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支汉阳造,完全可以再组建一个沪军师何况高昌庙走不可能长腿跑了,杨秋的根基在上游,卖给他后上海这边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还能白白赚几年的运作费用,等稳定了大局后一句收归国有,他又能怎么样
杨秋默不作声看着他默默盘算,心底暗暗冷笑。早就等在门口的王正廷见到两人停下,立刻走过来,本来是想悄悄附耳,但被杨秋阻止了:“说吧,陈督不是外人。”
王正廷声音有些激动:“司令,刚才文爵先生让我来告诉您,克公和宋先生已经在来上海的路上,他们答应等孙先生后天抵达后,立刻举荐您出任三省巡阅使。不过他们也说,希望我们派精锐部队前往南京配合北伐,还指名要从第一师中抽调。”
杨秋皱皱眉,党人早就习惯了妥协,自己有枪有人出任巡阅使根本不成问题,要不是不想给别人留下话舌,就算自立谁敢反对只是那样的话将来管理起来会出麻烦,现在有中央任命这个大帽子,三省内谁要是还敢跳出来,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拾他要不是为了这点,他怎么会愿意来看党人的脸色。至于派部队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何指名要从第一师中抽调呢如今谁不知道,一师和二师是自己手上的王牌,打什么主意
陈其美早就得到了消息,所以暗暗看着杨秋等他答复。
“发电报给宋参谋长,命令一师一旅南下配合北伐,先头部队必须三日内抵达南京”杨秋下令完后,扭向了陈其美:“陈督,您说要不要让他们顺道带五千支枪来沪呢”
未完待续
第一三零 临时工的起源
高昌庙码头。
不
应该说是江南工业公司码头上,锦旗招展,彩带飘扬。民党高层能来的全来了,附近街道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前来警戒的沪军士兵也个个佩戴红花,精神抖擞,刺刀锃亮。除了杨敬修的舰队外,浦江上的很多船也都挂上了彩带,用戴天仇后来的话来形容,整个南中国都在等待今天,等待最响亮的声音回家。
当然也有不高兴的。
黄克强就脸色很不好,倒不是不想那人回来,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希望早点建立中央政权,只有这样才能遏制正在逐渐溃散的革命队伍,他生气完全是因为陈其美居然把缺乏资金已经停工的高昌庙制造局出售给了杨秋,连名字都改了若非签合同前时硬性规定工厂由沪军都督府监管,他甚至要破口大骂了。
除了革命夜,杨秋也第一次如此紧张,就像刚入伍的小军官,一身笔挺的军装,腰杆笔直神色庄重,只有当目光落到陈其美和黄克强身上时才会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
沪督监管等袁世凯上台联合洋人撤掉这个职位,他们才会知道合同里加入这条有多白痴虽说目前还要受监管一段时间,但和造船厂,海军梦相比算得了什么所以他立刻全盘答应下来,宴会第二天中午他名下就多了个改名为江南工业公司的企业。之所以这么急,倒不是因为他催促,而是陈其美担忧这个决定被黄克强否决,影响到他刚和上游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所以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定。
呜呜汽笛三唱,英国拖轮率先进入了视野,随后一艘乳白色的客轮出现在了视野中,当那个照片上看过无数次的身影出现在甲板上,挥舞礼帽向大家致意时,如同一枚重型炸弹被引爆巨大的欢呼声和几乎要把钢铁融化的镁光灯交相辉映,漫天飞舞的彩带中舞狮队卖力表演,要不是洋人禁止鸣炮,估计党人会直接拖来大炮轰几下听个响。只要是穿军装的更是齐刷刷敬礼,连杨秋都没例外。
12月26日,被誉为革命领袖,被通缉了十几年的孙先生在无数目光注视下比历史早了几天走下舷梯。虽然他之前在欧洲一无所获,在南洋华人圈里也颗粒无收,可依然面带微笑,举止优雅的向欢迎人群致敬。
“哎何苦回来。”
热闹的喧嚣中,一个淡淡的声音从杨秋身边响起。扭头看去,一身长衫的唐绍仪眉宇深深,见到他的目光后,才略微点了两下头:“眷诚詹天佑字给我发了电报,能一手修建汉川线,你做的不错。”说完后也不等回答,悄然和杨度消失在了欢庆的人流中。
王正廷一直站在杨秋身边,也听到了这句话,悄悄问道:“司令,少川先生怎么走了难道北洋也了怕孙先生”害怕杨秋摇摇头,望着唐绍仪离开的背影,真心佩服这些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因为他已经看出了前面被陈其美等人拥簇在中间,衣着鲜亮满脸微笑的尴尬地位。好好在美国洗盘子不好吗偏要回来趟这趟浑水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已成定局,费那么大劲,千辛万苦回来却被架起当个临时工最后还弄得里外不是人,何必呢
哎难怪后世的临时工们总被拉出来说事,原来是从这里起源的
王正廷还不知道自家司令已经联想到了那么远,拉拉衣角提醒道:“司令,我们该过去了。”
杨秋整理了一下衣角,迈着军人步向那个人走去。或许是有些紧张,见到一位身穿军人制服,却从未见过面的年轻男子在向自己走来,孙文下意识地靠近了一些陈其美,由这个小动作也可以看出他最相信的人是谁。
“鄂、湘、川三省巡阅使,国防军总司令杨秋,见过孙先生”杨秋重重的敬了个礼,故意大声说出了已经答应却还没公布出的巡阅使任命。这让宋教仁等人的脸色很不好,都没想到他居然这么正大光明说了出来,这回别说他们,就连那些记者也全都听到了,连反悔都没希望了。
孙先生开始还有些发愣,等陈其美附耳将杨秋从武昌起义开始到黄克强决定任命他三省巡阅使的事情说一遍,还着重说了杨秋多次在公众场合中支持他