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攻势完成后,鏖战了五个月的西北终于进入大战间歇期。在总计五个月的战斗中,国防军虽然连战连捷,也付出五十五万伤亡含受伤的代价,总计有一千一百架飞机和超过四千辆坦克装甲车损失,总消耗各类物资1300万吨按运输量算,包含运往前线的所有东西。都说战争打的是后勤,这个数字也能从侧面解释为何国防军能连战连捷,相反连续失利的苏军即使在境内作战,从开始到彼得巴甫洛夫斯战役结束,也仅向前线运输了500万吨物资,还不足国防军的一半。
无论是后勤压力还是运输线延长,连续作战数月后,将士们都到了需要大规模休整的地步。所以岳鹏果断下令停止大规模交战,抓紧时间恢复部队,储备越冬物资,并疏通道路,修建更多铁路和机场同样。当然,这也给了莫斯科喘息的机会,苏联欧洲和高加索地区的完整,让斯大林还有继续打下去的资本,所以越来越多人都开始披上军装,大量的坦克飞机源源不断被制造出来,这也预示着来年的战斗将更加激烈残酷。不过随着彼得巴甫洛夫克斯铁路和机场的修复速度加快,乌拉尔工业区已经笼罩在中国轰炸机半径内。更糟糕的是,失去中亚和哈萨克这几个大粮仓、肉类、棉花、镍矿、鄂木斯克的铜矿等等资源后,莫斯科的物资也开始紧张,尤其是粮食压力越来越严重,不得不采取限购,压缩普通人口粮的办法来维持庞大的军需。
严格的限购令和每日只有三个黑面包的景象,让一些老人仿佛回到了欧战最困难得岁月。与此相反,重新武装并更大的部队却像吞金巨兽,不停地将苏联几十年发展的血肉嚼碎吞噬。加上中英的宣战,苏联已经完全无法得到外部粮食支援,即使印度这样的大粮仓已经倒向苏联,也得不到一刻粮食。在这样的压力下,莫斯科也想求变,很多苏军将领都提出,应配合德意,攻占产量的巴尔干半岛、攻打中东夺取苏伊士运河,打通与印度海上的联系,从这里获得粮食补充的建议。
相反,由于咸海以东中亚地区的全面解放,民国从蒙古等地支援的畜牧种苗也纷纷运抵,中亚五国下半年粮食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同时为履行约定,安南保大帝和胡志明也将首批征集五十万吨军粮交付给中国,极大缓解了西北军粮压力。为加快安南建国速度,北京国会也已最快速度通过和安南的边界划定协议,将红河以北纳入掌中,并与广西省合并。这次合并引发了英美的牢骚,两国都对北京借机扩张表示不满,但红河以北地区到底属于谁他们也拿不出资料和具体文献,加上安南临时政府的不合作,以及最后北京大学联合全国几百所院校,数百位历史学家出示了“自古以来的历史文献”后,这件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九月十三日上午,保大帝在顺化宣布建立独立的越南国,采用君主立宪制,由胡志明出任总理大臣,胡学览出任国防大臣兼总参谋长,吴庭艳出任外交大臣。随后还宣布加入同盟国,分别向日苏意德宣战,并答应组建五十万陆军,交由同盟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联合指挥。最后按照协议,将金兰湾、昆仑岛和原法国在西贡以东的巴地头顿的军事基地租借给中国政府,租期九十九年。为庆祝越南建国,不仅新任民国总理顾维钧和财政部长贝祖贻亲自抵达顺化,英美沙特伊朗等国也纷纷派特使来道贺。随后的建国仪式上,贝祖贻代表北京政府,向越南提供三亿民元贷款,用于国家建设和军事国防需求。出人意料的是,美国政府也同时提供了五千万美元贷款,作为美越友好的象征。
虽然此时的越南一片欢欣鼓舞,人民更是载歌载舞庆祝摆脱殖民统治恢复独立。但这次各派临时妥协的内阁和美国贷款,成为战后美国在西南太平洋失败,并全面撤出南亚的导火索。
逐鹿西南其实才刚刚开始。
西北和越南屏障的同时稳固,让两面作战的杨秋终于能稍稍轻松些,注意力开始转向朝鲜和印度。
