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沿河而上保护步兵登陆的领海级护卫舰从12公里外发动猛攻,烟云翻滚,火团四起,无情的收割者生命。
领海级只是一款标准的低端反潜护航军舰,为降低造价全部采用民船结构,只有主舰桥位置加装60毫米防护钢板。标准排水量1100吨,最大1500吨,前后各一门带防盾的120毫米45高平两用舰炮、2门双联40高炮和2门25单管机关炮,需要时可以选装鱼雷。这是一种专为反潜和护航等任务设计的军舰,装备、深水炸弹,水雷导轨齐全,舰体宽,适航性好,续航远,但最大速度只有26节。
但就是这样三艘护卫舰,依然让阿巴丹苏军无可奈何。
谢伦科夫咬牙切齿。他是苏联红军第65军军长,内战时期任西南军区团长,察里津战役时他的部队一直冲在最前面,几乎是顶着白匪军的机枪一点点咬下整座城市,战后连斯大林都亲自表彰他,说他是红军楷模。这次为打败帝国主义对高加索腹地的威胁,65军接受总书记的亲自委任,从斯大林格勒察里津被调来驻守伊朗西南门户的阿巴丹。
但他和所有人一样,都没想到战争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模样。
地空协同海空协同海陆协同步坦协同与对面的国防军相比,空有数量号称强大的苏联红军看起来就像上个世纪的军队,面对先进的多军种协同战术,完全拿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对抗手段。
同样感慨的,还有站在驱逐舰桅杆顶部,差点被误伤的英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中将。短短五十多个小时的战斗,让他和所有观战的英军军官们感慨良多。
视线中,两架化蛇乙型战斗攻击机紧贴地面,超低空扑向阻挡坦克前进的苏军反坦克炮阵地。和化蛇相比,这种外形酷似英国飓风的战斗攻击机已经换上了新的1500马力水冷发动机,四挺127毫米机枪也被换成四门25毫米航空机炮。虽然航程没法增加,但装甲更厚,还可以挂三枚120公斤炸弹或八枚90毫米对地火箭弹,成为了多功能战斗攻击机。
化蛇乙战斗攻击机掠过阵地上空的同时,四枚炸弹相继命中阵地,爆炸掀起的沙尘遮蔽视线,但韦维尔明白,这个没有防空协同的火力点肯定无法再生存。果然,等飞机绕圈回来后,四辆31型坦克就已经冲破火力点,向着阿巴丹纵深继续挺近。
“将军重巡洋舰。”
副官的提醒声中,韦维尔狠狠抽了几下嘴角,只见民国海军22舰队的长沙号重巡洋舰居然进入了阿拉伯河河道。
虽然苏联缺乏海防力量,但海军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主力舰驶入狭窄江河,这次长沙号主动进来,分明是要尽快拿下阿巴丹以免夜长梦多。这一幕让韦维尔心底叹口气,明白阿巴丹已经彻底和英国无缘了,所以向副官摆摆手语气无奈:“请奎南将军停止行动吧,没有必要了。”
九门210毫米重炮的加入,宣告阿巴丹苏军的覆灭。被斯大林称为苏军楷模的谢伦科夫第一时间就被重巡洋舰的火力覆盖炸死。失去只指挥后苏军更乱,最终不得不与当天下午在一位副师长的带领下缴械投降。
夺取阿巴丹后,一直在河口游荡的波斯湾集团军第4装甲师终于有了落脚地。三艘滚装轮刚刚靠岸,数以百计的坦克、装甲车和满载辎重士兵的卡车就争先恐后向伊朗西南最后据点的阿瓦士冲去。
8月9日下午,面对无解的空中优势,被包围在阿瓦士的五个苏军步兵师死伤惨重,最终在中国驻波斯湾集团军第4装甲师、第6摩步师、第73步兵师的合围下,待援无望缴械投降。同日,从里格港上岸的第21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团在海军舰载机的掩护下,迅速解放了伊朗法尔斯省重镇卡泽伦和设拉子,打开了前往伊斯法罕的大门。
短短四天,驻扎在波斯湾沿岸霍尔木兹省、法尔斯省、艾哈迈迪省和胡齐斯坦省内的12个苏军师、292架飞机、472辆坦克、1300辆各类卡车、13万匹战马等总计十五万大军和大量辎重弹药被扫荡一空,苏军波斯方面军副司令切梅佐夫中将受伤被俘。
未完待续
第800章 转折
八月的世界烽烟四起。
日本横扫东南亚后,逐渐将力量投入到巩固和横征暴敛之中,为尽快稳住东南将其作为大后方,日军采取了简单粗暴却有效的屠城政策,仅仅七月就有二十二万人被杀,马来亚、缅甸西部、孟加拉屠杀频现。虽然没有历史上的东北供应,整体实力下降一个档次,但之前英美的支持,加上没有中国战场的消耗,全心全意南下的日军反而更猛更快。增至780万含缴获吨的海运力量也基本可以确保将价值最大最急缺的资源输送回国,但随着世界漩涡逐渐扩大,航线太长的弱点越来越明显。
除了日本外,勾结日本的泰国也与法国殖民者在柬埔寨正式开战,日军也派出大队混入泰军试图夺取金兰湾。一水相隔的菲律宾也惶惶不可终日,短短一月向美国派遣数批特使,还寻求中国的帮助。
全面烽火让越来越多东南亚人不满,纷纷拿起武器反对侵略。利用这个机会,杨秋先征求各国和合作方的意见,将亚洲解放统一阵线正式更名为亚洲联盟简称亚盟,然后抽调精锐军官落实亚盟军的组建。根据庐山大会达成的协议,战争结束前亚盟军将统归中国国防部指挥调遣,军事装备由中国提供,军费和后勤则由各国按比例分摊。
亚盟的出现意义深远,代表了亚洲人民渴望自由独立,渴望结束殖民的心态。但这个联盟是否能长期稳固,依然取决于中国这颗大树到底有多强。无论是金九还是钱德拉,甚至是巴列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当阿瓦士战役结束的消息传至,全世界都被北京公布的战报烫了一下所有疑虑和担心都烟消云散,北京不仅真正地成为了亚盟大树,更成为全世界最瞩目的地方
与后来的一场场大型战役相比,阿瓦士战役只能算中等,苏军总投入兵力15万余,国防军前前后后投入七个师、两个航空混成联队和一支舰队,总计14万。但它的意义却是震撼性的每个国家政府,每位军事家,在得知战报后,都将原来有关中国实力和国防军作战能力的评估报告扔进了垃圾桶。
“四天”“闪电战”“十五万”等字眼,频现报端。
时间是最好的记忆消除器,当青岛战役和瑞尼韦尔战役逐渐变淡,全世界都逐渐淡忘那支顶着德军炮火,突破号称世界最难突破防线的齐格菲防线,将十数万精锐德军合围包歼的中国国防军。虽然后来也曾有第二次中日战争,也有阿富汗的局部冲突,甚至还有沙特建国和突袭巴厘巴板油田的惊艳,但欧美军事家们津津乐道的依然是瑞尼韦尔战役中英美完备的后勤供应,法军的配合,向国防军提供大量军事装备的清单,仿佛包歼德军精锐的壮举是他们打出来的。
对这种故意的贬低甚至谣言,无论是民国政府还是国防军都没任何解释和不满,因为他们清楚,白人至上的世界格局还没有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