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不熟悉装备的波军就要被冲散,吴启文率领的第11独立装甲团从t3457团的后方腰部插了进去。与仓促上阵的波兰装甲兵相比,第11独立团虽然组建晚,但对手中的武器性能要比他们熟悉,所以很快就对苏军坦克团形成合围。
嫣红的夕阳下,以库尔加森为中心的300平方公里平原上,总计1676辆钢铁猛兽捉对厮杀,各种口径的炮弹疯狂地冲出炮口,爆炸和火球连绵不绝此起彼伏。最惨的是那些失去坦克保护的苏军步兵,由于坦克不断被包抄消灭,使得他们成了活靶子。尤其是卓凡下令平射的怒火高炮营,在空军始终控制着制空权的情况下,64门每分钟230发的35毫米链式高炮,简直成了追命夺魂的步兵克星,不仅死在炮口下的步兵数不胜数,甚至连苏军的装甲车都挡不住这种疯狂火力。
前面被发疯的奥德津斯基少将和第11独立装甲团堵住,背后是整整三个装甲团,再加上包围而来的七个步兵团和哈萨克独立骑兵师,巴拉诺夫在入夜前就彻底失去对部队的控制。逃窜的苏军慌不择路,很多坦克和士兵慌不择路坠河溺死。不过,这还不是他们的最大杀手,真正地冷血的是两个波兰装甲团这些打疯了的波兰坦克兵完全无视任何投降动作,摧毁坦克后就直接用几十吨的钢铁追着苏联步兵碾压,最后还是卓凡制止才勉强收手。
战后统计,被卓凡认为高达八万的苏军其实总计只有4万6千任,其中5千人在逃跑时溺水,1万5千人被波军生生打死,还有3200余人失踪。朱可夫派出包抄的第五坦克军和三个步兵师,被直接摧毁的坦克多达574辆,仅有5辆bt7和不到两千步兵趁乱逃走,在两天后才汇合朱可夫的主力。
而通过此战奠定未来将星宝座的卓凡,仅付出77辆坦克、22辆半履带装甲车被毁,其中光奥德津斯基少将的坦克团就有37辆,还有总计3300人伤亡的轻微代价。
5月4日中午,随着巴拉诺夫被打死,苏军的最后阵地被攻破,库尔加森坦克战宣布结束。
国防军发动的1940年春季攻势,迎来了转折点。
。
。
。未完待续。
第874章 岳鹏出手
五月份的中亚就像娃娃脸,刚刚还暴雨如注眨眼间又艳阳高照。中亚战区司令部所在的阿拉木图,战前只有五十万人口,以农牧和加工业为主。随着战争爆发、各独立政府办事处、志愿者等人口的涌入迅速膨胀,已经成为集物资转运、后勤指挥和维修基地为一体的中型城市,让这里变得生机勃勃。
来自内地的粮食工业品、蒙古和甘肃等地调拨的牲畜幼种、以及海量的军事物资,都在通过新修的铁路缓缓注入已经解放的中亚地区。杨秋在怛罗斯计划中提出的贷款大部分都是实物贷款,除了量最大的军事物资外,恢复农牧秩序和经济的种子牲畜、民用机器、手扶拖拉机等也有不小规模。在苏军战俘承担主要修路工作的同时,获得解放的中亚各族人民也积极投入到这股洪流中。在他们的努力下,最重要的畜牧和粮食生产开始恢复,纳沃伊金矿、巴尔喀什的铜矿、卡拉干达的铁矿、巴甫洛达尔的埃基巴斯图兹褐煤田、希姆肯特的磷和钨等,也已经恢复生产,还开办各类小工厂200多家,大型俄裔集中营工厂11家。
尤其是中亚最大的纳沃依金矿,因杜聿明偷袭神速保存完整,所以民国接手后立刻没收,并交给国有黄金开发公司继续经营,还将苏联在乌兹别克的其它小几个金矿也收入囊中。贝祖贻预计,光这些每年就可以为民国提供约50吨黄金。而中亚最大的,由民国开发但后来被斯大林没收的卡拉干达铁矿,虽然身处前线,但在过去三个月中,同样向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两家钢铁厂提供了400万吨优质铁矿石,有力保障了中亚战区对贝雷桥、钢轨这些重量大,运输麻烦的大型钢铁部件的需求。
总理王正廷还和中亚事务处处长李烈钧一起努力,用主动承担移民费用的办法,让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临时政府答应从西北引入30万户信教的哈萨克等民族家庭,填充苏联时期急剧衰退的中亚人口。当然,他们离开后的空缺将由内地迁徙来的30万户汉族家庭填充,再次稀释西北的人口比例
无论是已经建立的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临时政府,还是筹建的土库曼,对于中国驱逐苏联势力都非常欢迎,尤其是杨秋答应让他们独立,同时不会寻求现有边界扩张,调拨上百万吨粮食和种畜帮助恢复生产的举措,收住了人心。三国已经决定死心塌地跟着民国政府,并组建起总计12个骑兵师、30个步兵师,交由民国总参谋部代为训练并指挥,还派出大量年轻人前往设在乌鲁木齐的军事速成班学习。
陈果夫和一心想竞争执政党的汪兆铭也没忘记这里,国社党和党这次破例联手,积极地发展,宣传思想,深入城市和牧民聚集区告诉他们。两党不是苏联,不会限制信教,是来帮助发展民生的。在一张张三寸不烂之舌的蛊惑下,加上不管信仰,短短几个月就发展起几万新党员。
当然,对杨秋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