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3(2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6149 字 2019-04-24

演习后沈鸿烈大喊冤枉不服,因为湘江号和雷达本身就不在演习计划中,最后此事还闹到总统耳中,用一句“实战中,你还不准敌人用新武器”直接踢走。

呵呵的笑声中,众人登上改装一新的北京号。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民国在舰船设计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像日本采用繁杂的塔式舰岛,反而更趋同法德的简洁设计,所以经过大修的北京号上层建筑不仅非常优美,而且现代感十足。

但打仗不比谁外形好看。随着海军条约瓦解,各国纷纷建造新锐战列舰,并出现了快速战列舰等新概念,北京级已经逐渐跟不上海军的发展速度,所以海军内部研究后决定提前进行中期改进,主要提升防空、动力和舰炮的能力。面前改进后的北京级标准排水量已经增至36200吨,满载44520吨,最大航速提高到32节,续航力缩短至15节12600海里。除各自增加一部对空和对海雷达外,还更换了10门新的双联56120毫米高平两用炮、原来的12座四联40毫米速射机不变,24门双联25毫米机关炮也保留下来,但安装了新的火控瞄准具,防空火力更强。

最大改进来自主炮,原来的47380毫米主炮在各国新锐面前已经不够用,所以此次海军将其替换成新设计的50380毫米主炮,用加长倍径的办法提升射程和穿甲能力。从实弹射击的实验结果看,新的50型主炮与法国黎塞留级使用的主炮相当,最大射程42500米,使用新研制的穿甲弹后,三万米垂直穿深可达339毫米,已经接近山东级采用的50406毫米舰炮的357毫米的威力。

当然,为加强威力采用大药室,增加发射药后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炮管和药室的寿命下降很多。但即便如此,在中日两国新战列舰服役前,北京级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远东之王只不过由于数据严格保密,海军又故意散播火炮质量不佳等假消息,这次改装前还策划过一起所谓的“火炮质量舞弊案”,又故意将改装时间延缓大半年装出火炮质量缺陷的假象后,导致各国对北京级评价不高,认为其综合作战能力弱于世界七大主力舰。

这么好的一艘战列舰,当然是任何海军将领的心仪目标,即使第二舰队是铁杆航空派,也不妨碍秉文想要一艘当假想敌来操练几个月。但沈鸿烈怎么会答应,这可是自己的宝贝万一被鱼雷炸弹啥的砸出几个凹坑,算谁的啊

“成章兄,听说日本的苍龙号马上要交付了”走进舰桥参观时,秉文一边暗想等南北演习开始后,一定要拿这个大家伙出出气,一边询问老对手的情况。

由于面对的目标不同,所以沈鸿烈更重视日本海军的扩张,说道:“确实。情报说,苍龙号下月初就能交付,飞龙号最迟年底,鹤翔和瑞鹤这两艘明年下半年也能完工。两艘长门、两艘扶桑去年就全部改进完毕,四艘金刚和两艘伊势的改进年底前也能全部完工。日本还启用了封存的四艘河内级充当二线力量,大和级的第一艘年底也要下水,预计41年年底能交付。重巡上,四艘最上级明年中能全部完工,四艘利根级也已经开工,前两艘速度最快已经过半。情报说,苏联的贷款和物资拿到后,日本为对付我们这次的海军法案,也已经通过继续建造三云龙级航母、四艘阿贺野级、四艘大淀级轻巡洋舰、三十二艘驱逐舰和潜艇的计划来对付我们,但我估摸着,这笔钱他们恐怕一时半会是拿不出来了。

话说回来,即便是暂时拿不出,他们的整体备战也比我们早三年,前几年又没有陆军拖累,加之美苏故意支援,只要南下捞到油水就能迅速开工。所以我粗粗算了下,到41年底他们的总吨位恐怕要超过130万吨,我们的四艘山东、六艘西安重巡到41年底能否服役还未尝可知,再减去我那两艘老安海,把天山和补给舰这些辅助船撇开,即便四艘两万九的辽宁级航母明年全部服役,撑死也就百来万。”沈鸿烈皱着眉头娓娓而谈,语气里面有着那么一丝倒苦水的意思,因为大家都知道秉文和杨秋的关系,有时候他说话比陈绍宽都有用。

秉文点点头,由于国内军备比日本晚了整整两年,虽然工业强但海军建设是需要时间的,山东级和西安级都是36年海军法案中的计划,国会刚通过的1938海军法案要收获则要等到42年后,所以明后两年将是此消彼长的关键年份,只要熬过去,那么依靠工业优势就能大副甩开日本。

不过他也没沈鸿烈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毕竟在杨秋的位子上,需要全盘考虑,不能学日本那样为军备彻底毁掉国内建设发展。

其实沈鸿烈也不是很担心吨位,因为这并不是海军现在的最大问题,最让他和高层担忧的依然是经验。海军这东西和陆军很不同,陆军这些年没少在阿富汗赚经验,空军也一样,唯独海军除了他们几个参加过欧战和渤海海峡之战外,其它都是战后的新人。

倒是秉文看得比较开,他的第二舰队基本上是以航空打击为主,技术和经验上都比日本好。但刚想安慰几句,身后却传来阵阵的踢踏声。

“报告陈总司令的电报,命令北京号暂缓回青岛,还要两位将军立刻赶往湛江与他会和。”

“现在”

秉文没由来的心跳一下,刚才他还和沈鸿烈开玩笑要把北京号留在南边,没想到命令就来了。到底是什么事,需要把目前最强的战列舰留在南边难道是他和沈鸿烈目光一碰,脑海里同时跳出四个字。

“日军南下”

未完待续

第760章 南海狂澜二

夏日炎炎,巴达维亚的天气闷热潮湿。从正金银行三楼窗口探出的望远镜中向外看去,海港内稀稀拉拉飘着几艘货轮,两艘荷兰轻巡洋舰无精打采的靠在码头上,水兵们成群结队的躺在甲板上消暑,连远处的海军要塞都见不到几个荷兰兵。

上次暴动中,数以百计欧美商人被血淋淋屠杀的遭遇如同寒流,让荷属东印度成了欧洲眼中人吃人的地方,加上经济危机导致需求不旺,所以荷属东印度的欧洲投资商纷纷撤离,经济比暴动前下降大半,连无处不在的华商都因为西婆罗洲中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纷纷去那里发展。

欧美和华商的撤资,却给了日本一个巨大的商机,短短几年荷属东印度的日商人数增加十几倍,还辐射到周边的马来亚和印度。但这些地区的富饶也狠狠刺激到某些日本人的眼球,荷兰的羸弱、法国的保守、美国的撤离和英国的衰退,愈发的让他们想将这片土地控制于太阳旗下。

但怎么吞为荷兰提供保护的大英帝国虽然江河日下,但家底还是有几分的,如果没有欧洲拖累,纵使疯狂的日本都不敢轻言胜利,何况英国人玩了一辈子的权谋,万一对中国许下重利,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