为缓解印度压力,他让邱文彬在西南摆开积极进攻的态势,不断越过湄公河对日军和暹罗保持压力的同时,还对缅甸日军实施轰炸。并还再次向婆罗洲、苏门答腊油田区增调五个步兵师和一千多门重炮,隔着马六甲与新加坡日军对峙。并在纳土纳和刚拿到手的昆仑岛、西贡头顿基地部署三百架轰五和其它轰炸机,对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亚实施骚扰式轰炸。在这片不引人注意的南洋战场,战火其实已经烧了整整十天,但因为中日双方都将在注意力集中在琉球和马里亚纳,各自的舰队又都损失严重,所以均采取了袭扰为辅,防御为主的态势。但随着平壤的攻克,不甘心失败的日本陆军似乎坐不住了,不断向拉包尔等地增兵,还通过长达万里的拉包尔远航线,向菲律宾和南洋增兵,试图充当日本的擎天柱,逆转败象。
而刚刚赢得马里亚纳海战的中国海军也需要时间休整,还要尽快控制附近的海岛和日军基地,以免被别人浑水摸鱼,所以暂时还无法袭扰远航线。但即使有远航线,失去关岛的恶果还是让日本痛彻心扉。从关岛出发的中国海军潜艇和轰炸机部队成了日本的噩梦,在九月到十一月底的三个月内,日本就损失总计78万吨商船,占全部海运总吨位的七分之一战前450万吨,开战后抢到约50万吨,还有暹罗等仆从国50万吨。
面对失去南洋物资输入中断的危险,日本陆军愈加疯狂,急切希望彻底占领朝鲜,将亚洲最大的茂山铁矿和惠山铜矿收入囊中,缓解国内资源压力。同时还对东北的庞大工业垂涎三尺,试图仿效德国占领捷克,一举控制亚洲数一数二的工业区。即使面对开局不利的情况,板垣征四郎为达到迅速越过鸭绿江的目的,占领开城后就立即派部横穿阿虎飞岭山脉实施中央突破。利用山地掩护,总计七个师团迅速前进,同时对元山和平壤实施包围。憋了二十年的日本陆军真的进步了,突破包抄得心应手,士兵也非常善战,所以很快就连续突破北朝鲜国防军数道防线。
到八月三十日,日军已经占领延山和新坪,距离平壤不足四十公里。九月三日,平壤战役打响,为一鼓作气夺取平壤摧毁北朝鲜的抵抗意志,板垣征四郎一鼓作气投入六个师团轮番进攻。虽然北朝鲜国防军和三个中国国防军步兵师顽强抵抗,还出动两个朝鲜装甲师,空军也不断出击,但在日军亡命冲击下,付出五万伤亡的代价,坚守七天为城市撤离赢得宝贵时间后,部队不得不撤出战斗退守顺川。夺取平壤的消息传回东京,日比谷公园内欢声雷动,天皇万岁的感恩声响彻日本列岛。日本陆军甚至将此战吹嘘成“歼灭中国国防军三十万,为九州遭轰炸的死难者报仇,惩罚卑鄙偷袭者,夺取满蒙指日可待”原本海军对此嗤之以鼻,但谁想到两天后便传来马里亚纳海战惨败的消息。裕仁震动东条震动日本高层震动面对海军的再次惨败,日本政府甚至不敢公开真相,不得不假称在关岛取得重大胜利,击沉十艘民国主力舰,一举消灭南洋舰队。
但无论怎么宣传,日本海军彻底让位给陆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原本以源田实、黑岛龟人和山口多闻为首的进攻派还坚持不能放弃马里亚纳,应该继续进攻。因为他们相信,中国海军xn21战斗群在此战中也不是完好无损,所以应该集合剩余四艘航母和四艘金刚级战列舰,甚至脸两艘长门也拉上,继续搏一把。如果输了就干脆向中国投降,如果赢了,就可以重新夺回马里亚纳控制权。虽然他们的话很有道理,如果日军继续投入四艘航母和六艘主力战列舰,秉文或许还真的会难以应付。但永野修身等守旧派却不干,日本国土狭窄资源稀少,省吃俭用毫不容易攒下这些家底,开战一个月没到就损失近半主力,纷纷认为应该放弃进攻采用死守战术。
前文就说过,海军是进攻型兵种,一旦放弃进攻,那么海军的意义也不存在了。日本高层的决定,让日本海军彻底成为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