地问道:“总统,你”

“晚了点。”

“晚了”

“是晚了。”旁边,岳鹏也跟着轻轻叹了声。

杨秋看他一眼,什么都没说,笑着要了支烟,看着烟雾和蘑菇云一起慢慢变淡。两人的哑谜让秉文二丈摸不着头脑,因为这么多人里,唯有岳鹏知道他感慨什么。其实早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前,两人就秘密问过冷杰,何时才能核爆并拥有核弹。在开罗宣言前,又再次的确认,答案全都是有进展却不知具体时间。

很多事是无法预测的,尤其是技术这东西。从人才培养、到材料、原理、设计、实验、定型等等,每一步都可能出错导致重头来过。不仅困扰着刚刚刚起步的中国,也影响到国家的决策。就像明知喷气机能统治天空,他也不得不继续研究耗资耗时却用不了多久的活塞发动机。最后的结果也的确如此,在拥有精细图纸的情况下,依然到战前才因为获得英国的材料技术,稍稍领先,最近因为战争慢慢扩大优势,所以去赌技术何时突破的概率太小,因为家底就这么多。毕竟中国不是美国,没有能力集合起全世界的核物理专家,集合大半个欧美世界的资源人才和力量。

如果早两年知道今日能成功,恐怕国家战略就是另一个局面了。那么总统会怎么选呢岳鹏看向静静站在玻璃观察窗前的杨秋,暗暗地想着。直到冷杰和俞大维等人走来,才收回目光,迅速摆出喜悦的表情。“总统。”冷杰的神情有些局促,似乎很难以抉择:“我们能不能提两个要求”

“呵呵,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说吧。”

冷杰看看俞大维,又看看后面袁家骝等人期待的目光,吸口气,说道:“总统,我们希望不要催得那么急,能让我们多试验几次。”好不容易说完,他又怕杨秋误会,连忙加了句:“当然,您可以放心,最多一年我们肯定能拿出武器型号。”

岳鹏和顾维钧等人有些纳闷,这算什么请求楚南和秉文等军官虽然很希望将核弹立刻投入战场,但多等一两年也无所谓。只有杨秋暗暗猜到了他们的心思,想了想后,点头道:“行,不过你得给我个保证,别把材料全部炸完了。还有,43年初,起码给我们的岳元帅几枚成品,他要镇宅子用。”指着岳鹏,他故意板起脸。

“呵呵。”众人全被逗乐了,唯有冷杰和研究员们,却比刚才试验成功还激动。

别人不懂他们的心思,杨秋却很明白。即使用目前的币值算,刚才那次核试验也已经烧掉至少一亿民元这还没算隐形的开支,所以美国曼哈顿计划最后能烧掉高达20亿美元也不足为奇了。当然,这也和美国赶时间有关。不过即使中国采用减慢速度,扎稳根基,拉长研制时间分摊经费等等办法,实际上也已经花去十多亿民元。

所以核爆试验,其实就是烧钱。

但这个钱又不得不烧

在军人眼中,核爆实验就意味着王牌和巨大杀伤,但在这些科技工作者眼中,每一次实验,都代表国家在核物理、量子学、电磁等学科上前进一大步这点杨秋很清楚,平行世界的共和国就因为国家贫穷,所以无法进行大量核爆试验,而欧美苏因为大量实验,积累了无数重要的一手数据,最终才在军用核反应堆、高能物理和民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在完成数十、上百次试验后就立刻摆出嘴脸要禁止大气层核试验,为的就是打压后来者,不让共和国有机会利用实验完成民用结合和军用深入。最终,因为计算机模拟技术上的差距,导致无法再进行大气层实验的共和国在很多领域慢慢落后。

冷杰他们其实就是想趁着战争时期,军费开支无限量供应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进行核爆试验积攒数据和经验,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大步迈进只不过他们担心军方太急,生怕一次试验后就立即将为数不多的材料全部制成核弹投入战争。然后他们要多等几年甚至更久才有机会继续下一次核爆实验,这样必然会大大减缓核物理技术的进步速度。

还好杨秋现在不急,和推动国家整体核物理进步相比,几万吨的小东西,无非是多搞几次千机轰炸而已。说不定多试验几次,战争结束后就能突破军用安全核反应堆,提早实现核动力化呢。而且他真正的野心,是获得核大国象征的氢弹。要知道,三万吨当量放在对辐射不了解,每次战役要消耗数十万吨弹药的目前环境中,未必能吓到多少人,反而还会让竞争对手有时间调动国家力量去攻克核技术。

当然,他不是迂腐仁慈的人,所以才提出要制造出几枚备用后,剩余的材料才能继续试验。众人哪知道他这么多心思,冷杰等人还以为他不惜国力也要优先科学技术呢,所以愈发的敬佩。

“第二个呢”杨秋继续问道。

“我们想见见于敏大师。”

“于敏”这个名字让大家满头雾水,岳鹏更是挠头,他跟着杨秋三十多年,也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吴健雄见到大家这幅表情,还以为杨秋不答应,连忙上前补充道:“总统,我们研究了于大师提出的构型方案,真的非常非常成功所以我们希望请他担任女娲项目总设计师,带领我们。您不知道,根据我们初步的实验,只要能多进行几次核爆试验,最多三年,就能保证进行百万吨级的氢弹实验”

也难怪连吴健雄想见于敏,要知道,核弹不稀奇,真正绝密的是构型平行世界中,那么多国家寻求核弹,耗费无数,为何都无法成为真正地核大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都核爆几次了,为何无法突破氢弹就因为这个构型目前已知能够控制核聚变并可以武器化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